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3)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9049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均数教学案例课前思考众所周知,现在教学“平均数”,应该是重视其统计意义的理解而非仅仅会计算。那么,什么是“统计意义”?如果不经历统计过程,统计意义何以彰显?因此,无论新课导入还是巩固练习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要摈弃那种似是而非、人为编造的平均数问题,尽量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现实的、真实的统计题材,利用平均数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并且,是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再求平均数,而不是数据事先给出这可能与所谓的高效课堂的追求有所不同。要经历统计过程,就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是适合的?现有的情境,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教科书,大多是用“平均数”来比较数据个数不等的两组数据。那么,一组数据是

2、否也有需要数据代表的时候?那样,是否可以回避学生求总和去比较的习惯性思维而逼着学生另找一个数据的代表?这样,合适的“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了。如果说表征“看一眼,记几个”的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用几次中最多的数来代表,因为有关体育比赛就是这样选三次或六次中最高的作为选手的最后成绩。)那么,“跨一步,有多长”的问题,似乎就不适宜了,因为老子第24章有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举重的人不能久站,跨大步的人不能长行。因此,用最大的步长来作为代表就不太合适了。再退一步想,学生接受“这个”新的,就一定要舍弃“那个”旧的吗?新的与旧的能否并存共荣?平均数是那几个被平均的数的代表。平均数具有几个性质,是它特有的

3、,不过,是否有的性质是与中位数、众数相比较而言的?例如,敏感性,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易受这组数据中每一个数据的影响,在没有讲中位数、众数的情况下,如何凸显?如果在没有比较的情形下,教师自说自话,是否是教师戴着有色眼镜在看平均数,而学生是否只能是矮人观场,人云亦云?因为以前学习的,几个数的和、差、积、商,都是受每一个数据影响的,为什么以前都不讲,现在学平均数就要大讲特讲呢?孩子们的手很小,不该硬要他们抓住一大把的东西。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不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是否不该一本正经地系统讲授平均数的性质,而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1984年,我刚参加工作,讲“平均数”侧重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数量关系

4、的建立。2001年,课改后,我讲“平均数”侧重在“移多补少”方法的巩固。2011年,我在思考:我们通常认为的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究竟哪一种是更为基本的方法?我们以前讲“平均数”时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平均数不是真实的数。”这个“真实”是什么意思?是虚假的数?还是虚拟的数?大概说平均数不是“原始数据”而是“统计数据”比较准确。可是对小学生而言,那样似乎太专业了。那适合学生的话应该怎么说?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可否给定一个平均数让学生去构造分布?“平均数”的计算不难,难在理解其意义。因此,在哪个年级教学“平均数”适宜?现行教科书大多是在三年级学习“平均数”,这大概是因为考虑到

5、“平均数”与“平均分”的联系。在学生尚未学习小数除法的情况下,自然会遭遇事件和数据不真实的尴尬,因为平均数是小数更能揭示平均数的本质。高兴的是,课标修订版已经把“平均数”移至第二学段。由此看来,现在用三年级学生来研究“平均数”一课的教与学是否有些勉为其难。既然是勉为其难,为什么还要做呢?为什么不用五年级学生来试试?综上所思,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2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3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喜欢数学,喜欢思考。课堂写真一、看一眼,记几个师:孩子,请看大屏幕。(逐个出示:车牌号码、QQ号,看到QQ号,有孩子说:快记下来。)师:这不是我的,别记。(孩子们都

6、笑了,停下笔,继续看屏幕。再出示: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然后几幅图一屏呈现,出示问题:看一眼,你能记住几个数字?)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字的世界里。哎,要知道看一眼你能记住几个数字,你说怎么办?生:试试吧。师:试试吧,真好!试一次还是试多次?(有同学说试一次,有同学说试多次。)师:认为试一次的举手。(少数同学举手)认为试多次的举手。(大多同学举手)为什么要试多次?小伙子,你说。生:因为它的数字很多,应该要多记两次才行。师:嗯,多试两次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当我们试了多次之后,会得到一组数据。(板书: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有可能一样多,更大的可能是有多有少,那么如果有多有少的情况下,试

7、了很多次,你究竟用哪个数来代表你看一眼能记几个数字呢?(板书:代表。)生: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有几个数就除以几,就等于它的平均数,用平均数可以表示看一眼记住的个数。(同学们没有作出评价。)师:同意吗?师:是,同学说完你就评价,同意点头,不同意摇头,也可以直接说,同学回答特别精彩给掌声,好不好?(学生自发地给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鼓掌。)师:是,特别精彩,当我们得到一组数据之后,找哪个数来代表呢?生(齐):平均数。(板书:平均数。)师:怎么求平均数?对,先求出总数,也就是先求出和,然后再平均分,有几个数据就除以几。(板书:求和平均。)师:除了求和平均的方法,还可以怎么求?(学生面露难色,教师很理解地

8、)不知道?不知道咱们就先不说了,咱们试一下。看一眼能记住几个数字呢?在玩之前,一定要知道游戏的规则。1看一眼,只有3秒。(读出声是来不及的。)2数字消失了,才可以动笔写在格子里。3数字再出现时,请在记对的数字右上角画“”。师:明白了?(学生纷纷点头,教师出示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平均师:记完之后数一数画“”的有几个,填在这个统计表里,明白了吗?友情提醒:眼睛看大屏幕,错过了就不可以再回头了啊!(屏幕展示第一组数字:1326891545,3秒后消失。)师:(巡视,看到有部分学生拿笔在记)数字消失了再开始记,不是一边看一边记,一边看一边记那就不是记而是抄了,哈哈(学生会意地微笑。)师:好

9、,校对。(学生核对,有生记住的较多,很兴奋地轻呼:“耶。”)师:记上,第一次你记了几个?(看到有学生在擦改)错的不用擦,留在这儿。生:我记了8个。师:跟他一样多的举手(部分学生举手)。记9个的举手(部分学生兴奋地举手)。记10个的举手(有几个学生很自豪地举起了手)。记7个的举手(部分学生举手)。6个(几个学生举手)。5个(举手的学生比较少)。4个(没有学生举手)。3个(无人举手)。2个(无人举手)。师:2个以下,没有了。看来最少的是5个。师(赞许地):很诚实,对,我们要试试看一眼能记住几个数字,因此要尊重事实。师:第二组准备。(教师在学生中间,有一学生在左右探着身子看屏幕。教师发现后急忙让开)

10、哦,挡住你了,对不起!(屏幕出示第二组数9280773268,3秒后消失。)师:好,校对。(学生校对)第二次你记住了几个?不交流了,直接填在表格里。继续。(屏幕出示第三组数5128703947,第四组数8426351693。)师:好了,试了四次了,现在算一算平均数是多少?(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师:前后四人一组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了两名学生的板书在黑板上:(6768)4=6.75,(4778)4=6.5。)师:好了,孩子们,现在知道你看一眼能记几个数字了吗?(学生欲言又止的样子。)师:声音不响说明有疑问了,是吗?你有什么问题?(学生露出胆怯的眼神。)师(鼓励地):没有吗?肯定有问题

11、。(有一学生大胆地举起了手,教师赞赏他。)你说吧,孩子。生(自信地):为什么会有不是整数的平均数?师:对啊,为什么不是整数,而是小数了?(学生面面相觑。)师:哎,你告诉我,你看一眼能记几个数字。生:我看一眼能记8个数字。师:8个数字,你算出来是多少?哦,就是8个。生:我看一眼能记9个数字。师:你算出的平均数是一(教师没说完,学生抢着说:平均数是7.5。)师:哈哈那你怎么说记9个数字?生:最多记9个。师:哦,最多记9个。(面向全体学生)算出来是7.5,那他怎么不说是7.5呢?这7.5代表什么?生(齐):平均数。(教师转向刚才提出问题的学生。)师: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生(自豪地):叶成浩。师:叶

12、成浩,真厉害,其实刚才算完平均数,有人的目光告诉我了,有疑问:哎,怎么会是6.75呢?而他把问题说出来了。(教师带头鼓掌)应该向他学,孩子,就是要自己提出问题。师:想想,平均数会不会是小数呢?生(齐):会。师:会,为什么?生:因为有时候也会除不尽。生(反驳说):除不尽,小数为什么不循环呢?师:哈哈(不做评价,笑着面对学生)你说呢?生:因为除到那一位的时候正好除完了,不可能写6.750000师:哦,一起算一下吧。(师生共同计算。)师:余下的3怎么办?生:也要除以4。师:3除以4等于0.75,所以结果是6.75,对不对?生(齐):对!师:计算是对的,哎,刚才同学想为什么会出现小数呢?是不是因为余下

13、的3个也要平均分到4份中间去,(学生点头)这样才能让本来不等的这一组数据变得(学生齐说“相等了”)。这相等的数才叫(学生齐说“平均数”)。师:这么想,要保证相等,这3不能扔掉吧!哈哈要继续去分,所以就产生了小数。师:哎,同学们,这6.75代表什么呢?刚才我们有同学说,6.75,我记7个。生:表示这些数的平均值。师:对,真好,是代表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代表某一次的成绩吗?生(齐):不代表。师(指着板书的下一道算式):下面这个,检查一下对不对。(师生共同检查。)师:一个是6.75,一个是6.5,这中间就有差距了,是吧?如果都把它用整数表示,那差距就没有了。(学生纷纷点头)这么一想,其实平均数是个很小

14、气的数,特别斤斤计较,差一占点都能反映出来。(学生会意地笑了。)师(手指板书):原来平均数不是代表某一次,而是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的水平、平均的水平。所以我们说平均数很多时候会是小数。师:刚才算出平均数是小数的举手。(大多学生举手。)师:这么多,难怪刚才很多同学有疑问,交流时不怎么爽快。再看这样一道题。(屏幕出示:小明测了4次后的平均水平是看一眼记住6个数字,不计算请回答如果第5次测试成绩是7个,那么平均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师(等待片刻):不计算,你能回答吗?男孩你说。生:平均数会增加。师:为什么,继续说。生:因为第5次的成绩比平均数高,所以他会把4次的平均数拉上来。师:“拉上来”这个词用得好

15、啊!同意吗?生(齐):同意!师:但是刚才你们一点表示都没有?也没点头的,也没鼓掌的。(学生笑了,并热烈地鼓掌。)师:哈哈往往我们同学上课都喜欢这样,同学讲完以后,(模仿学生等待教师评价的表情)老师你说呢?(学生笑了)呵呵,别老师说,自己想,有表示赶快表现出来,好不好?(学生纷纷点头。)师:同意平均数发生什么变化?生(齐):拉上来。师:拉多少,不计算你觉得拉上来后是整数还是小数。生(齐):小数。师:对,还是小数。(屏幕出示:如果是5个呢?)生:平均数会减少。(屏幕出示:如果是6个呢?)生:平均数不会发生变化。师:对,为什么?生:因为它和平均数一样。师:对,有一个词叫(教师板书:移多。等待学生回忆,学生齐说:移多补少。)对,平均数是移多补少得来的。当你第5次还是这么多那就不用移了。孩子们,这么看,增加一个数据后,平均数有可能会上升、也有可能会下降,还有可能不变。这里有姚明的两组数据,看看哪些是平均数。(屏幕出示20012002赛季,是姚明在CBA的巅峰赛季,场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