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理学课件3血液循环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3128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理学课件3血液循环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理学课件3血液循环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理学课件3血液循环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理学课件3血液循环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理学课件3血液循环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理学课件3血液循环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理学课件3血液循环讲解(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 (CirculationCirculation ) 二、心脏生理 一、概 述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三、血管生理 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 道系统,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向循环往复 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 一、概 述: 血液循环 解剖学结构: 高等哺乳动物的心脏 分化为两个心房和两个心 室两个泵 肺循环(小循环) 体循环(大循环) 淋巴回流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功能: 完成体内物质运输(代谢原料、产物) 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组织液) 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 血液循环 心脏壁 心内膜 心 肌 心外膜 普通心

2、肌细胞 特殊心肌细胞 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 血液循环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动周期和心脏射血 心电图 血液循环 二、心脏生理: 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及 形成原理,基本上与神经细 胞和骨骼肌细胞相似,也是 由细胞内钾离子向细胞膜外 流动所产生的钾离子的跨膜 平衡电位。心肌细胞的静息 电位为-90mV。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血液循环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 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不同: 血液循环 复极化过程复杂 持续时间长(300-400ms) 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特点 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 0、1、2、3、4五个时相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心

3、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0期去极化的形成: 历时:12ms 原因:Na+内流使心肌细 胞膜在短时间内去极化和反 极化。 复极化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形成锋电位,历时10ms 原因:Na+通道失活后, K+快速外流,使膜电位下降 。 血液循环 心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复极化2期:平台期 历时:100150ms 原因:Ca2+缓慢内流与K+ 外流达到平衡,使膜电位长 时间维持在0 mV左右。 复极化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历时:100ms150ms 原因:Ca2+通道失活,Ca2+内 流停止,K+快速外流形成。 血液循环 心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复极化4期:恢复期 原因:3期后,K+外流 停止,

4、膜上K+Na+ ATP泵活动,将Na+、 Ca2+泵出,泵入K+,使 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及 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 水平。 血液循环 窦房结P细胞电位特点: 动作电位只有0、3、4 三个时期; 0期是由于Ca2+通道被激 活, Ca2+内流而启动; 3期的复极化是在Ca2+通 道失活后,K+通道被激 活, K+外流。 4期少量Ca2+内流引起自动 去极化,爆发下一次动作 电位,周而复始。(即T型 Ca2+通道,其阈电位低) 血液循环 Ca2+ Ca2+ 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最大复极电位为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最大复极电位为-60mV-60mV左右,左右, 在此电位下,在此电位下

5、, Na+通道失活。 4期自动去极的净内向电流主要有一种外向 电流和两种内向电流组成:(1)随时间进 行性衰减的k+外向电流(Ik),(2)随时 间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电流(If), (3)细 胞膜上的T型Ca2+通道被激活。 血液循环 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 血液循环 心肌的生理特性: 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的组织或细胞。 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产生 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叫做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高等动物心脏内的自律性组织的节律性高低不一。

6、 血液循环 (蛙类为静脉窦) 窦房结P细胞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等 节律性节律性 正常心搏节律即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 冲动引起,故称窦性节律。并称窦房结为心搏起 源或心搏起步点(pacemaker)。 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 窦性节律(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异位节律(异位心律ectopic rhythm) 抢先占领(capture)和超速驱动抑制(overdrive suppression) 血液循环 抢先占领: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高于其它潜在 的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的4期自动去极化在未达到 阈电位水平时就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 生动作电位,

7、使其自身的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 超速驱动压抑:当自律细胞在受到快于自身节律 性的刺激时,可按外加的刺激频率发生兴奋,称 为超速驱动。在 外来超速刺激停止后自律细胞不 能立即表现出自有的节律性活动,经过一段时间 后才能表现出自身的节律性,这种现象称为超速 驱动压抑。 生理意义:当发生一过性的窦性节律减慢时,潜 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会立即表现出来,有利于防 止异位搏动。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去极速度越快,到达阈电位所需时间就缩 短,自律性增高;反之,如交感神经兴奋 和一些化学因素可使自律性增高。 2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3 阈电位水平 心肌细胞同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一样具有兴

8、奋性。 有效不应期: -900+30-60mV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250300ms 骨骼肌仅13ms 特点: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血液循环 兴奋性 心肌细胞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 细胞膜传播的特性传导性。 心肌细胞形成功能上的合胞体,保证左 、右心房或心室能够同步兴奋和收缩。 血液循环 传导形式:局部电流+闰盘(缝隙连接) 动画 传导性 血液循环 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而不致于 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的特点 和传导速度的不一致性,对于保证心脏各部分有次序地 、协调地进行收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房室延搁: 生理意义: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

9、室的唯一通道,交界 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较缓慢,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 时间才向心室传播。 血液循环 (4)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在受刺激时,先在膜上产生电兴奋,然后通过兴奋收 缩耦联使心肌纤维缩短。 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有以下特点: (1)对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依赖性 (2)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血液循环 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或额外收缩: 血液循环 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 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次节律兴奋传来之前,给 予心肌一次额外的刺激,则

10、可引发心肌一次提前的收缩。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和心脏射血: 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 心率(Heart rate) 心脏泵血压力容积变化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心音(Heart sound) 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心房收缩0.1s 心房舒张0.7s 心室收缩0.3s 心室舒张0.5s 动画 血液循环 心率(heart rate)为心搏频率的简称,以每 分钟心搏次数(次min)为单位。 心率可因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 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代谢越旺盛,心率越快; 代谢越低,心率越慢。 经过

11、充分训练的动物心率较慢。 血液循环 1、心房收缩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2、心室收缩 3、心室舒张 血液循环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在每次收缩时 射入动脉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 脉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平时所指的心输出量, 都是指每分输出量。 心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心率。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 末期容积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血液循环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室

12、收缩力等长自身调节 静脉回流血量异长自身调节 心 率 血液循环 心音(heart sound)心脏在泵血过程中由于瓣膜、 动脉管壁、心肌等发生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听诊器(胸壁区域)“通塔”这两个心音 发生在心缩期,持 续时间长、音调低,主 要反映心肌的收缩能力 及房室瓣的功能状况。 第一心音: 发生在心舒期,持 续时间短、音调高,主 要反映动脉血压的高低 及半月瓣的功能状况。 第二心音: 动画 血液循环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 是心电活动由体表描记 所得的电位变化曲线,反映 心脏兴奋起源以及兴奋扩布 于心房、心室的过程与 心脏的机械活动无直接的关 系。 包括:P波、Q

13、RS波群 和T波,有时在T波后还出 现一个较小的 U波。 血液循环 代表了左右心房的兴奋过 程的电位变化,即反映的是左 右心房去极化过程。 正常P波历时0.08-0.11秒。 P波: 血液循环 它所反映的是左右心室 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 QRS坡群: QRS复合波所占的时间 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的 时间。 Q波室间隔去极, R波左右心室壁去极, S波心室全部去极完毕。 血液循环 是继QRS波群之后的 一个波幅较低而持续时间 较长的波,它反映心室兴 奋后的复极化过程。复极 化过程较去极化过程缓慢 ,故占用时间长。 T波: 动画 是指P波起点到 QRS波群起点的时间 间隔,代表心房开始 兴奋

14、到心室开始兴奋 的间隔时间,即兴奋 通过心房、房室交界 和房室束的时间。 P-Q间期: 若P-Q间期显著延长,表明房室结或房室 束传导阻滞,这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血液循环 Q-T间期: 是指QRS波群起 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 ,代表心室开始去极 兴奋到全部心室完成 复极化所需的时间。 其长短与心率有密切 关系,心率越快,此 间期越短。 S-T段 是指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时间,代表心室 各部分均处于去极化状态,无电位差,因此,它应位于 等电位线上。 血液循环 三、血管生理 血液循环 1、血管的结构 2、血压(Blood pressure) 3、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4、静脉血压与静脉脉

15、搏 5、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血液循环 1、血管的结构: a. 弹性贮器血管: 指主动脉与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大量分支。特点:管口粗, 管壁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扩张性与弹性。 特点:膜的平滑肌较多,管壁弹性强,其收缩和舒张可以调 节分配到全身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 b. 分配血管中动脉 血液循环 1、血管的结构: 特点:管径细,对血流的阻力大,管壁含有丰富的平滑肌且平 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是外周阻力的主要来源。对动脉血压 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c. 阻力血管小动脉与微动脉 特点: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仅有一层基膜,通透性 很高,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