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了解长江 750 边三轮摩托车(侉子)的历史宝马的克隆再克隆笫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军装备了数以万计的军用摩托车宝马R71在二战中,前苏联也仿制了德国的这种宝马 R71 型三轮摩托, 被叫作M72 型三轮摩托,并大量列装部队用于作战战后,M 7 2 的技术被转让给苏联的盟友,中国也获得了此项技术在 1957 年 12 月,中国以 M-72 为技术基础,成功研制出军用型长江 750,为中国摩托车历史写下新的一页在军用的长江 750 身上,我们可以找到 7.62 毫米机关枪或 PF98 式 120 毫米大口径火箭炮,是一台作战效能相当不俗「火力突击流动平台」 应该是红箭-8 但我不知道这照片的真假之听说 750 安装过机枪但我没找到照片如果你以为长江 750 是“启发”自宝马 1940 - 1944 的 R75 的话,并不准确当年应该是前苏联模仿德国的宝马摩托车,然后再到轮到中国“模仿”前苏联的三轮摩托车制品以宝马 R75 为蓝本的三轮摩托车, 「启发」出前苏联的 M72 和中国的长江 750 三轮摩托车,继承的制造产品横跨超过半个世纪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长江 750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长江 750 军用摩托车,M72 以及长江 750 等摩托车作为宝马 R71 的继承者持续生产了半个世纪以上.直至今日我军各部队,仍然列装有不少长江 750 三轮摩托车,这种摩托车车型小, 耐用,机动性能也不错。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仍在生产这种摩托车的活化石粗犷的线条、对置双缸、水滴形油箱、横置弹簧坐垫、平直的车把、独特的发动机排气声浪,它的古典造型吸引着一批忠实的国内外爱好者长江 750 在欧美市场上叫“Black Star”,是怀旧玩家的宠物长江 750 忠实地保留了宝马 R71 的几乎全部特征在中国,三轮摩托车的最大出路,除了是公安机关外,竟然是外国的怀旧玩家西方市场或日本市场,对长江 750 一直渴求在日本,长江 750 的售价是在一百万日元以上在欧洲市场,长江 750 重新注册品牌,并命名为 Black Star 黑星很多因商务驻华的法国人,在回国时都会买一台长江 750虽然长江750 的构造设计和驾驶感觉,和现代摩托车并不相似,但这种粗糙生硬的驾驶感觉,正是人们欣赏的重要心理因素四个前进档的长江750 原来还有一个到档,不像本田那样用电池而是直接用引擎推动,所以倒档的速度可以高达 16km/h!难怪深受各发达国家的玩家爱戴“没人知道黑星,但是大家一说挎子,或者说长江 750,都明白是什么 ”靠倒腾钢材发财的祝易默有一辆跟托马斯 •莫尔一模一样的老摩托,也标注着 1964 年的准生证,可祝易默只花费了 7000 元人民币,那是他 2003 年送给自己的 40 岁生日礼物。
他坐在军绿色车斗内说:“我是看了冯小刚《大腕》 里葛优开的那辆黑车,才注意到北京能开挎子以前只注意到使馆区有一群外国人开,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北京是全球唯一不禁止挎斗摩托的城市,补点钱办手续就 能开要知道,搁 30 年前,只有正牌军队通信兵才能开长江 750,况且长江 750 就是‘二战’时德军的宝马军用摩托,就是《虎口脱险》里扔南瓜那场戏挨砸 的那种 ”祝易默几乎是国内最典型的长江 750 车主,对于自己胯下的长江 750 除了时尚性迷恋,更对其“二战”时期宝马的影子念念不忘而在欧洲市场卖出 的 3000 多辆黑星摩托,也被赋予类似的经典主义色彩可在 1986 年之后的 10 余年内,长江 750 却又始终是濒临淘汰的产品,到最后连公安局、检察院都不买了,以废旧金属方式处理为库存零件是现实中很多长江 750 灰色的结局第一台长江 750 基本是手工打造的“那是一段融入青春豪迈与激情的记忆,以至于我现在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对于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 750 的记忆仍是那样鲜活第一辆摩托车有“德国血统”一切还要追溯到 1956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军民两用摩托车是国家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轻工业产品。
当时军委后勤部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提出仿制 从苏联购买的 3000 辆摩托,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航空工业局)把任务下达给了洪都机械厂、湘江机器厂等 7 家所属单位1957 年 3 月,中央有关单位将生产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的任务正式下达给了江西的洪都机械厂当年亲历造摩托的李学谦,后来当上了洪都机械厂党委副书记和洪都机械厂技术学校校长,他曾回忆道:“我们那时候只知道仿制的是苏联乌拉尔 M72,没有图纸,就是从部里面送来了实物样车,当时算是政治任务大家非常重视,专门设立了一个摩托车研制车间,代号 50此前我们厂只造飞机,并没有摩托制造经验,所以厂里从不同岗位上临时抽调来技术骨干,主要都是钳工、车工和焊工,生产设备就是 5台普通机床 ”“包括我本人在内,绝大多数人对摩托车的了解都是一片空白,搞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生产,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边学边干 ”李老告诉记者,1957 年 5 月初,只有苏式 M-72 型三轮摩托车样车到达洪都机械厂,没有任何的图纸和相关资料最初仿制乌拉尔 M72 的时候,连图纸都没有,只好采取土办法——拆,把样车零件统统拆下来,然后实物测绘光测绘画图纸就用了近 3 个月,整车完成共 651份图纸,车体部分图纸编号 1308A4,发动机部分图纸编号1800A4。
到 7 月中旬,根据实物测图纸制定了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李老说:“由于摩托车上有许多形状奇怪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的加工制作需要特殊的工具,而当时我们只有几台常规机床,因而,很多零部件的制作只有靠手工锤打除了发动机外,几百个关键零部件几乎都是大家日夜奋战用手工制作出来的,困难程度现在难以想象啊!”测绘很顺利,可并不是所有测绘出来的零件都能造,当时还有一个生产原则,就是尽量采用工厂已有的工具,减少工艺装备制造按照李学谦的说法:“ 乌拉尔 M72 上有很多形状奇怪的零件,凭我们手头的机床根本不可能加工出来,只有找老技术工人拿手工锤打出来 ”第一辆仿制苏式 M72 是 1957 年 12 月 24 日正式出厂的,出厂前只进行了3000 公里的路面测试,按照 1993 年编写 的《中国汽车工业史》第八章送审稿里的说法,质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很显然,最初的仿制有很多技术局限,尤其是一些易损件和手工打造的零件,无法达到设计寿命据李老回忆,当年 12 月中旬,新中国第一辆仿苏式 M-72型的三轮摩托车在洪都机械厂组装完毕,经过各项性能实验,全部达到设计要求,并定名为长江 750,这也是新中国第一辆军用边三轮摩托车。
“长江 750 三轮摩托车生产出来后,不久便送展首届民品展览会,获得重大民品试制奖!”李老激动地说李学谦和他当年的同伴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拼命测绘仿制的乌拉尔M72,也曾在 18 年前经历过同样的仿制过程——1939 年 10 月,5辆宝马 R71 摩托车经罗马尼亚,被送到苏联,当时斯大林也想拥有德国陆军那样的摩托化机动优势,可希特勒忙于入侵波兰,并没有理会苏联人对宝马摩托的热情,于是 苏联人凭借对这 5 辆宝马 R71 的拆解复制,仿制出了自己的乌拉尔 M72很显然,M72 的产品编号并没有规避对宝马 R71 的抄袭尽管中国最早购买的 3000 辆乌拉尔M72 现在已经无法找到完整的车体,但是对比宝马 R71 的图纸,还是不难发现苏联人当年的仿制思路宝马摩 托的动力性和行驶可靠性都被完美保留了下来,苏联仿制者只不过对宝马 R71 进行了零件的少量简化德国人为了保护摩托驾驶者和乘坐者在严寒驾驶中不被冻伤,在驾驶车把和挎斗内设计了一套加热系统,利用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加热,而苏联人则彻底抹去了这套零件在洪都机械厂仿制的时候,由于参照实物是已经去掉 加热系统的乌拉尔 M72,所以根本无人知道原始的加热设计。
还有一项仿制中消逝的设计是风门和动力分配挡,R71 可以把 30%的动力通过共轴直接输出到挎斗上,并以手动拉杆的方式调节,可 M72 则把风门和动力分配挡挪到了脚的位置,并且不能将 30%动力输出到挎斗上从宝马 R71 到乌拉尔 M72,再到洪都 仿制版,也并不只是简化,苏联人仿制 M72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大量装备部队,而中国的仿制版除了军用,还承载着观礼等多种设计任务宝马 R71 的挎斗没有任 何减震系统,颠簸的路面乘坐起来很累,洪都仿制版抛弃了乌拉尔 M72 的挎斗结构,创造了一套中国化的挎斗避震支架在洪都机械厂仿制成功后的 1 年时间,这种国产摩托并没有自己的名字,大家只是根据 746cc 的排气量,习惯性叫它为“750 摩托”还是1958 年 12 月首届军工企业民用产品展览会上,为了有个商品名字,才有人提出起名的问题当时起名的事情很随意被安排给了主管生产的第二机械部副部长刘鼎这种仿制摩 托有两个工厂生产,发动机厂在株洲,整车厂在南昌,刘鼎琢磨湖南株洲有洞庭湖,江西南昌有鄱阳湖,都流入长江,用长江可以很好地平衡两个厂的关系 “那时 候也没知识产权,也没注册意识,我们给长江 750 设计了一个拼音式样的商标图案,然后就大批量生产了。
”李学谦如此解释长江品牌的雏形新中国第一辆越野性摩托车就是从长江 750 的改进上开始的李老告诉记者,当长江 750 三轮摩托车越野性能改进获得成功后不久,他们就接到了一项来自航空工业部的紧急任务——定于 1959 年 11 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运动会将开设摩托车越野比赛项目,必须在此之前赶造 50 辆长江 750 越野赛跑车交送北京接到长江 750 摩托车要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比赛的消息后,全厂上下人心振奋,备受鼓舞经过反复地测试和试验,为比赛项目赶制的 50 辆长江 750 摩托车的各项性能都达到最佳状态而且,为了更好地保证比赛过程中骑手的安全系数,这 50 辆长江 750 摩托车在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进许许多多极其细微的地方我们的技术人员都反复进行思考和测试可以说,当时把这批长江 750 比赛用摩托车交上去的时候,我们心里是有把握的!”李老说1959 年 11 月 23 日,由贺龙元帅主持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当时,一条来自北京的消息迅速在厂里传开:长江 750 摩托车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博得现场观众欢呼喝彩这也是长江 750 摩托车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英姿飒爽的摩托车骑手和长江 750 摩托车旋即出现在各种图册和宣传画中,一起成为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群像记忆。
由此,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的雄姿和名字——长江 750 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1957 年底,在第一批长江 750 摩托车送交北京后不久,时任国家航空部副部长的刘鼎到厂里来视察摩托车生产工作刘副部长一见我的面就表情严肃地告诉我,长江 750 在北京闯祸了,把彭真都惊动了!”李老说,当时他着实紧张得好像心一下子快要跳到嗓门口了,能不紧张吗?把彭真都惊动了,祸肯定是闯大了!“接下来才知道是虚惊一场!”李老娓娓道来:刘鼎副部长原来是给他卖了关子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在北京的长安街上,一辆长江750 摩托车把一辆公交电车给撞坏后,摩托车的骑手情急之下,一加油门就拐街绕巷开溜了!事情后来不知怎么传到彭真那里在一次接见航空部领导时,彭真高度赞扬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 750 的性能,并打趣地对航空部副部长刘鼎说,洪都机械厂生产的长江 750 可了不得,撞坏了电车,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彭真的一席话逗得所有在场的人开怀大笑从 1964 年起,长江 750 就被列为新中国部队常规装备,仅 1964 年到 1966 年的三年时间里,洪都机械厂就生产并交付部队 3789 辆长江 750 三轮军用摩托车,为新中国强大的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
1991 年,洪都集团赞助的 30 辆洪都 125 摩托车被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为“亚运交通先导车”此外,长江 750 摩托车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