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学术理性关切宗教

E****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82.40KB
约6页
文档ID:117924914
以学术理性关切宗教_第1页
1/6

24 CHINA RELIGION 2 0 0 3 年第7 期 中国宗教 【编者按】在6 月2 6 - 2 8 日举行的“学习‘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深化宗教理论研究”座谈会上,与会 专家学者结合《求是》2 0 0 3 年第9 期发表的《社会主 义的宗教论》 , 从理论研究和探讨的角度, 发表了各自 的见解和观点, 对我们深入研讨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很有启发我们在这里选摘了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 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吕大吉研究员 关于宗教的未来,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宗教永 恒论” 和 “宗教消亡论” 列宁把宗教消亡论区分为两 种, 即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主义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宗教存在 的根源有不同认识其实,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 化体系,其产生有文化学上的原因,其未来演变也会 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文化主义的宗教消 亡论与唯物史观的宗教消亡论本质上并不互相排斥, 而应是互补和兼容的宗教消亡的条件,既有物质的 和社会制度建设的层面, 也有精神发展和文化建设的 层面, 它要求建设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 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成为不受任何异己力量支 配的“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自由人,成为掌握 自己命运的主人。

只要尚未建成如此完美的社会,宗 教就将有其存在的根基宗教的未来,在理论上绝不 是永恒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将是长期的宗教将 在未来社会中长期存在,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 于宗教的重要结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宗教领 域中的努力方向,与其致力于宗教的消亡,勿宁致力 于一个完美的理想社会的建设 在这漫长的未来历史 中, 对于黑暗势力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的非法活动, 应当保持必要的警惕;但与此同时, 应以更大的努力, 发挥传统宗教所蕴含的那些正面有益的文化因素, 使 之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如何做到这一 点,既往的历史也许尚未提供完善的经验,有待在未 来的历史中去创造;但如果不这样做,历史却已积累 了许多教训,值得人类在未来永远记取 以学术理性关切宗教 本 期 关 注 CHINA RELIGION 24 2 0 0 3 年第7 期 CHINA RELIGION 2 0 0 3 年第7 期 25 中国宗教 北京大学哲学系 楼宇烈教授 关于宗教产生和长期存在的认识论根源, 还有一 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远没有解决首先,有限与无限 的矛盾在哲学上永远解决不了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对于物质世界,现在可以说认 识得很多,但我们对事物认识的方面越多,同时没有 被认识的方面就浮现出来对于精神世界,特别是对 自我的认识,还远不及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更何况理 论上的认识还不等于事实上的解决 有人理论上头头 是道,可一碰到事实就无所措手足了我们在认识上 永远会碰到未知的东西, 这就是宗教产生和存在的认 识根源其次,这个世界的发展永远排除不了偶然事 件的发生对于偶然事件,我们可以从理论上作很多 解释 但实际上这种解释不能排除人们对偶然性的困 惑,特别是当偶然性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认识论 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并非必然产生宗教信仰, 但确实是 宗教信仰甚至神秘主义发生和长期存在的深层根源 讲到这两个问题, 似乎对人类在认识论问题上有点消 极或悲观,但也不是没有一种积极的解决办法现在 人们过多地依靠科学的论证, 而没有考虑用人文去开 导我认为,我们需要在思路上来个转变,从一切依 靠科学认知的思路转向用人文精神开导的思路上来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 可以发现许多用人文精神开导的 方法和经验比如孔子和老子讲,我们对未知的东西 要存疑,可以去看,但不要随便乱说这个随便乱说 我想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不要宣传歪门邪道 的邪说,另一方面也不要简单地否定邪说。

这就是一 种开导和消解 再比如荀子讲以豁达的精神来排除偶 然性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困惑 这种人文开导帮助我们 解决认识上的问题, 不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矛盾是 可以解决的, 而是教导我们在不能解决这类矛盾的情 况下,该怎样来对待这个问题,正确走好人生的路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方立天教授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部分, 形成了 人文主义、解脱主义和自然主义三个传统,构成了两 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与印度和西方相比,中国 是宗教不发达的人文国家 佛教传入中国, 能够生根、 开花、结果,与儒、道的局限性有关儒、道不能完 全解决人生的情感困惑和烦恼痛苦特别是生死问题, 而佛家强调要安顿好自己的生命、生死和归宿问题, 所以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吸纳 历史上无神和有神及三 教之间是互动的, 它们既坚持本位立场, 又彼此融合, 结果三教分别形成了禅宗、理学和全真道,成为中国 古代后期文化的基本形态 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都对 自己国家的国情有深刻了解, 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 响,所以他们讲宗教和外国人不一样毛泽东对佛教 至少有六个观点值得注意,如:佛教的形成代表了印 度被压迫人民的要求;佛教的慈悲救世思想和我们党 的宗旨是不矛盾的;佛教的经典中有代表劳动人民的 经典;宗教是文化;宗教感情是不能伤害的,稍微伤 害一点也不好;宗教应该坚持改革,他很赞赏慧能对 佛教的创新。

李维汉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对宗教 的论断,提出了宗教的“五性”论邓小平强调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相应地提出把无 神论和有神论、 宗教徒和非宗教徒的对立摆在次要位 置,这实际上也是继承了中国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政 治和宗教的关系总体是比较协调的 江泽民同志提出 了更多关于宗教的新观点,如:指出宗教教义、教规 中存在积极因素;提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应;把“五性”提炼为“三性” ;提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我们探讨宗教问题提供了广阔空间从五 十年的经验教训来看, 凡是立足于我国宗教的实际情 况,尊重宗教存在、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成功,反之就 失败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讲到, “正 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 关键是要立足于我 国的基本国情” , “尊重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 本 期 关 注 26 CHINA RELIGION 2 0 0 3 年第7 期 中国宗教 这是我们探讨宗教理论以及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出发 点近代以来,我们受到西方宗教观的影响,导致对 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观很少涉及, 也缺乏对中国宗教历 史实际的深切认识中国这么历史悠久的大国,能没 有自己传统的宗教观?西方宗教观如何与中国的国情 结合?我们是否需要建设一个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认为,对中国人传统的宗教 观, 简单地概括就是信仰和文化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要求我们多去寻找党和宗教界的共同点, 这个问题 非常重要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牟钟鉴教授 宗教的长期性问题很早就提出来了, 现在继续讲 长期性, 我感觉到是有差别的 我们党的1 9 号文件讲 到,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不可能消亡 这一点没有变, 但 我感觉到有一个重要差别, 就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不 能消亡,而且也未开始消亡为什么?在以往的马克 思主义学者的认识里面, 比较侧重于宗教存在的社会 根源,强调贫困、愚昧、剥削三大根源,这三大问题 今天来看比较容易解决,是带有时代性的东西这些 因素消除或解决以后,宗教还有更深的根源,人类还 面临着更难解决的问题:一是生死,生死未卜,有限 的生命要面对无限的存在, 这些矛盾怎么解决?第二 是命运,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这是长远的,我们 只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很小的一部分, 很大一部分并不 由我们掌握 第三,意外灾难,这是长期要存在的, 包括S A R S ,包括其他各个方面的灾难我们曾经争 论过一个问题, 就是宗教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 建筑,今天来看,一种社会形态不只有一种或一类上 层建筑,有些上层建筑是各种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如 宗教就是如此。

因此我们在讲宗教长期性的时候,要 肯定宗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需要 积极引导宗教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提法, 从根本上解决了宗教 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这个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并 没有提出来,而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 在这之前已有许多研究成 果社会主义是不是一定要反对宗教,共产党人是不 是一定要与宗教作斗争 对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化现 在看来,宗教有它的积极因素,不仅是在政治上可以 合作,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有共同的利益,宗教的 教义有很多可以和社会主义相接近、相沟通的地方, 伦理道德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我们今天的态度改 变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我感到,我们共产党人 确实是无神论者,但不是一般的无神论者,而是辩证 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者,对宗教不是简单地反对我 们了解宗教产生的规律, 了解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存 在的合理性和长期性;我们是社会主义者,代表最大 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这两点出发,我认为,我们 社会主义者对宗教最宽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金宜久研究员 宗教极端势力是一股在宗教名义掩盖下的、 传播 极端主义的思想主张、 从事恐怖活动或分裂活动的社 会政治势力。

伊斯兰极端势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活 动,分别以恐怖主义团伙、分裂主义团伙和极端主义 团伙的形式活动,或是以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 主义三位一体的团伙形式活动 不管它采取何种形式 活动,都已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伊斯兰极端势力 所表现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不是什么 伊斯兰教; 它只是借助伊斯兰的名义在从事罪恶活 动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三者可以是 一种思想、 主张, 也可以是一种社会行为、 社会活动 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言, 极端主义更多地体现在思想、 主张方面, 往往是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的精神核心和 活的灵魂; 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更多地体现在行为、 活动方面,往往是极端主义的思想、主张的物化和实 施 为使我国宗教工作真正做到 《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学习纲要》 所说的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就 必须做到两个 “坚决” , 即对外 “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 用宗教进行渗透” , 对内 “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如 果对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予以“坚决抵制” , 我们的宗教就会成为境外势力的工具、 附庸或传声筒, 本 期 关 注 CHINA RELIGION 2 0 0 3 年第7 期 27 中国宗教 而丧失独立性, 谈不上自主自办;如果对宗教极端势 力不予以 “坚决打击” , 不仅我们的宗教会受到宗教极 端势力的影响和破坏, 危害到正常的宗教生活和宗教 活动,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也会受到威胁,其结 果是同样无法贯彻“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 张新鹰研究员 江泽民提出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应” 以来的1 0 年,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不断推进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的1 0 年 1 0 年来的实践和发展, 无论是对 “宗教” , 还 是对“社会主义” ,我们的认识都已经大大地深化了, 这种深化集中地反映在《求是》2 0 0 3 年第9 期发表的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中今天结合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探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 题, 应该比1 0 年前有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认识 我认为,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 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命题,是基于对我国宗教工作 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 分析和把握,基于对执政党历史方位和使命的认知, 也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相当长 的时期内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作为社会存在 重要反映的宗教, 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呈现增长态 势我们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 和特殊复杂性,必须把这种态势考虑在内宗教在我 国社会主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