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愚公移山》1 北师大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2264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愚公移山》1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愚公移山》1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愚公移山》1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愚公移山》1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愚公移山》1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愚公移山》1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愚公移山》1 北师大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列子,名寇,又名 御寇,郑国人,战国前 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列子这部书中保 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 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 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 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 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 人口。 注音 仞 rn 匮 ku 塞 s 曾 zng 叩 ku 龀 chn 亡 w 厝 cu 箕畚 j bn 孀 shung 冀 j 荷 h 雍 yng 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指”通“直” “反”通“返” “惠”通“慧” “亡”通“无” “厝”通“措” 多义词 “ “而而” ”的用法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

2、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 “其其” ”的用法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 “之之” ”的用法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且

3、且” ”的用法的用法 1、副词,副词,“ “将将” ”:年:年且 九十九十 2、连词,连词,“ “况且况且” ”:且焉置土石?焉置土石? “ “于于” ”的用法的用法 介词,介词,“ “到到” ”:达:达于汉阴汉阴 “ “向向” ”:告之:告之于帝帝 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主谓倒装 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3、宾语前置 何苦而不平? 且焉置土石? 4、定语后置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省略句 、省

4、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 朔东 一厝(于)雍南 深入研究一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 移山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同”中 有什么不同? .态度不同。其妻只是“献疑”,并不反 对;智叟不但反对,而且嘲笑、制止。 .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关爱丈夫、儿子 ;智叟是显示自己的“智”,嘲笑愚公的“愚” 。 .称呼不同。其妻称“君”,是敬称;智 叟称“汝”,是一种不客气的称呼,用于上对 下,长对幼 .语气不同。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是疑问句,表 示询问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 是感叹句,语气 本已强烈,又是“汝之不惠甚

5、矣”倒装,倒装 之后,语气更加强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是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况且又 用“其”字加强语气。 .对愚公力量的评价不同。其妻 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智叟是“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毛:草木。 返回上页 下页 深入研究二 愚公究竟 愚不愚? 认为“愚”的理由: 1.困难太大,不如搬家或修路; 2.移山倒别处,又挡住了别人的路; 3.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经济上不合算; 4.破坏环境和生态 认为不愚的理由: 1.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 施,还懂得地理,在那个时代是“知识型 ”农民。 2.他有很强的语

6、言能力,对智叟先 斥后驳,而且逻辑严密,富有哲理,结 果使智叟哑口无言( “无以应” )。 3.他懂得哲学,即“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他吓怕了山神,感动了天帝,有“惊天 地,泣鬼神”的巨大的决心和毅力。 5.从个人出发,可能是“愚”的,但他为子 孙着想,为后代造福:说愚不要紧,只要除穷 根,愚了我一个,造福后代人。 6.若像智叟那样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话 ,将永远“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7.大智往往若愚。晋代张湛评愚公移山 说:“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俗谓之智 者,未必非愚也。” 8.毛泽东曾写愚公移山一文,号召全 党、全国人民搬掉“三座大山”。还说:“我

7、们 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 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 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10. 若愚公“愚”的话,这样才算“智” :不但山不移,家也不搬,路也不修,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 三座大山也不推翻,日本鬼子也不赶走 ,四化也不必实现(归谬法) 9.历史上无数的“山”都被“愚公” 们搬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 僚资本主义,历朝的改朝换代 思考: 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 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理解: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 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

8、愚 ,愚公之愚在寸: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 。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 为子孙无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 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 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思考: 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理解: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 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 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 形象。 思考: 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 习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 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需要大力发 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学习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 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 ,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学习只能是 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思考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无论面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我 们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并用行动 去面对它,就一定能够胜利。 人定胜天 思考: 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 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 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厂古 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 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