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8890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1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过程与方法:1.用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难点:.理解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过程。三.教学准备:每组一碗米饭、一些淀粉、一小瓶碘酒、胶头滴管、几种常见的食物(红薯、土豆、胡萝卜、洋葱、苹果、黄瓜)教学过程教学环

2、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萌动求知兴趣。(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入。)二探究新知,激发探索兴趣1.做实验:品尝米饭2.做实验:观察淀粉的外在特性。3.观察碘酒的颜色4.做实验:在淀粉中滴入碘酒,观察现象。5.做实验:在米饭上滴入碘酒,观察现象。三.知识反馈,催化成功兴趣。四.解决问题,点燃实践兴趣。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我们经常看他的什么表演?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那好,今天老师也给大家来变一个魔术。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看看正面,再看看反面,非常干净。老师把白纸固定在黑板上,(把白纸固定在黑板上,拿出装有碘酒的喷壶)喷上我的仙水,同学们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了

3、啊!(按压喷壶把碘酒喷到事先用淀粉溶液写好字并且晾干的白纸上)发生了什么?出现了哪几个字呢?这字是什么颜色的?看来,老师这“仙水”确实有魔法,它竟然知道老师要讲新课的课题。神奇不神奇?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同学们先不用着急,先和老师一起学习新课,用我们的新知识来揭开魔术的秘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吃米饭,那今天老师也大方一次请同学们吃米饭,同学们可不能白吃,再吃的过程中要思考两个问题。(1)米饭刚入口时是什么味道的?(2)再咀嚼一会儿,又出现了什么味道?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品尝米饭。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你的发现呢?(点名字)其他同学同意这位同

4、学的发现吗?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米饭刚放入嘴里时,只有米香味,在我们的口腔里和唾液接触,出现了甜味,如果米饭本身是甜的就应该和糖一样刚放入嘴里时就能感觉到甜味,而我们尝到的甜味是在吃米饭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这种新物质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博士的解答(放音频)新的物质是什么?是米饭中的什么转化成的麦芽糖?淀粉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我们厨房经常用到的烹调调料,我们经常用到的淀粉有: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那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来近距离的探究淀粉究竟是什么样的?下面,小组合作,用我们的感官认真的来观察淀粉并做好实验记录。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第x组你们小组用的感官观察方法是什么?

5、哪个小组来补充?哪个小组再来补充?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科学朋友淀粉。下面我们再认识一个新朋友就是老师刚才变魔术的“仙水”,其实老师的“仙水”是我们经常用来对伤口杀菌消毒的碘酒,老师把碘酒给大家放到了烧杯中,那下面,用胶头滴管吸取碘酒来观察它的颜色。什么颜色?那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在我们刚才观察的淀粉中滴入三滴碘酒,观察有什么现象?我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我们看到的蓝紫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淀粉和碘酒的新物质。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紫色的新物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呢?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能看出,同学们有点质疑,那么我们利

6、用科学事实来验证,我们可以利用假设法来验证,我的假设:可以利用淀粉与碘酒发生反应,生成蓝紫色新物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实验材料:米饭 碘酒 胶头滴管实验步骤:用胶头滴管吸取碘酒滴到米饭上34滴,观察实验现象。那下面同学们开始做实验验证。我们观察到了什么?那我们的假设成立吗?(总结)那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放音频)同学们听,来电话了,老师接电话看看是谁。(放音频)我们大家能不能帮他的忙呢?淀粉厂老板给我们准备的食材有:红薯、土豆、胡萝卜、苹果、黄瓜、洋葱。在寻找淀粉前先来听听老师的温馨提示: 为了公平起见,每种食材上大约滴入3滴碘酒。 由于每种食材中含的淀粉不

7、同,有的现象出现的会慢些,我们多观察会在做记录。 根据看到的现象,把实验记录単填完整,并做好汇报的准备。那下面的时间,小组合作,一起来寻找最适合生产淀粉的食材。哪位小组愿意来讲台上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红薯、土豆、胡萝卜属于植物的根茎,大米属于植物的种子,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和种子中。同学们红薯、土豆、胡萝卜。虽然都变色了,那变色的程度一样吗?哪个颜色最深?那个颜色最浅?那我们推荐给淀粉厂老板最适合生产淀粉的食材是?为什么?谁来回答?(点同学名字)这位同学的猜想对吗?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来看老师调查的资料库每种食物所含淀粉是不同的。大米中含淀粉62%-86%,红薯中含淀粉20%-30%

8、,土豆中含淀粉12%-14% ,胡萝卜中含淀粉7%-10%。从资料库的数据看,刚才这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观察红薯、土豆、胡萝卜的颜色变化深浅再来和资料库中食物含淀粉的多少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厉害,看来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家。学习完了新知识,谁能揭开老师魔术的秘密呢?(点同学名字)你真聪明,我们一起为x同学鼓鼓掌。还有三分钟下课,我们一起进行课堂总结。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同学们真不错,还有一个月大家就小学毕业了,老师给每位同学写了一封“无字”信,下课后同学们想办法让这些字显示出来,听一听老师对你的寄语!下课同学们再见起立,老师好(回答)刘谦(回答)魔术表演(回答)喜

9、欢(回答)白纸(回答)出现了字(回答)米饭淀粉碘酒(回答)蓝色的(回答)神奇(回答)想(做实验:品尝米饭)(汇报)我发现,米饭刚入口时是没有什么味道的,只有米香味,再咀嚼会,出现了甜味。(回答)同意认真倾听小博士的解答(回答)麦芽糖(回答)淀粉(小组合作,做实验)观察淀粉(组一汇报)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淀粉的颜色是白色的,状态是粉末状的。(组二汇报)我们用摸的方法,用手摸一摸,淀粉是光滑的。(组三汇报)我们用闻的方法,用鼻子闻淀粉没有明显气味。(做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碘酒,观察碘酒的颜色(回答)黄棕色(做实验)在淀粉中滴入碘酒,观察现象。(回答)发现滴上碘酒的淀粉变色了(回答)蓝紫色(回答)能或不

10、能(做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碘酒滴到米饭上34滴,观察实验现象。米饭变蓝了成立(回答)能(做实验)在红薯、土豆、胡萝卜、苹果、黄瓜、洋葱上大约滴入3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做好汇报的准备。小组汇报:变色的有:红薯、土豆、胡萝卜。不变色的有:苹果、黄瓜、洋葱。(回答)不一样(回答)红薯(回答)胡萝卜(生回答)推荐的食材是红薯,因为滴入碘酒后颜色变化最深,我认为红薯里含淀粉最多。(同意或者不同意)发现食物中含淀粉越多,滴入碘酒后,颜色变化的越深;食物中含淀粉越少,滴入碘酒后,颜色变化的越浅。(生回答)我猜想老师在白纸上事先用淀粉溶液写好了字,当喷上碘酒溶液,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所以我们就

11、看到了蓝色的字。(鼓掌)生一: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的新物质。生二:可以利用淀粉与碘酒发生反应,生成蓝紫色新物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起立,老师再见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入,吸引同学们,让同学们从课间做游戏的欢乐快速进入我们的课堂。给同学们留下神秘性,增强同学们学习新课的欲望。品尝米饭,发现米饭在咀嚼中的变化,理解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完成教学目标中科学概念1。运用师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互动,一步步分析米饭变甜的原因。让同学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以播放音频的方式来解答,吸引同学们认真倾听。运用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意识,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任务。运用对比观察法:对米饭滴入碘酒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并描述、解释观察到淀粉遇碘酒变成蓝紫色的现象,从而形成科学结论:淀粉遇碘酒变成蓝紫色的新物质。采用“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探究方式,为科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也为学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及精神与素养指明了方向。用生活中的淀粉老板请求帮忙的实际例子来引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