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2978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4(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 必修 人教版 新课标导学新课标导学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第二课时 素质提升(水龙吟) 1 课堂互动 2 合作探究 3 设计导图 4 随堂练习 课 堂 互 动 (一)学习上片 上片写景抒情,通过写清秋、远山、孤雁、夕阳等,表达了自己飘零江南 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答: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 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如何写景的? 答:“遥岑远目,献愁

2、供恨,玉簪螺髻”,侧重写所感。放眼秋山,千姿百 态。但远远望去,不论状如玉簪的山,还是形同螺髻的山,在清冷的秋天里, 都似乎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和怅恨的色彩。这里的“献愁供恨”其实是移情及 物,是自己对大好河山沦陷的痛心。 3“游子”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此处的“江南游子”有怎样的内涵? 答:“江南游子”系作者自称。因作者家在北方,早年在北方起义抗金,失 败后南归,无法回到老家,故以“游子”自称,包含着作者的无奈情绪。 4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 答:“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

3、飘零的身 世和孤寂的心情。 这三句既写所见,也写所闻。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失群孤雁的声声 哀鸣中,一个客居江南的天涯游子正怆然伫立。南宋国势衰微,恢复遥遥无期 ,孤雁悲苦,尚可南归,而自己却已有家难投了,包含着家国之痛身世之叹。 (二)学习下片 下片直接言志,表达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 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与遗憾。 5分析“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运用的典故及其作用。 答:晋朝张翰字季鹰,为官时,一日“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 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翰为官可以忘情世事,追求个人的“适志”,但词人自己却

4、因家乡沦落金人之 手,有家难归,只能永远客居江南了。“休说”“归未”,意含否定,既写了对金 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明了自己不会像张季鹰那样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 责任感。 6分析“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运用的典故及其作用。 答:运用三国时许汜、刘备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矢志恢复山河的雄才大 略。许汜向陈登请教买地置屋之事,为人所不齿;而蜀主刘备,素有平天下的 雄才大略,为人敬仰。作者一生以功业自许,忧国伤时,矢志恢复,假如自己 今后真的变成了像许汜一样的琐屑小人,囿于个人生计,求田问舍,无济世之 志,那么,自己还有何面目去见当今那些舍身忘家的刘备式的英雄人物呢?以 上两典连用,衔接极其自

5、然。通过否定张季鹰与许汜,申述了自己志之所在。 7分析“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运用的典故及其作用。 答:运用桓温之典直述心声。桓温北伐时见过去种的柳树已十分粗大,感 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词人借此写出了自己的担忧和时间的紧迫:时 间一年年过去,光阴虚度,恢复无期。国事依旧不可收拾,自己的夙愿依旧不 能实现。自然界的树木尚且经不起时光淘洗,变得摇落枯萎,日渐衰老,更不 必说风雨飘摇中不胜愁苦的人了! 8词的结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的哪句词相照应? 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结尾的这句话看似消极,实 则是词人人生

6、无奈的一种感慨,表达了词人自觉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寂 寞惆怅、无人理解的愁苦,这样看来,应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 合 作 探 究 探究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 ,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探究之旅:“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用的锐利武器,但 现在却闲置身旁,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 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 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

7、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 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了,然而又有谁能来 给予他慰藉呢? 探究2 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 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 探究之旅:词人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 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 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 典故来阐发自己这种情感。 【解析】 词人的“登临意”,是这首词的核心,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 雄无用武之地。词人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

8、登临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 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 设 计 导 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通过写清秋、远山、孤雁 、夕阳等,表达自己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下片直接言志,表达 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与遗 憾。 请同学们为水龙吟的内容脉络设计一个思维导图。 【答案】 随 堂 练 习 【解析】 A“岑”读cn;B.“簪”读zn,“脍”读kui;C.“倩”读qin;D 项无错误。 B A 【解析】 比喻、拟人颠倒。 B B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 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 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虑。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 能实现,又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 相呼应。 【解析】 “刘邦”应为“刘备”。 B 【解析】 A项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词人。C项认为所有的词都 必须有题目,不妥,例如柳永的望海潮就只有词牌名。D项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