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课件第03章习题课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2992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课件第03章习题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结构力学课件第03章习题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结构力学课件第03章习题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结构力学课件第03章习题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结构力学课件第03章习题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课件第03章习题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课件第03章习题课讲解(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一、本章主要内容回顾一、本章主要内容回顾 二、习题解答二、习题解答 1 本章要求: 1、能够灵活运用“隔离体”的平衡建立平衡方程; 2、掌握作梁的内力图的方法及其简便作法,尤其是要 熟练掌握利用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3、逐步提高由梁到刚架作复杂内力图的能力; 4、从构造分析入手,学会将静定多跨梁拆成单跨梁, 将静定复杂刚架拆成简单单元的分析方法。 2 (2) 符号规定 N离开截面以拉力为正; Q使截面所在段顺时针转动(左上右下)为正; M以使水平杆下部纤维受拉(左顺右逆)为正。 一、梁的内力回顾一、梁的内力回顾 1、截面的内力分量及其正负号规定 (1) 内力分量: 在平面杆件的任

2、一截面上,一般有三个内力分量:轴力 N、剪力Q和弯矩M。 3 (3)内力图作法规定 2、截面法 截面法:是指将指定截面切开,取左边部分(或右边部 分)为隔离体,利用隔离体的平衡条件,确定此截面的三个 内力分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隔离体的取法。隔离体与其周围的约束要全部切断 ,而以相应的约束力代替。 (2) 隔离体上约束力的性质。 N、Q 图可画在杆件的任一侧,必须标明正负。 M图必须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正负。 4 (3) 隔离体上平衡力系的组成。 (4) 计算时,假设未知力的方向按规定的正方向画出。 (5) 结果分析。 3、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关系 (1) 微分关系 yyx q dx

3、Md Q dx dM q dx dQ q dx dN -=-=-= 2 2 不同的荷载作用区段的内力图的特点: 均布荷载作用下Q图为斜直线,M图为二次抛物线;无 荷载区段, Q图为水平线, M图为斜直线等。 5 荷 载 无荷 区段 集中力 偶作用点 剪 力 图 水 平 线 斜 直 线 Q 为 零 处 有突变(突 变值等于该 集中力的 值) 如 变 号 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弯 矩 图 斜 直 线 抛物线 (凸向 与q指向 相同) 有 极 值 有尖角(尖 角方向与集 中力指向相 同) 有 极 值 有突变 (突 变值等于该 集 中 力 偶 值) 等于该 力偶值 为 零 均布荷 载区段 集中力 作用点

4、 铰处和自由端 有力偶 无力偶 不同荷载下弯矩图与剪力图的形状特征表 (2)增量关系 mM PQ PN y x =D -=D -=D (3)积分关系 += -= -= B A B A B A x x AB x x yAB x x xAB QdxMM dxqQQ dxqNN 6 二、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二、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1、叠加原理 由各力分别产生的效果(内力、应力、变形、位移等)的 总和等于各力共同作用时所产生的效果。 应用条件: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并且是小变形。 理论依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1) 选定控制截面(集中力、集中力偶的作用点,分布荷 载的起止点),并求出其弯矩值。 (

5、2) 当控制截面间无荷载时,连接控制截面弯矩的纵坐 标顶点,即可作出直线弯矩图;当控制截面间有荷载作用时 ,此直线为叠加基线,再叠加该段按简支梁求得的弯矩图。 梁的弯矩图的一般作法: 7 注意:弯矩图的叠加,是指纵坐标(竖距)的叠加,而不 是指图形的简单拼合。 三、静定多跨梁三、静定多跨梁 定义:由若干根梁用铰连接而成用来跨越几个相连跨度 的静定梁称为静定多跨梁。 静定多跨梁是由简支梁、悬臂梁、伸臂梁组合而成的。 1、两种基本形式简图(组成形式) (1)单悬臂式 (2)双悬臂式 8 静定多跨梁从构造上来讲,可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 基本部分:能独立维持其几何不变性的部分。 附属部分:依赖其

6、它部分才能维持其几何不变性的部分 。 2、计算原则 (1) 分析结构组成次序,作出层次图。 (2) 先计算附属部分,将附属部分上的约束力作为外荷 载反向作用到基本部分上; (3) 计算基本部分的各约束力; (4) 作出单跨梁(构造单元)的内力图,然后连在一起即得 静定多跨梁的内力图; (5) 内力图的绘制规定同前。 9 3、力学特性 (1) 具有超静定结构、静定结构两者的优点,截面弯矩 小,抗弯刚度好; (2) 避开了超静定结构的缺点,不受温度变化、支座移 动(沉陷)的影响; (3) 要保证较好的力学特性,关键是中间铰的设置。 四、静定刚架四、静定刚架 1、刚架的特点 (1) 由直杆组成的结构

7、(一般梁与柱刚结而成); (2) 结点全部或部分为刚结点; (3) 刚结点承受和传递弯矩,结点处各杆无相对转动; (4) 弯矩是刚架的主要内力。 10 2、计算程序 (1) 先计算支座反力; (2) 在支反力和外荷载的作用下,分别求出各杆端的内 力(截面法),作出各杆的内力图,合起来即得到整个刚架的 内力图; (3) 最后校核。 3、内力图的作法 第一种作法:分别求出各控制截面的内力M、Q、N, 按绘图规则作出各内力图。 第二种作法:计算各控制截面的弯矩M,作M图;截取 杆件,考虑杆端弯矩M和杆件上的外荷载,利用杆件平衡求 出剪力Q,作Q图;截取结点,考虑杆端剪力Q和结点荷载 ,利用结点平衡求

8、出轴力N,作N图。 11 4、内力图的符号规定及有关说明 (1) 在刚架中Q、N都必须标明正负号,但是弯矩M不规 定正负号,在弯矩图弯矩画在受拉侧。 (2) 结点处有不同的杆端截面。用杆件两端标号标明内 力。 (3) 正确的选取隔离体,在截面处正确的标出三个未知 内力,M的方向可任意画出,Q、N的方向规定同梁。 5、刚架的几种形式 (1) 悬臂式刚架 (2) 简支式刚架 (3) 三铰刚架 (4) 组合式刚架 12 五、习题解答五、习题解答 3-1 用分段叠加法作下列梁的M图。 C 2 l q (a) AB8 2 ql 8 2 ql 2 l 8 2 ql M 图 A1B1 8 2 ql 8 2

9、ql 4 2 ql C q (b) AB8 2 ql 8 2 ql 2 l 2 l A1 B1 极值点 M 图 8 2 ql 8 2 ql 8 2 ql 13 p C 4 Pl 2 l (c) AB 4 Pl 2 l A1B1 M 图 4 Pl 4 Pl 4 Pl 2 Pl C (d) AB4 Pl 4 Pl p 2 l 2 l A1 B1 M 图 4 Pl 4 Pl 4 Pl (e) mkN/3 C m kN2 AB 2m2m2m D 2.0 2 6.0 6 1.5 A1 B1 M 图(kNm) D1 2m2m2m (f )mkN/3 C DA B 8.0 10.7 10 6 M 图(kNm

10、) D1 A1 B1 先求支反力 14 1m2m2m1m A B CD E (g) mkN/3 6 6 12 6 A1 B1D1 E1 M 图(kNm)先求支反力 2m2m2m mkN /3 kN1 A BCD (h) 2 30 10 A1 B1 D1 M 图(kNm) 6 3-2 判断内力图正确与否,将错误改正。 q M (a) M 图 Q 图 (b) M 图 或 Q 图 或 15 (c) M 图 Q 图 或 或 (d) M 图 Q 图 或 M 图 Q 图 (e) M 图 或 Q 图M 图 或 Q 图 16 3-3 速画M图。 (a) P a PaPa Pa M 图 a 2 qa q (b)

11、 2 qa 2 2 qa M 图 aa PP (c) M 图 2Pa Pa Pa 17 q l h (d) M 图 2 2 qh 2 2 qh q l h (e) M 图 2 qh 2 2 qh (f) l h q M 图 8 2 ql 1.5aa a a q (g) M 图 2 3 2 qa 2 2 qa 2 2 qa 18 aa a a 1 1 1 1 (h) a a a a a a2 a2a a aa a M 图 mm (i) mm M 图 mm (j) m mm M 图 19 aaa a p (k) pa pa pa pa M 图 aa a a P PaM3= (l ) Pa Pa P

12、a Pa2 M 图 3-4 检查M图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a)(b) (c) (d) (e) (f) (g)(h)(i) 20 3-5 求支座反力,并作梁的内力图。 3m3m 1.5 2m 2.5m1.54.5m 6m6m6m kN20kN10 mkN /2 A BCD E F 题3-5(a) (a) 分析体系的几何组成 次序,确定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 该体系的组成次序为先固定 AC,再固定CE,最后固定EF。 因此基本部分为AC,附属部分为 CE和EF。 求支座反力 先计算EF,求出E点的反力 ,将其作为外荷载反向作用在CE 上。然后再计算CE,求出C点的 反力,将其作为外荷载反向作用

13、在AC。最后计算AC。 = = = = )( 72 71 8 )( 72 5 15 )( 9 4 10 )(5 . 4 kNR kNR kNR kNR A B D F 作M 图和Q 图(如右图) 26.96 6.08 8.11 6.75 5.06 M 图 )(m kN 8.99 11.01 4.06 5.94 4.50 4.50 Q 图 )(kN 21 mkN2 1m 2m2m 1m1m1m1m4m1m4m1m kN4mkN /1 AB C I DE FGH 题3-5(b) (b)解: 分析体系的几何 组成次序,确定基本部分和附属部 分。 该体系的组成次序为先固定 DF和GH,再固定FG和HI

14、。因此 基本部分为DF和GH,附属部分为 FG和HI。 求支座反力 先计算FG和HI,求出F、G、 H点的反力,将它们作为外荷载反 向作用在DF和GH上。然后再计算 DF和GH。 = = = = = )(125. 3 )( 32 67 )( 32 25 )(75. 0 )(5 . 4 kNR kNR kNR kNR kNR I C B E D 作M 图和Q 图(如右图) 1 1 1 8 15 4 7 2 1 2 9 M 图 )(m kN 4 9 4 7 1 1 8 17 8 15 32 7 Q 图 )(kN 22 3-6 选择铰的位置x,使中间一跨的跨中弯矩与支座弯矩绝 对值相等。 题3-6

15、图 x lll x q 解:中间一跨的跨中弯矩为 8 )2( 2 xlq M - = 中 中间一跨的支座反力均为 2 )2(xlq- ( ) 则对左边一跨有如右图所示的等效图 。 x l q 2 )2(xlq- 2 )( 22 )2( 22 xlxqqx x xlq M - -=+ - -= 右 右边支座处的弯矩为 若右中 MM= 2 )( 8 )2( 22 xlxqxlq- -= - ,则有 舍去不合题意, 解得 + = - = 4 22 4 22 2 1 lx lx 23 3-7 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2/aa a q qa (a) 8 2 qa 8 2 qa 2 qa 2 qa M 图

16、qa 8 13 qa 8 5 qa Q 图 qa 2 1 N 图 qa 8 5 24 3m3m 4.5m mkN/3 mkN/2 mkN/2 mkN/3mkN/3 (b) 38.12 99 99 13. 113. 1 M 图(kNm) Q 图(kN ) 6 6 9 9 75. 6 75 . 6 N 图(kN ) 75. 6 66 25 a a qq q q q (c) 2 2 qa 8 2 qa 2 8 5 qa M 图 2 8 5 qa 2 8 5 qa 2 8 5 qa 8 2 qa 8 2 qa 8 2 qa Q 图 qa 2 qa qa 2 qa 2 qa 2 qa 2 qa qa N 图 2 qa 26 3-8 作图示三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