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27《周公诫子》语文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93042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27《周公诫子》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7《周公诫子》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7《周公诫子》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7《周公诫子》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7《周公诫子》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27《周公诫子》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27《周公诫子》语文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典故有哪些? 南宋的岳母刺字 画荻教子 战国的孟母三迁 韩婴,西汉燕(今属河北)人。 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 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 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 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 大不相同,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 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 。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 、淮南贲生即其高徒。赵子传蔡谊, 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 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诗 学不如易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 饶本受易于孟喜,见韩易两 好之,更从受之。 课前知识知多少 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编 者加的。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 的一段内容,诫:告诫,警告劝诫 。

2、 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 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 “ “周公周公” ”何许人也?何许人也? 周公,西周初政治家。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姓姬姓姬 名旦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 (今陕西岐山北今陕西岐山北) ),故称周公,故称周公 。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 摄理政事。周公摄政七年,摄理政事。周公摄政七年,“ “握发吐哺握发吐哺” ”,呕心沥血。,呕心沥血。曹操曹操 短歌行短歌行中诗云:中诗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3、姬姬( ) 相相( )天子)天子 吐吐哺哺( ) 守以守以畏畏者(者( )桀桀( ) 纣纣( ) 睿睿( )智)智 欤欤( ) jj xingxingbb jiojio wiwi zhuzhu ruru yy 读准字音 结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 文中提到的六种美德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怎么理 解? 反问修辞,总结问题,首尾呼应,增强肯定语气。反问修辞,总结问题,首尾呼应,增强肯定语气。 宽宽宽容,宽以待人;宽容,宽以待人; 俭俭勤俭节约勤俭节约 卑卑谦虚谨慎;谦虚谨慎; 畏(威)畏(威)时刻警惕,居安思危时刻警惕,居安思危 愚愚大智若愚;大智若愚; 浅浅重才不露,守拙以清心重才不露,

4、守拙以清心 开篇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文中提到自己“握发吐哺”的经历与“桀纣亡身” 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出周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出周 公诫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诫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自身经历劝诫儿子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以自身经历劝诫儿子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以桀纣不谦而忘身的历史教训警示儿子,以桀纣不谦而忘身的历史教训警示儿子, 要谦虚谨慎。要谦虚谨慎。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首句的作用是 什么? “成王封伯禽于鲁”,交代周公诫子 的背景,突出诫子的必要性、重要性。 得出了什么结论? 末句“可不慎欤”起到了总结问题 的作用,并以反问呼应首句,增强肯 定的语气。 1、周公为什么诫

5、子? 2、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周公怎样劝诫儿子的? 4、周公提出的“六德”是什么?你认为文中提 到的“六德”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周公为什么诫子 让儿子到鲁国谦虚谨让儿子到鲁国谦虚谨 慎,礼贤下士。慎,礼贤下士。 周公诫子背景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子内容 中心论点:往矣,中心论点:往矣, 子无以鲁国骄士。子无以鲁国骄士。 论证结构 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阐述 反面论证 结语,突出中心 (起) (承) (转) (合) 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1、“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 失天下之士。是正面阐述:首先用实例说

6、明,周公以自己 辅政“握发吐哺”的切身体会诫子;(事例论证) 2、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 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 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 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 四海,由此德也。 ” 周公以圣言相劝,介绍自己所听到 的圣言,即遵循的六种“谦德”。(道理论证) 3、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是反面论 说。 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11、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周公辅政时礼贤下士?、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周公辅政时礼贤下士? “ “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

7、哺” ” 2 2、文段中通过反面事例论证具有、文段中通过反面事例论证具有“ “谦德谦德” ”的的 语句是:语句是: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 也 。” 3 3、 “桀、纣是也。桀、纣是也。” ”中的中的“ “是是 ” ”意思是意思是 什么?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什么?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样。这样。“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 44、 “ “夫贵为天子,夫贵为天子,桀、纣是也。桀、纣是也。 ” ” 这几句,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几句,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述了什么观点?论述了什么观点? 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论述了要谦逊谨慎的观点。论述了要谦逊谨慎的观点。 熟读课文,试用本文采用的“ 起承转合”的议 论结构形式写一篇不少于200 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 有说服力。 谦虚是浆 谨慎是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