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788899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卷(理科)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一、选择

2、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A.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 文化决定政治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不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C项与题意不符;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政治,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

3、素养;(对内)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的是语言 文字 艺术自然科学 河流 价值观A. B. C. D. 【答案】C【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故C符合题意。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河流属于自然现象,故排除。【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知识拓展】如何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从文化的

4、本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这就是说,文化与人类社会俱来。从文化与社会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也就是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

5、载体。3.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能平等交往。这说明A.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B. 文化影响社会生活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答案】D【解析】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不能平等交往,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故A、B、C均与题意不符。【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易错警示】文化并不是影响人的唯一因素。自然环

6、境、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都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也会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能将文化的影响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文化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一个社会的发展。4.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A. B. C. D. 【答案】C【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发展观属于辩证法的思维方法,与题意不符。【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名师点睛】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7、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A. 经济决定文化B. 文化反映经济C. 文化决定经济D.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C错误;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体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6.“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

8、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上述歌词表明A. 文化具有绝对的稳定性B. 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答案】D【解析】“洋装虽然穿在身,但祖国的观点早已深深印在脑海中,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D符合题意。A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错误,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整合】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9、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7.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A. 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 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答案】C【解析】兵马俑属于文物,属于人们精神活动的产品,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C符合题意,A错误。B错误,精神的东西

10、与物质的东西有着严格的界限。材料中涉及的是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而不是强调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故D与题意不符。【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知识总结】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特点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8

11、.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A. 潜移默化的特点B. 深远持久的特点C. 相对独立性特点D. 差异性的特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俗语“乡音难改”表明历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AC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是

12、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9.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形式。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3、。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的人掌握了电脑技术,却去充当电脑黑客,有的人掌握了高超的化学合成技术,却去制造毒品,这告诉我们A. 知识文化修养比道德修养更重要B. 思想道德修养是文化建设中的中心环节C.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D. 既要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又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告诉我们既要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又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D项符合题意;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都重要,而不是谁比谁更重要,A项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中的中心环节,不是思想道德修养是文化建设中的中心环节,B项说法错误;材料不能表明加强

14、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点睛】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1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其意是说,圣人

15、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A.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B. 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C. 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神学的神秘主义色彩D. 文化源自于古代圣人的“先知先觉”【答案】A【解析】圣人可以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A符合题意。B错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并不能体现出神学色彩,故C排除。文化源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故D错误。【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名师点睛】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