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2.3.1-3点到平面的距离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1990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二2.3.1-3点到平面的距离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2.3.1-3点到平面的距离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2.3.1-3点到平面的距离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2.3.1-3点到平面的距离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2.3.1-3点到平面的距离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二2.3.1-3点到平面的距离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二2.3.1-3点到平面的距离讲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到平面的点到平面的 距离距离 请同学们回忆: 答:一条 1.过已知平面外一点P有几条直线和垂直? 2.什么是点P在平面内的正射影? P P 答:从P向平面引垂线,垂足P 叫做点P在平面内的正射影(简 称射影). B P A 连结平面外一点P与内一点所得线段中,垂线段 PA最短. 点到平面距离的定义:一点到它在一个平 面内的正射影的距离叫做这一点到这个平 面的距离.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边长为4,求 :(1)点B11到平面AC的距离_. (2)点B1到平面ABC1D1的距离. A1 B1 D1 A B D C C1 H 解(2): 连结B1C交BC1于H,则B1C BC1。

2、AB 平面BC1。 AB B1C。 B1C 平面BC1。 即B1H=2 为B1到平面ABC1D1的 距离。 例1: 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 (一)、直接法:由定义 作出垂线段并计算.用线面 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来作。 (二)、等体积法: 用同一个三棱锥 选不同底计算体积。 (三)、向量法: A B 二:向量法求距离 A B 1、已知A(x 1 , y1, z1), B(x2 , y2, z2) |AB|= 其中dA,B表示A与B两点间的距离,这就是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 点到平面的距离 已知AB为平面a的一条斜线段, n平面a的法向量. 则A到平面a的距离 | | AB

3、 n | |n d= BC A n A P B BPcosBPA=AP 如图,PA是平面的垂线,A为垂足, B是上一点, 是的一个法向量。 而 = cos , , cos , = 即 d=PA=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边 长为4, 求点C1到平面B1CD1的距离 分析 : A1 B1 D1 A B D C C1 例1变式: 设H为点C1在平面B1CD1内的 射影,延长B1H,交CD1于E. B1 D1 C1 H C E 解法一: C1B1=C1D1=C1C HB1=HD1=HC 即H是B1CD1 的外心,B1E是 CD1上的垂直平分线. 在RtCHE中, CE= CD1=2

4、, CH=B1H= = , C1H= = , 即点C1到平面B1CD1距离是 解法二: D1 B1 C C1 H CH= C B1 B D A A1 D1C1 H Z Y X 解法三: 如图,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 C-XYZ 例2、已知OA,OB,OC两两垂直,且OA=1,OB=2, OC=3 求点O到平面ABC的距离。 O A B C F E 练习 1、如图所示,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 AP面ABC,AEBP于E,AFCP于F. 求证:BP平面AEF 2、 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ABBC2,过 A1、C1、B 三点的平面截去长方体的一个角后,得到如 图 所示的几何体 ABCDA1C1D1,且这个几何体的体 积为 10. (1)求棱 A1A 的长; (2)求点 D 到平面 A1BC1 的距离 小结 : 1、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概念。 2、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几种求法。 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