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788929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 2018 年秋季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一是哲学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佛学盛行。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学传播,使得民众接受了这样的宗教观念:人生在世,必须相信净土、 不断修行,才能超越轮回,达到清净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宝玉和黛玉有前生

2、的夙缘,今生相逢本该天生一对。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德容言工,无不胜之,又挟“金玉良缘” 之势,使得黛玉在与宝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宝玉也常有“好景不长”的预感。不仅他们的爱情关 系在变,周围人的福与祸也在变。“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荣宁两府就 是如此。贾敬信奉道教,却因为吃了金丹烧胀而死。元春封妃省亲,富贵已极,却也埋下了败落的 种子。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可到第七十五回,尤氏在 贾母那里吃饭,饭不够吃时丫鬟却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荣国府已显窘态。最终,两大家族 走向衰败与崩溃。可小说的结尾又说兰桂齐芳,贾兰考中了举人,贾宝玉有一个

3、遗腹子,那么,曹 家是不是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小说含而未露。小说中求长生的死了,望情爱的断了,想长久的败 了。从易经的观点来看,就是否极泰来、乐极生悲、静极而动。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 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人在红尘中有情,这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虽然世界无常,但情支撑着 世界。宝玉“情不情”,对花、鸟、月亮、星星无往不情,甚至对父亲小书房里一轴美人图都想去 探望抚慰一番。他怜香惜玉,爱袭人、晴雯、龄官、芳官等姑娘们,最后钟情于林黛玉。是情的出 神入化构成了变化,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

4、,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 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对 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的真相。有情世界则是对虚空世界的偏离。因此,红楼梦 中的太虚幻境是有情世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虚幻境这一原始点,使小说 在演示了荣辱兴替后通过悟性来抵达虚空世界。这个世界里没有落花,没有变化,没有忧愁,也不惧时间。一切圆满无缺,不必担心生老病死 和飞来横祸,更不会有猜疑和背叛。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舍弃了 “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这个凭虚凌空、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

5、。但“实”与“情”是极难割舍 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选自 2018 年 5 月 4 日光明日报第 13 版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红楼梦的生活世界是变动不居、没有恒常的世界,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 B红楼梦的有情世界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缘分和情谊最为重要。C宝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缘,本应是天生的一对,这正说明了生活世界的变化无常。 D人在红尘中自然生发出的情感支撑着变化无常的世界,宝玉是小说中的有情之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说清代佛学

6、的传播及盛行,是要论证红楼梦的创作受到当时佛学影响。B作者列举出红楼梦中大量的事例,论证了小说第一重世界变化无常的原因。 C文章在论述虚空世界的特点和作用时,极少使用事例论证,而主要是分析说理。 D文章以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分析虚空世界起到的平衡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家由当年鼎盛到后来的衰败正是生活世界跌宕起伏、变动不居的具体表现。 B文章列举红楼梦种种变化的现象,指出这些变化与易经有密切联系。 C太虚幻境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虚空世界,舍弃了有情世界才能进入太虚幻境。 D在红楼梦中,只有贾宝玉一人能够割舍“实”与“情”,抵达虚空世界。(二)

7、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秋声李明官立秋甫至,虫鸣盈耳。 幕天席地,草台苇柱,整个秋季如同一出盛大的音乐会,大自然的名家优伶鱼贯登场:蝈蝈、蟋蟀、油蛉、蚱蜢、纺织娘、蝉或粉墨或素裹,或民族或美声,极具声势。 双翅裹挟着千年的古风,蟋蟀从诗经中趯趯而下,豳风七月唐风蟋蟀及召南草虫,一部线装古书,对这纤小生灵的精摹细刻达五六处之多。古谚有“蟋蟀鸣,懒妇惊”句,寥寥 六字,毕述光阴之急迫。秋露初降,蟋蟀之鸣有点怯怯的。小试嫩音的蟋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吊嗓后,仿佛找到了感觉, 亮相舞台,把憋闷了一暑日的歌吟和盘托出。蟋蟀似乎总保持着一种低调,隐士般栖身于

8、丛草、颓 室、缺墙、砖堆、土壁间。然而无法改变的是暑则在野、寒则依人的禀性。“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朝夕的寒气中,檐下窗前,墙角门槛,直至桌凳床脚,都传来蟋 蟀不绝的吟唱。庞杂的虫吟中,蝉声略欠协调。其实秋风一起,寒蝉已尽,准确地说,抓住最后一息光阴嘶鸣 的已不是常见意义上的蝉。它似蝉而小,名曰螗蜩,虫背青绿色,有纹身,鸣声清亮。蟋蟀类民歌, 螗蜩类美声,师承各异,流派不同。在飒飒西风中,螗蜩一改夏日的热情欢欣,有了一种紧迫感, 鸣叫少了圆润从容,变得嘶哑烦躁,甚至有一种压抑和隐忧,那或许就是为自己吟咏的一曲挽歌。惟有一脉秋声美到极至,于纤细中流淌出金声玉振,抑扬

9、婉转,有板有眼。这便是金铃子,又 叫金钟儿。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唤作油蛉。虫身虽小,其鸣铿然,如铜钹颤音,响铃 晃荡。白露时节,我静静坐在黄昏的檐下,听一只金铃子在向日葵上“铃铃玱玱”地吟出一串水音, 明润朗畅,如一声欸乃橹音自澄碧的河面摇弋远去。金铃子的浅唱低吟,为萧萧之秋添了一抹亮色, 震撼着我心,令我眼前幻化出遥茫的天宇,洒脱的巧云,浩淼的秋水,辽旷的田畴,胸次顿开。唧唧秋虫中,最堪入画的当数纺织娘。书名蛒蜲、莎鸡的纺织娘,乍一听,仿佛一位勤劳秀美 的织女,娉婷袅娜地向我们轻移莲步。纺织娘是草虫中的西施,与之相比,蚱蜢太过瘦削,蝈蝈偏 于臃肿,油蛉失之纤细,寒蛩略输肥大。劲捷的纺织

10、娘在晨昏出现居多,豇豆架上,葫芦茎上,荆 条篱上,都闪过它颀美的身姿。我与纺织娘接触最近的一次是在庭院东花墙下的扁豆架上。其时,凉月如眉,夜露初降,一簇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 2018 年秋季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1页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 2018 年秋季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2页簇向上举起的暗红色扁豆花间,传来一阵嘁嘁如纺车之声,音量之大,持续之久,真让人不敢相信 是一只小小草虫所为。我立在豆架下,只能辨得它在月色里振羽棱棱的剪影,而那一声声讽诵,却 彻夜未停。与低吟的蟋蟀不同,蝈蝈之鸣又是一种秋声。蝈蝈的身世并不逊于蟋蟀

11、,“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虽难以亲睹古人描述蝈蝈薨薨揖揖、绳绳蛰蛰的浩浩之势,但并不妨碍我的 思绪萦回到幽古旷寥的田畴上。我甚至觉得,屋后那条长长的河坝,就是古江汉千里沃野上一条田 埂的灵性蜕化。那条土坝沿上长满了杂草,昆虫集聚,鸣叫音此起彼伏。大肚子的蝈蝈,给人一种 憨厚敦朴感,颇像泱泱虫类中的布衣。在众多虫草中,蝈蝈是最趋向阳光的一种。秋阳熙熙中,这 小小生灵骈足颤须,阔首扬面,叫得愈发起劲。不仅在河坝上,我们还去玉米地、芦席间,搜寻这小生灵。最常去的是黄豆地,那是庄后的王 家尖上,三面环水,从东边一脊窄窄的坝头过去,上得畦子,便满地逮蝈蝈。我们在闷热的豆地里 猫着腰,凝神

12、屏息地追寻。真正逮得,却非易事。明明近在咫尺,却又仿佛远在云乡,初听极切近 的扑翅声,再听又十分缥缈。俄顷,甫在一丛叫得热闹的黄豆叶处蹑手蹑脚地站定,那欢鸣之音便 一个陡刹,静可闻针,而不远处的鸣叫依旧在作弄人。几个回合下来,如在梦里一般。也有孩子交上好运,逮回一两只蝈蝈,央求父母做了笼子,挂于门楣檐下,成为村巷一道特别 的风景。闲暇驻足,静心聆听,如凉月、如澄碧的河水,让人真切感受到自然的慰藉。秋分时节,昼夜相平。在节气的促迫下,虫类的合奏达到高潮。蟋蟀的小提琴,金铃子的铙钹, 纺织娘的定音鼓如汛起,如雨骤,如瓦格纳的交响曲,丝竹管弦,群响毕至,灵趣各抒。这样 的秋声,贴墙可听,临窗可听,倚

13、枕可听,流溢出对造化的动情歌吟和对微渺短暂生命的无限留恋。(选自 2018 年 09 月 22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的开头部分是第 1、2 两段,总写秋天刚到,各种秋虫鱼贯登场,开始了延续整个秋季 的盛大“音乐会”,大自然是这场“音乐会”的舞台。B作者描述螗蜩,用“蟋蟀类民歌,螗蜩类美声,师承各异,流派不同”表现螗蜩声音的特点, 用拟人手法表现螗蜩与蟋蟀叫声的明显差异。C作者称叹纺织娘是草虫中的西施,并采用对比的手法,用一组排比句,拿蚱蜢、蝈蝈、油蛉、 寒蛩与纺织娘作对比,以突出纺织娘身姿的颀美。D文章依次写蟋蟀、螗蜩、

14、金铃子、纺织娘和蝈蝈等,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作者回忆小时候 搜寻蝈蝈的有趣经历,巧妙揭示了全文思乡的主题。5作者写蟋蟀,从蟋蟀与诗经的联系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6 分) 答: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说明比喻的具体用法和情感内涵。(6 分) 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苗千:多年以来,霍金都是科学界最鲜明的形象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病人和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作为他的同事,能否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霍金?约翰巴罗:霍金和我的导师都是夏玛,霍金大约比我大 10 岁。我在 1974 年师从夏玛进行博 士研究,

15、差不多正是在那个时候,霍金向自然杂志投稿一篇论文,他在那篇论文里论述了人们 后来所说的“霍金效应”所谓的黑洞实际上是一种黑体,它们也会向外辐射粒子,这正是霍金 成为世界级科学家的开始。苗千:作为他多年的同事,你能跟我们聊聊,霍金在系里是如何做研究工作的吗? 约翰巴罗:霍金一直都在系里,只要没有在外旅行,他每天都会来系里,参加讨论和研讨会,他一直在关注学科的发展。他也总是需要知道科学界发生了什么,这就要有人告诉他。他喜欢喝咖 啡,我想他稍微有一点对咖啡上瘾。在系里,他总是非常积极地和其他人交流。当然因为他在早上 要接受治疗,所以没有办法参加太早的会议,但是他从上午 11 点左右直到下班都会在工作。他的整 个职业生涯,唯一一件从没办法做到的事情就是教学,给本科生上课,所以他的整个生涯拥有的都 是研究职位。苗千:你认为人们对于霍金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约翰巴罗:我想是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霍金成了大名人。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先是因为他的那本书时间简史引人注意,然后人们才开始关心起他的研究。因此,首先他就 被人们误解了,他从来也没想到自己那本书能够如此成功,这很神奇。出版商的商业运作非常成功, 周围的各种公关活动让他成了一个公众人物。可能最不好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