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老山界 苏教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3245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老山界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老山界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老山界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老山界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老山界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老山界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老山界 苏教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山界 陆定一 作者介绍 陆定一(1906199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 无锡人,长征途中任红军总 政治部宣传部长。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 大山。其主峰海拔米,为华南第 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年月,中央红军在湘江 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 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 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 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 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 越老山界。 时代背景 惊惶( )、 苛( )捐杂税 、打颤( )、 骨碌( ) 酣( )然入梦 、 蜷( )、 缀( )、矗( )

2、、 澎湃( )、 落( )得很远了、 hungk zhng lu hnqun pngpi zhu ch l 给红体字注音: 辨析字形与读音 辨析字形 谦(谦虚 ) 歉(道歉) 芭( 芭蕾 ) 笆( 篱笆 ) 笨(笨重) 苯(苯元素) 多音字辨析 盛(chng)(盛饭 ) (shng )(茂盛 ) 觉(ju )(觉悟) (jio )(睡觉) 嚼(ju)(咀嚼) (jio)(咬文嚼字) 搀扶、慰问、灌输 欺侮、道歉、篱笆 奇观、绝壁、峭壁、 其他需要掌握 的词语: 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 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探究学习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 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3、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 点的词句。 时 间 地点人物 活动 第 一 天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 二 天 黎明 以后 下午 瑶民家瑶家大嫂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 ,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 山脚下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半山腰红军战士夜行军 山路上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红军战士 、医务人 员 翻越雷公岩 山顶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 山界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 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自然段):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 第一层:(210) 第二层:(1133) 第三部分:(34) 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 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4、。 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山脚访瑶家。 红军翻越老山界。 主要内容有: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 ;3攀登雷公岩;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5 山顶所思。 写作者的感受。 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 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 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它的 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变化?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 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 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 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 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 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 她时,她“欢喜

5、”的接受了。它的思想感情经历 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 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显 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 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 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 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 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 到“清得透底”。) 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

6、思想感情?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 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 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 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 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 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 精神。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 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 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 是否矛盾? 不矛盾,“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 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 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一会 儿就酣然入

7、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 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 、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 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 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 。 “浑身打着颤”、“把身子蜷起来” “颤”和“蜷”使我们们仿佛看见战见战 士们们全身因寒冷而发发抖、哆嗦嗦的 形象,生动动的表现现了寒气刺骨的情 景。但是,战战士们们没有被吓倒,他 们冻们冻 醒了就围围着火堆小声谈话谈话 。 写出了他们们的乐观乐观 和从容镇镇定。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 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比喻

8、、排比。形象生动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 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 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 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 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 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 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精彩段落欣赏 景物描写: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1)“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 了哪些修辞手法? (2)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 么特点?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 喻、排比 庄

9、严、奇伟。 寂静 精彩段落欣赏 (3)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 不是自相矛盾吗? (4)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 出。 (5)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 远、近、大、细; 比喻、拟人、排比 红军战士镇定豪迈,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细读品味 老山界是一 座难翻的山。其 “难”表现在哪些 方面呢? 在课文 中勾画出有关的 句子来。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细读品味 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 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 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

10、敌机 。 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总结这一 部分内容 。 1.共用了几组比喻?作用是什么 ? 七组。把星星比作宝石 、把山峰比作巨人 、把山谷比作井、把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比 作野马奔驰,比作山泉呜咽,比作波涛澎湃。 反复的运用比喻非常形象的写出山景之美,表 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 总结这一 部分内容 。 2.除了比喻之外,还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排比、夸张。 3.这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找 出来并说明运用对比的作用。 把山路不适合睡觉和战士们的酣然入睡作对比。 把战士们艰苦的行军、夜宿和壮丽的景色作对比。 在对比之中突出了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情怀。

11、 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 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 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 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 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 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 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 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 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 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 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 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 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 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 怎样理解24段“抢了一碗吃”? 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 。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 了说明吃饭的迅速。 作者在文中细致

12、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 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 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 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 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全文总结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 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 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写作特色 1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 排层次。 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 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 写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是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 理 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 3

13、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 强烈的感情 作业: 1、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 又睡着了”一段。 2、掌握重点字词。 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烘托人物的心情; 二、交代背景; 三、渲染气氛;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心情不同看到相同的景物写出来 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正衬) 校园秋景 秋天校园的树叶变黄了,也变的调皮 了,时不时从树下读书的同学脸庞飘 过,甚至还有几片停在了同学的头发 上,让人忍俊不禁。树叶儿好像故意 要与树下扫地的同学嬉戏,刚刚将地 扫完,不一会儿又落满了树叶,它可 真调皮呀!

14、 校园秋景 秋天的校园,树叶儿全变黄了,不断 地飘落下来。校园道上满是枯叶残片 ,走在上面伴着吱吱的压碎声,使人 心生凉意。一阵风吹过,地上的残叶 随风飞舞,让人心眼迷离。一会儿, 校园里又飘起了绵绵细雨,我心里不 禁打了一个寒颤。 相同的心情看到的不同的景物也不 会改变原来的心情(反衬) 春光明媚:愉快心境vs失落心境 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大地的脸上,使人陶醉。春天 的太阳像个温暖的火炉子,照在绿色的大地上, 金光粼粼。春天的白云也格外多姿,像个奔腾的 小马,像翻滚的浪花,又像那春姑娘白净的脸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 你感到心旷神怡。 春日懒洋洋的照射这大地,煞白煞白的光,好像 使万物失去本来的色彩。从地面升腾的余晖散发 着温热的浮躁,花儿耷拉着脑袋,小草也无力的 趴着。春风吹过脸颊,像审阅士兵的将军,又像 是在嘲笑我的失败和懦弱。 秋雨绵绵:愉快心境vs失落心境 抬头仰望,雨柔柔地扑向我的脸颊。四处是一片 蒙蒙的雾气,浓得像化不开的蜜,那细细的雨丝 串成一层薄薄的轻雾,柔柔的落在行人的眉毛上 ,头发上,迷蒙的就像是一个梦境。渐渐地,雨 大了,细碎的雨轻盈地蹦跳于天地之间,“滴答 滴答”地为天地传话,让天地间万物清亮,纯净 无比。 天如墨,水如泪。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 中,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