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版小数六册教材介绍3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0699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80 大小:2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版小数六册教材介绍3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京版小数六册教材介绍3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京版小数六册教材介绍3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京版小数六册教材介绍3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京版小数六册教材介绍3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版小数六册教材介绍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版小数六册教材介绍3(1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数学三(下) 教材教法辅导 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 张 英 2015年1月26日 公共邮箱:dxxxss2014 密码:shu20149 教材内容及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特点; 4课时 1课时 10课时 3课时 3课时 10课时 1课时 9课时 7课时 3课时 3课时 5课时9课时 第一单元 年、月、日(4课时) 一、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 五、具体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一)单元内容 1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即:一年有12个月,有7个 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 天;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

2、,闰年是29天。 2能正确识别平年与闰年,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3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4能算出两个日期(含分布在两个月中的)之间的天数。 5了解一些与年、月、日有关的常识。 (世纪、季度、旬等) 6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了解闰年产生的原因。 一、知识结构 (一)本单元内容 (二)本单元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的时间知识之后, 继续学习与时间相关的知识。 时、分、秒;年、月、日,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 需要是十分必要的,能充分体现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 性的价值。 时、分、秒年、月、日世纪、季度、旬 掌握、应用了解、掌握、应用了解 知识网络 1年有 大月(31天):1

3、、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29天(闰年) 平年有365天 12个月 28天(平年) 闰年有366天 2月 4个季度 第一季度 :1月、2月、3月(共90天或91天) 第二季度 :4月、5月、6月(共91天) 第三季度 :7月、8月、9月(共92天) 第四季度 :10月、11月、12月(共92天)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 系,并能把这些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 2在学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在观察 、操作与讨论中,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提高联 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 3在运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 的

4、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培养数学 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分辩 大月与小月、平年与闰年;会用不同方法计算一 年的天数。 教学难点: 会计算两个日期(含分布在两个月中)之间 的天数。 四、教学建议 特点: 数据众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找到数据的规律性 培养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1给学生创设独立思维的空间与时间 知识性结论,很容易解决。 还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收获?可能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研究知识背后的东西,也就是第二维与第三维的教学 目标,即: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价值观的感悟。 这类的活动教材里还有很多,教材设计了 这样的空间,教

5、学中教师也要给足学生独立思 考的时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建议 1给学生创设独立思维的空间与时间 2注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给时间等待; 要给予方法的指导。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观察两张年历能发现什么问题?观察什么? 如计算一年的总天数,给什么提示? 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时,提示什么? 8时到12时经过几小时? 1284(时) 8日到12日经过几天? 1284(日)? 8 四、教学建议 1给学生创设独立思维的空间与时间 2注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3精心创设有兴趣的活动 年、月、日 的知识,陈述性的知识比较多, 所以要创设学生有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过程。 五、教

6、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1页主题图 年、月、日的形成 与太阳、地球、月 亮三体运行有关。 用模型的方式,演 示天体运行的规律 。这是日食、月食 的演示模型。 关于年、月、日的 知识,学生的认识 并不是一张白纸。 例1:目的是认识一年有12个 月,每个月的天数和排列规 律,以及如何记住大月和小 月的排列规律。 第2页例1 五、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怎么观察? 提示学生用比较的方法 ,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教材呈现学习内容的五个学习步骤: 第一步,观察:观察这两年的年历,你发现了什么?引 导学生发现每年都有12个月;有的月30天,有的月是31 天, 教材呈现学习内容的五个学习步骤: 第一步,观察。

7、 第二步,填表: 相同月份的天数基本都是相同 的,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 31天。只有二月份不一样。 认识复试统计表 教材呈现学习内容的五个学习步骤: 第一步,观察。 第二步,填表。 第三步,认识大月和小月。 目标:明确大月和小月的数 量不是平均分布的。 大月 有7个,小月只有4个。 教材呈现学习内容的五个学习步骤: 第一步,观察。 第二步,填表。 第三步,认识大月和小月。 通过对二月天数的讨论,了解“平年”与“闰年”的区别。 什么样的年份是闰年? 问题:12个月各有多少天,怎么记呢? 第四步,认识二月。 两个知识点;一个问题 1981年1990年二月份天数统计表 1981 198219

8、8319841985 2828282928 19861987198819891990 2828292828 19844496 198544961 教材呈现学习内容的五个学习步骤: 第一步,观察。 第二步,填表。 第三步,认识大月和小月。 第四步,认识二月。 如何记住大月和小月的具体月份数。要经过探索与 比较,体会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好用、好记) 第五步,如何记住大月与小月。 例2:解决一年有多少天的问题 教学时, 应先让学生先自 己独立计算平年的 天数。 计算时可以提示 ,还有没有比较简 便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探索多 种计算方法。 其他方法: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是生活常识,要求学生

9、背下来。 说明:这是正式的学习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讲一 讲。知道闰年为什么多一天,是怎么回事。这个知识窗是数学 的知识窗。 第5页 例3: 学习如何计算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注意一个问题,关于“百年不闰和四百年又闰”的问 题,放在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的。(具体安排看 综合实践活动(一)的教材分析。) 试一试是计算一段时间的天数。 思考:26日这一天算不算一天?(算) 首先判断201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闰年,2月29天) 两种基本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是按天点数。 二月有26、27、28、29日四天,3月有1、2日 。 第二种是计算: 292614(天);426(天) 第3题是

10、需要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3657521 3667522 第4题是计算几周年的问题,用: 2015192194(年) 特别注意结果不加1。 (这些只做为基本了解,知道就行,不要做为考试内容) 第(3)小题是一个推理题。 第(4)小题 不加1 ! 第6页 练习一 共安排了6道练习题和一道思考题。 第2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加强社会交往能力。 第3题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2月份有多少天?因为2016年 是闰年,所以2月份有29天,正好是4个整星 期零1天。 第二个要点是2月29日也就是零的那一天是 周一还是周二? 第5题是配合前面试一试设计的,关键是了解7月份是大 月,有31天。数一数就知道一共是多少

11、天了。 首先要知道7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大月31天) 数一数的方法:7月:26、27、28、29、30、31;8月:1 、2、3、4;共10天。 算一算的方法:31-26+1=6(天) 6+4=10(天) 思考:2016年是什么年?一个星期有几天? 366752 2 关键是多的2天里是否有星期日呢? 本单元的例1提供了2016年的年历,可以直观 地看多的两天,12月30日和31日正好是星期 五和星期六。 思考题是一个找规律的数学游戏。 第一层:通过计算可知结果。 第二层:找找巧算的方法。 第一种巧算的方法:一行一行地看。 (当然也可以竖列看) 第二种巧算方法是整体看, 第三层,如果学生还有需求

12、,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为什 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百数表 综合与实践(一)闰年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整百年的年份中,平年与 闰年的分布规律。 2.通过对这个知识的学习,探索 查找资料的方法,提高查找资料 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和方法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探索精神和 探索未知科学的兴趣,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知数 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兴 趣。 二、教材分析与活动建议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 把这个知识点设计成了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学习这个知识,重点在探索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上,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力。 这个实践活动的特点

13、在学生通过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学生自己想办法解读“四年一闰,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的意思。 第二个:这个规律的根据是什么? 教材呈现了如下的学习过程: 1.首先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平年的天数和闰年的天数,每4个 公历年就有一个闰年。 综合与实践(一)-闰年 3.提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提出一个新的说法。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 7.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报告单的交流(与评价) 。 6.个人填写报告单。(报告单中可以补充一项,并请举例说明这句话 的意思) 5.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4.明确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7页的 具体教学建议:

14、1.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过多的讲解,只是把这个问题提 出来,布置学生课后自己解决。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可以稍长一些,多给几 天时间,学生就会多点尝试的机会。 3.过几天收上来学生的报告单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 报告单的情况,设计一节汇报交流课。 汇报重点1:能否正确解 释这句话的意思。 结论是否正确、 表述是否清晰、 举例是否恰当。 汇报重点2:解决问题的方法,有 几种不同的类型。 具体怎么做的? 遇到过什么挫折? 克服了哪些困难? 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再出平年与闰年的判断题时, 就可以出整百年的年份。 第二单元 乘 法(10课时) 一、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

15、难点 四、教学建议 五、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口算乘法 两个整十数相乘 两位数乘10 第二部分:笔算乘法 笔算的算理和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一、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 一位数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 多位数乘法 基础 质的飞跃 扩展 类推方法学习 第三部分:整理复习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10或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 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笔算方法 难点:准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四、例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例1:两位数乘整十数1210(乘整百、整千) 例2:整十数乘整十数5040 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2412(不进位)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9832(进位) 例5:一个因数末尾有“0”(突出简算) 例6:乘法估算(估的策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