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在三维空间上的修辞理论体系_读陈汝东_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_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93141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在三维空间上的修辞理论体系_读陈汝东_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_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建构在三维空间上的修辞理论体系_读陈汝东_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_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在三维空间上的修辞理论体系_读陈汝东_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在三维空间上的修辞理论体系_读陈汝东_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_(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辞学习2O0 ( )年第2期(总9 8期) 建构在三维空间上的修辞理论体系 读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 聂莉娜 199 9年 , 北京大学出版 社 出版了陈汝东先生二 十二万字的力作社会心理修辞 学导论 。 这本书在 继承传统修辞学的基础上 , 吸 收了现代语 言学和现 代科学的研究 成果 , 形成 一 f第二代边缘性语言应用 学科 , 读后 使人耳目一新 。 全书有以下儿个特点 : 一 、研 究视角新顺 过去我国 的修辞 学研究 . 在很大程度上多重视 研 究修辞 手 段和语言 体系 中各语言要素的修辞功 能 , 即使有的研究 涉及到修辞 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 联系 , 也只限于简单概括或简

2、单列举 , 至于修辞 同题 旨情 境的共 变关系 , 语境因素的构成系统及其在修 辞过程中的作用和运行机制 , 则研究得不够系统深 人 。 1 98 6年 , 王德春先生在他的现代修辞学一书 中 . 提出了社会心理修辞 学的思路 , 他认为 , 话语是 交际者有目的的思维主动性的体现 , 在被 建构被理 解的过程中传递信息 、 交流思想 。 对话语在社会信 息流中的地位以及在人 际关系 中控制信 息的方法 , 必须予以重视 。 随着研究的深人 , 也必 然会在社会 心理语言学 的基础上产生一门边 缘性 修辞学 。 作者 正是继承和发展r其导师的这一思想 , 大胆承袭了 社会心理语言学 的学科精

3、神 , 将人这一言语主体引 进语 言学 , 力图建立起社会的人际参照系 , 从人的社 会心理层面来研究语言 , 把修辞主体 的社会心理因 素纳人修辞研究 的视野 , 揭示 修辞同社会心理的共 变关系 , 力图从客观现实世界 , 主观思维世界和语言 世界的三维空间上 , 建构起科学 的修辞理论 体 系 。 正如一些科学学专家指出的那样 : 跨学科综合研究 是科学发展 的必然趋势 , 也是现实需要 。 人们为了 研究的方便而划出的 各个元学科之间固然存在着很 大差异 , 但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鸿 沟 , 实际上各学科之 间 , 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 , 本来就存在 着相互交 叉 , 存在着某 种固有的

4、内在联系 . 只要科学沿着全面认 识自然规律 , 全面认识事物的本 质方向发展 , 它就必 然会进人学科交叉的发展轨道 。 可见作者的研究视 角是很有价值的 。 二 、理论框架续密 这本书理论框架由1 4部分 组成 , 其 中概 说部分 论述了社会心理修辞学的研究对象 、 I的任务 、 学科 性质 、 理论来源 、 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原则以 及体系构架等 ; 其他各 部分分别 讨论了修辞的社 会 心理网络 , 话语 建构和话语理 解的运行机制 ;社会政 治 、 社会审美心理 、 社会道德 、 社会角色 、 言语动机等 与修辞行为的密切关系 ;话语的社会心理修辞分析: 个体群体修辞行为的特

5、点及其心理控制 ;修辞失误 、 心理障碍以及民族心理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中的修辞 控制等 。 在上述理论体系的构架 中 , 修 辞的社会心 理网络建构得尤 为续密趣严 。 它以其厂 阔的理论 视 野和方 法论基础 , 多视角多层次地 展示修辞过程的 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的静态网络 , 这个 网络既包括 作为显 性因素的社会 文化背景 , 如 自然和人文环境 以 及各种社会 角色 , 又包括作 为隐性因素的修辞主 体的社会心理 因素以及语言因素 , 如稳 定性心理 因 素层和瞬时性心理 因素层 。 作者建构的这个交际模 刑 . 几乎涵 盖了影响和制约修辞行为过程 的所有社 会因素 、 心理因素和社会心

6、理因素 , 它构 成整个社会 言 语交际秩序的基础 , 其 中每个变盘的改变及其相 互作川 , 都有 可能打破修辞系统的平衡 , 一导致 新的平 衡 的出现和建立 。 总之 , 作者成功地构筑了社会心 理修辞学 的理论框架 , 为开拓 修辞研究的 新领域作 出 了 积极 的贡献 。 三 、概 括规律系统 作者深人探讨社会心理 因素和文化因素同修辞 的关 系 , 概括了各种言语交际的社会心理规律 , 如修 辞的审美标准 、 言语行为的道德准则 、 话语角色的选 择 、 调整 规律以及言语动 机的实现和策略 等 。 诸种 规 律在以往的修辞学著作和文章 中也有所涉及 , 但 都没有此书 讨论得这么

7、全面系统 。 例如作者将修辞 审 美准则概括为三个方 面 , 即话语形式与话语 信息 和谐统一 , 修辞与语境和谐统一 , 修辞与道德和谐统 一 。 在讨论话语形式与话语信息 相统一的关系时 , 他又把话语形式 美分成结构要 素的美和结构的美 , 把话语信息分成主体信息和客体信息 , 这 样层层深 人 , 加之精当的语例分析 , 对 问题 就阐述 得 十分透 彻 。 又如在讨论言语行为的道 德准则时 , 作者不仅 总结r 汉 民族历史上先秦 时 期的四条言语道德准 则 , 即言语行为要合 乎 “ 礼 ” 、“ 仁 ”、“忠 、“ 信 ”, 而且 还概括出汉 民族现代的言语行为道 德准则 , 它

8、包括 二 方 面 , 一是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制度 , 二是言 一4 4一 修辞学习 200 0 年第2期(总9 8期) 把语境适应研究引向深人 读冯广艺 语境适应论 . 申言义 冯 广艺教授的专 著(语境适应论已于近日出其次是论述的体系和深度 。 本书建构了一个包 版 。 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第一部研究语境 括 “总论“ (语境和语境适应问题概述)和四个 “分 论 ” 适应问题的专 著 。 我们 读后 , 认为这本 书至少有以(宏观语境适应论 、 微观语境适应论 、 伴随语境适应 下几个方面值得学界引起重视 。 论 、 语境适应律)的理论体系 。 这一全新体系的突 出 首 先是研 究

9、的视角和方 法 。 众所周知 , 语境适 特点 , 一是把伴随因素适应问题独立出来专 门讨论 , 应问题既是一 个非 常古 老的课题 , 又是一个越来越一是在最后一 章专 门就语境适应的一般性规律加以 受到关注的崭新课题 。 对于语言运用适应语境 的重 探讨 。 这反映出作者对伴随语境因素的格外 重视 要性 , 远在孔子 、 亚 里斯多德所处的时 代 , 人们就己(以往的研究者 大都把它放在次要的从属 的位置)和 经有了一 定的认识 。 而到了今天 , 不但修辞学把 “ 适 在研究中强调 在个别规律基础上概括普遍规律的自 应题旨情境 ”看 成 自己的总纲领 , 社会语言学 、 语用 觉追求 。

10、 总论部分 , 作者概要回顾并 评价了语境研 学 、语义 学 、 应用语言学 、 逻辑学 等许多不同学科 也究 、 尤其是语境适应研究的历史 , 从不 同角度分析了 从不同角度出发 , 把语境适应间题摆在了非常重要 语境的构成和分类 , 对各类语境的不 同特征也作了 的位置 。 与它本身所 占据 的重要地 位和受重视的程 比较和说明 。 分论部分 , 详述言语交际对不同语境 、 度形成明显对 照的是 , 这一研 究领域还 存在着大量不同语境要素如何适应的问题 , 总结了四条很重要 未知或知之甚少的地带 。 特别 是语言运用如何适 应 的一般性语境适应规律和许多特殊规律 。 大量实例 语 境 ,

11、 其中有无规律 , 有哪些规律 , 这类问题 更是探 和最新理论的引证 , 增强了本书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 讨得很不够的 。 因此 , 作者独具慧眼 , 对语境适应问 更引人注目的是 , 作者联系语境适应问题对语言运 题作深人探索 , 确实难能可贵 。 用中不少带普遍性的现象 , 如同义形式 、 词类问题 、 不 过 , 要想在这样一个研究 基础 薄弱的课题 中 歧义结构 、 特殊句式 、 词语间各类组合或聚合 关系 寻求较大 的突 破 , 并 非易事 。 作者为此 在研究方法( 如 临时 同义 、 选择关系 、 转 化关系 、 超常搭配关系 、 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 首先是运用了系统考

12、察歧解关系等) , 都作了独到的 阐释 ; 对接受一 方对语 方法 , 注意从作为整 体的语用行为和语境这二者之 境的适应问题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 除 突出言语表 间 的关联 性 、 共变性角度寻求 语用行为适应语境的 达对语境的适应外 , 也兼顾了接受的适应 , 并专 门谈 各种规律 。 书中对语境基本特征的认识和四条语境及接受者 对时代背景 、 虚拟语境 、 上下文语境 、 伴随 适应规律的概括都主要依靠这一方法 。 其次是运用 语境的适应 。 了多维度多层面的分析方法 , 把宏观语境适 应和微 最后是问题的指出和遗留 。 该书总论部分的最 观 语境适应 的考察结合起来 、 把语言因素适

13、 应和非 后明确指出了语境适应研究 中存在 的四个方面待解 语言因素适应的分析结合起来 、 把共 时现象和历时决的 问题 , 这一看法是实事求是的 。 正如作者 自己 现 象的研究结合起来 。 既讨论古今中外的各种语境所说的那样 ,“ 语境学还处于成长 期 , 语境适应 理论特别 是语境适应理论 , 又讨论不 同语境及语境论还需要人们进一步深人研究 ”, 无论是语境本 要 素的不同特征及其与语言运用 的关系 , 在 广泛细 身的认识或是语 境适 应规律的系统总结 , 都还有 很 致的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见解 。 事实证 长的路要走 。 但令人欣喜的是 : 该书在解决这些问 明这些方 法的综合运用在语境研究 中是行之有 效 题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 的 , 值得借鉴的 。 语 真诚 , 三是言行一致 。 不仅从正面概括 , 而且还从 反面列举了不 道德的言语行为的表现特征 。 这样 , 有历史 , 有现实 , 有正有反 , 有面上的综 合和点上 的 分析 , 因而眉目清楚 , 说服力强 。 当然 , 作为一个新体系的探讨 , 不可能一开始就 尽善尽美 , 一般来说 , 此书行 文流 畅 , 理据结 合得较 好 , 但有些问题的讨论还只是从理论到理论 , 缺乏必 要的语例 分析 , 读起来比较 费解 。 一45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