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2972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4.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 必修 人教版 新课标导学新课标导学 第二单元 5杜甫诗三首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3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1 课前预习 2 课内动脑 课 前 预 习 少陵野老 诗圣 诗史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三、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 解惑:_ 疑问2:_ 解惑:_ 疑问3:_ 解惑:_ 课 内 动 脑 二、文题解读 1秋兴八首(其一)选自杜诗详注,是秋兴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 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的形象描

2、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 感到秋声秋色的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兴,就 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 2咏怀古迹)(其三)选自杜诗详注。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 三首,是咏叹昭君出塞之作。抒发美不得宠、才不得用的郁闷情怀。 3登高被赞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四、背景探源 1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 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 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 ,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

3、是一个完整的乐章, 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 是八篇的总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2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 ),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两年内写出了430多首诗,占全 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有不少长篇。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 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 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 3登高一诗写于唐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 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诗中写登高

4、所见的秋江景色, 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五、合作讨论 1秋兴八首(其一)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我的见解: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物, 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 何等哀伤。所以说,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2秋兴八首(其一)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我的见解: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 佛和地面贴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 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3秋

5、兴八首(其一)颈联与前两联是怎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的见解:在结构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 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而来,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 4咏怀古迹)(其三)颔联是如何对仗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我的见解:“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现,写出昭君生前的寥落 、死后的孤寂。“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悬殊! “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朔漠”对“黄昏”,“朔 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在这里指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这两句工整的对偶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

6、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 君一生的悲剧。 5杜诗多“卒章显志”,咏怀古迹)(其三)是如何“卒章显志”的? 我的见解:从诗题看出作者写昭君的怨恨,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他远离故乡,寄居昭君故乡,处境与昭君相似,所以借千载胡音的琵琶曲调, 点明全诗主旨,也正好借此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6登高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我的见解:诗人通过风、天、猿、渚、沙、鸟六个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的 画面。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 示着诗人的悲苦。 7登高颔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我的见解:此联从大处落笔,境界壮阔,将听觉、视觉尽收画面之中,时 空扩展到了极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 想到落木飘零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 感喟。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