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草》教学 苏教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3693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草》教学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草》教学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草》教学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草》教学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草》教学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草》教学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草》教学 苏教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三课 草 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 的故事?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 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 活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 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 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 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课文导入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 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 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 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 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 说中的第四篇。 作者简介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为阿尼玛卿山、

2、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 。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相关资料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3.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目标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文体知识 焦灼( ) 踉跄( ) 愠怒( ) 拽到( ) 蔫巴( ) 霎那( ) 飒飒( ) 抽噎( ) 湿漉漉( ) zhuling qing

3、ynzhui nin s sh y l 字词积累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焦灼:非常着急。 踉跄:走路不稳。 愠怒:愤怒,生气。 惶惑:疑惑,畏惧。 蔫巴:枯萎。 抽噎:抽搭。 字词积累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初读课文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2.本文的人物有哪些? 草 杨光(线索人物) 、周总理(主人公) 、医生、卫生员、警卫员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 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

4、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 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 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 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1.围绕“草”作者写了哪些情节,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课文讲解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 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1.请大家根据

5、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课文讲解 2.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 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 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 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 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课文讲解 3.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 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 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

6、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 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 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 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课文讲解 4那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 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 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 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 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 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 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 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

7、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 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课文讲解 5.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 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 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 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课文讲解 (2)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 了,就在地上爬。 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 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 课文

8、讲解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 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 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课文讲解 (4)“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的多。” 体现了战士“苦中作乐”的高尚情操,强调了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 神。生活困苦,但精神富有,高尚,因此从本质上讲是强大的。 课文讲解 6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 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

9、用的手 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 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 相连的。 本文借用了藏族同志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含义颇深。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建一座 糖厂且是最甜的地方,既说明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隐含着我们今天甜 蜜的生活就是他们换来的,还让我们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激。读了“题 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课文讲解 “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 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 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

10、大无, 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 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 。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 、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梁衡大有大无周恩来 情感迁移 7.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 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 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课文讲解 1.以小见大;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3.紧扣线索“草”安排情节: 误食毒草周副主席辨识毒草、咀嚼毒草 周副主席议论“吃草”,结构紧凑、脉络分明 。 4.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写作特色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 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 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 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 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课文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