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逻辑的观点看21世纪哲学的发展

E****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9.58KB
约2页
文档ID:117924159
从逻辑的观点看21世纪哲学的发展_第1页
1/2

成的于是,作为 “后形而上学” 的哲学成为必需 作为后形而上学的哲学的使命,用海德格尔的一个概念,就是 “去蔽” “去蔽” 就是要对各种科 学的本体论承诺进行 “融化” 和 “拆解”,使其有可能向新的可能性过渡和敞开 在海德格尔看来,“去 蔽” 是真理的原始形态,而符合性真理只是其派生形态借用这概念,我们可以说:“去蔽” 是作为后 形而上学的哲学所追求的真理,而对世界的解释是作为形而上学的科学所追求的真理所谓 “去 蔽”,就是要显现出可能性,使光能够射入新拨开的 “林中空地” 显示出那些尚不在场事情的可能 性,从而也将在场事情显示为可能性,而非必然性 “去蔽” 并不涉及对具体可能性的选择和实现 选 择和实现某一种可能性,是科学和日常生活的任务 “去蔽” 也不是去 “设想” 新的可能性,因为对可 能性的思和想仍然是科学可以完成的任务 “去蔽” 只是将思想可能性的各种 “蔽” 去掉,使可能性得 以向思考者 “敞开” 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只能保持在作为形而上学的科学之 “后”,它既不能挺身去 替代科学的形而上学,也不能将科学的形而上学一脚踢开前者会使哲学成为科学,后者会使哲学 丧失自身存在的价值。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意味着哲学的终结 以 “去蔽” 为己任的后形而上学哲学应当采取何种形态?作为形而上学的消解者,它本身当然不 可能具有形而上学的形态 但我们所能说的也仅此而已,不能再为这种 “自由之思” 规定任何必须的 形态,因为这种规定本身已经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统一性要求当然,任何一种哲学之思都会采取一 种特定的形态,但它不应当将任何一种这样的形态当作唯一可能的形态相反,它应当努力在各种 形态之间进行沟通和对话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的形式会变得更加开放 从逻辑的观点看21世纪哲学的发展 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 任晓明 关于21世纪哲学发展趋势的预见,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倾向于美国哲学家奎因 的看法:从逻辑的观点看问题 20世纪初,罗素和怀特海的 《数学原理》 出版,数理逻辑的演算理论基本定型20世纪30年代 到60年代,公理化集合论、 递归论、 证明论和模型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数理逻辑长足发展的基 础这一时期的数理逻辑研究主要是数学家所从事的事业但是从罗素以来,逻辑与哲学的联系日 益紧密 在罗素看来,哲学的本质就是逻辑,而奎因则从逻辑的观点来看待和认识哲学问题,促进了 逻辑与哲学的相互渗透,开创了逻辑与哲学研究的广泛领域。

一方面,逻辑从哲学领域吸收营养,把 传统哲学的概念和论题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逻辑作为一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向哲学各个分支渗 透,参与其学科体系的建构,成为哲学各个分支的必不可少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元科学——按照弓 肇祥教授的说法,这就是逻辑的泛化和哲学化 在我看来, 21世纪现代逻辑向哲学各分支的渗透,将极大地改变哲学的面貌,使哲学更加精 致,具有更强的内在逻辑力量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逻辑方法渗透到科学哲学 中,将进一步改变传统哲学的纯思辨倾向,使科学哲学成为具有方法论性质的渗透分析精神的哲学 分支,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难怪卡尔纳普曾经把科学哲学称之为 “科学的逻辑”,波普尔 将其称为 “发现的逻辑” 第二,现代逻辑应用于认识论领域,产生认知逻辑(知道逻辑、 信念逻辑、 断 定逻辑 ), 将进一步促使认识论和认知科学的规范化,并深化认识论、 认知科学的研究 第三,逻辑渗 透到伦理学,产生道义逻辑道义逻辑的发展,无疑会对伦理学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第四,现代 逻辑方法与量子理论结合,诞生了量子逻辑,而量子逻辑的深入研究,将极大地影响人们关于微观 世界的哲学观念和看法。

总的说来,逻辑向哲学的渗透,产生了科学逻辑,认知逻辑、 道义逻辑、 量子 逻辑等,它们都属于哲学逻辑的分支,哲学逻辑是逻辑哲学化的直接产物 022002年第1期 从逻辑的观点看, 21世纪的哲学将实现从认识论向知识论的转向中山大学鞠实儿教授认为, 21世纪逻辑发展的主流是知识的表达和处理,而知识的表达和处理实质上也是信息的表达与处 理我们认为, 20世纪的逻辑学可以说是基于数学的逻辑,而21世纪的逻辑应当是基于知识的逻 辑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的研究重点已经从数据处理转向知识处理,随着知识 工程和专家系统的兴起,基于知识的逻辑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方面的研究将成为逻辑学研究的前 沿,刻不容缓地抓住这一前沿性课题,对我们来说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在21世纪,逻辑学尤其 是基于知识的逻辑学,其发展方向主要是:提出知识获取、 知识表达以及知识扩张和修正的逻辑方 法,建构知识创新的逻辑体系,即构造知识创新的逻辑 另一方面,随着逻辑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哲学尤其是认识论也必将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 态我们以逻辑计算机哲学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这是美国当代哲学家、 计算机科学家勃克斯( A. W. Burks)建立的一个哲学体系。

在勃克斯的哲学中,主要讨论以下问题:第一,知识表达的逻辑结 构问题(知识表达的逻辑是演绎的还是归纳的?或者是二者的结合?);第二,知识的进化、 扩张和修 正问题,即进化的逻辑;第三,生物目的性的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第四,细胞自动机的逻辑机制等 等 显而易见,这些问题大多与知识的表达和处理有关 可见,逻辑学的深入发展,将极大地推动21 世纪哲学向着更宽广的领域拓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21世纪的哲学与认知科学的结 合以及哲学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将日益紧密,而这种结合的纽带和工具是逻辑,逻辑学 在人类知识和智慧的体系中占有特定的战略地位这样一来,不仅会有哲学逻辑的发展,而且会有 逻辑哲学的发展,即出现逻辑哲学化和哲学逻辑化的趋向 第二,技术哲学在21世纪将得到较大的 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富有实践意义的哲学问题,并将促进技术 哲学的发展,而技术哲学的兴起,将使哲学中的实践取向压倒理论取向 像昔日的科学哲学那样,技 术哲学将会有自己未来的辉煌第三,不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哲学分支,如法哲学、 道德哲学、 语 言哲学、 历史哲学等将在21世纪得到发展,而且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哲学分支,如生物学哲学、 物理 学哲学、 地学哲学等也将得到长足发展。

总而言之, 21世纪的哲学将有一个令人神往的未来! 美 学 与 哲 学 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 薛富兴 哲学与美学的关系,是美学界的一个旧话题,却也是一个基础性话题,每当美学进入关键的发 展阶段,均需要对此话题作一番新的回溯 在今天的学科谱系中,美学属于哲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这正是美学脱胎于哲学的原始胎记 某种意义上说,美学对哲学的依附关系,并非美学的独特命运,乃是绝大部分科学所共同拥有 的一份记忆从美学与哲学关系的动态历史演变中,可以见出人类文化模式发展的大致情形就西 方而言,哲学一开始就扮演了人类各门类科学之摇篮或保姆的角色,整个科学都从属于哲学,柏拉 图的美学思想也从属于其哲学亚里士多德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古典文化模式的象征 近现代科学史很大程度上呈现为一种科学对哲学的独立解放运动人类对世界及自身的认识 由此始摆脱古典时代整体、 粗疏的直观与猜想,进入一个分门别类地深入考察的时代,各门类科学 有了自己独特而又明确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和学科规范从此,科学始独立于哲学的襁褓而自成 体系,且分类日繁,知识日增,逐渐蔚为大观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其谋求独立,谋求自己的领 域与方法,正是近现代科学独立运动的具体体现。

脱离开近代科学史的背景,德国美学家鲍姆加通 提出需要建立一门新的专门研究人类感性活动的美学,是不可思议的 作为一门科学,要对人类审美活动获得深入系统的知识,走科学主义的自下而上的实证主义路 122002年第1期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