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第3章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2170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生物-第3章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古生物-第3章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古生物-第3章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古生物-第3章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古生物-第3章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生物-第3章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第3章讲解(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原生生物界( Protista)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一、原生动物的特点 1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是由单个细胞或由单 细胞 联合群体所组成的完整有机体。形态多样 2具有类器官,可进行新陈代谢、刺激感应、运 动、 繁殖等机能,如鞭毛、伪足、纤毛即是运动类 器官。 3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为2-5mm,很少超过 10mm 4原生动物一般不具硬体,仅少数具有骨骼或外 壳 5生活环境分布广泛,主要生活在海水、淡水, 也有 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或土壤中。 二、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根据运动细胞器的有无和类型,分为四个 纲: 1鞭毛虫纲 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 ,如 眼虫 2纤毛虫纲

2、用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 ,如 草履虫 3肉足虫纲 借助伪足运动 ,又分为若干 亚纲,其中 以有孔虫亚纲最重要 4孢子虫纲 无运细胞器,孢子繁殖,如 单房孢子虫 三、有孔虫亚纲 原生动物以肉足虫纲最重要,肉足虫纲可分为 若干亚纲,以有孔虫亚纲最重要。 1特征 (1)具伪足(分枝多)的微小单细胞动物, 多具矿 物质硬壳,少数外壳具有房室。 (2)壳形繁多。 (3)多数海生,少数生活在泻湖、河口半咸 水中, 极个别生活淡水中。 2有孔虫亚纲的分类 目 壳壁部分 壳壁分层性,隔壁褶皱、旋脊 时 代 网足虫目 假几丁质、薄膜状 不分层 3现代 串珠虫目 胶结壳 不分层 3现代 内卷虫目 分泌钙质壳 不分或

3、分层,可具假旋脊 OT 蜓目 分泌钙质壳 分层,隔壁褶皱,具旋脊拟旋脊 CP 小粟虫目 分泌钙质壳 不分层 C现代 轮虫目 分泌钙质壳 一般分层 C现代 四、蜒目(Fusulinida) 有孔虫亚纲中以蜓目最有生物地层学意 义 1一般特征 (1)蜒又称纺锤虫,是有孔虫较高等 类型,浅海底 栖,伪足运动,少数漂浮; (2)仅出现在CP纪,现已绝灭; (3)钙质壳,大小如麦粒,最小不足 1mm,大者可 达 20-30 mm 基本构造 2蜒壳形态和构造 (1)形状:多房室的包旋壳,分为: 长轴型 壳长壳宽 如纺锤形 Fusulina 短轴型 壳长壳宽 如透镜形、长方形 Ozawainella 等轴型

4、 壳长=壳宽 如球形 Verbeekina (2)大小划分 壳级 微小 小 中等 大 巨大 特 大 壳长(mm) 20 (3)壳的基本构造 初房 发育初期分泌的第一个房室,既最初的壳室 旋壁 房室的外壁 隔壁 旋壁绕一假想轴生长时,到一定程度向内转折弯曲而 形成隔壁 房室 隔壁之间狭长空间叫房室,又叫壳室 壳口 隔壁中央近底部的一长形小孔,又称为口孔 通道 前后房室壳口互相沟通则称为通道 旋脊 通道两侧从内至外盘旋堆积的两条隆脊 列孔 隔壁底部一排整齐的小孔 拟旋脊 列孔两旁相当于旋脊的堆积物 轴积 部分旋脊不发育的蜒,轴部四周的次生钙质充填物 前壁 壳体最后一个壳室,前方之壁称前壁,实际上每

5、个隔 壁在蜒生 长过程中都曾是前壁 隔壁褶皱 隔壁有的平直、有的褶皱;褶皱仅限于隔壁下部者为 轻微褶 皱;上下全部褶皱为强烈褶皱。 隔壁沟 旋壁开始弯折为隔壁时,在壳表面形成下凹的纵沟。 3旋壁的微细壳层 旋壁是分层的,它是蜒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 原始层 为一浅灰色、不透明的疏松状壳层 致密层 为一黑色、致密的薄层状壳层; 透明层 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无色透明的壳层 蜂巢层 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较厚的蜂巢状壳层,内有 许多垂直于旋壁分布的棱柱状细管,在纵切面上 呈假纤维状 。 疏松层 为灰黑色、半透明的疏松状壳层,壳质分布不 均匀,厚度有变化。位于致密层之上的称外疏松层,位于其下的 称内

6、疏松层; 4 4、旋壁分层的组合类型、旋壁分层的组合类型 一层式一层式 仅由单一的原始层组成;仅由单一的原始层组成; 二层式二层式 由致密层和透明层组成由致密层和透明层组成; ; 三层式三层式 由致密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或由致由致密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或由致 密层、蜂巢层和内疏松层组成;密层、蜂巢层和内疏松层组成; 四层式四层式 由致密层、透明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由致密层、透明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 5化石代表 1-Ozawainella(小泽蜓, C2-P) 2- Eostaffella(始史塔夫蜓, C) 3-Pseudostafella(假史塔夫蜓, C21) 4-Palaeofu

7、sulina(古纺锤蜓, P3) 5- Profusulinella(原小纺锤蜓, C21) 6-Fusulinella(小纺锤蜓, C21) 7-Fusulina(纺锤蜓, C21) 8-Pseudoschwagerina(假希瓦格蜓, P1) 9-Verbeekina(费伯克蜓, P2) 10-Neoschwagerina(新希瓦格蜓, P2) 6蜒的演化及地史分布 (1)演化趋势 从五个方面分析: 壳体变大 OzawainellaNeomisellina C2 P2 壳形变化 由短轴等轴长轴发展 始史塔夫蜒 小纺锤蜒 苏门答腊蜒 Eostaffella Fusulinella Sumat

8、rina C1 C2 P2 透镜状 粗纺锤状 长轴状 旋壁构造复杂化 单层 三层式 四层式 蜂巢式 副隔壁 Eostaffella Ozawainella Fusulina Tritisites Neoschwagerina C1出现 C21出现 C2多 C22 出现 P2 隔壁褶皱增强 平直 两端褶皱 全面褶皱 Ozawainella Fusulinella Parafusulina C2 C2 P 2 小泽蜒 小纺锤蜒 拟纺锤蜒 旋脊的变化 两种变化 : 大而明显 渐小 消失 Fusulinella Tritisites Parafusulina 小纺锤蜒 麦蜒 拟纺锤蜒 C21 C22

9、P2 较大旋脊 拟旋脊 Qzawainella Neomisellina C21 P2 (2)地史分布 C1 晚期 开始出现蜒类,小泽蜒科为主 C21 纺锤蜒科开始大量出现 旋壁四层式 C 22 出现蜂巢层,Tritisites P1 全盛,假希瓦格蜒出现,希瓦格蜒科大繁盛 P2 全盛,出现拟旋脊、副隔壁 P3 衰退、特化现象,Codonofusuella 喇叭蜒 二叠纪末蜓类灭绝 五、有孔虫生态 1绝大多数生活在盐度正常浅海区,少数可生活 在半 咸水环境,极少数属种在淡水中生存; 2生活方式以底栖移动为主,少数营浮游生活; 3. 多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 4多生活于钙质淤泥或细砂海底; 5生活在温暖、清澈、盐度正常的浅海区; 6与珊瑚、苔藓虫、层孔虫共生。 第二节 硅藻门和轮藻门 一、硅藻门 1、藻体多为单细胞,单体,或结合成各种群体; 2、个体微小,一般在100m以下; 3、细胞壁含二氧化硅,形成坚硬的大小不等的上 下两壳 瓣,壳的形状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