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1788883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5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和解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1.北京的道路两旁经常种植一种绿色景观植物大叶黄杨,在修剪过程中剪去顶端,可以使侧芽生长素的含量A. 升高B. 降低C. 几乎不变D. 先低后高【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 所以顶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而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侧芽的生长可见,若在修剪大叶黄杨的程中剪去顶端,可以使侧芽生长素的含量降低

2、,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2.下图所示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A. A、DB. C、DC. A、CD. B、C【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与生长素发现相关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A的胚芽鞘尖端罩有锡箔帽,但不影响尖端产生生长素,因此直立生长;B的胚芽鞘尖端切除,在切面上放一琼脂片,因缺乏生长素,所以不能生长;C的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部之间插入琼脂片,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直立生长;D的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部之间插入薄玻片,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透过

3、薄玻片向下运输,因此胚芽鞘不能生长。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生长素的来源则能生长;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但不能透过薄玻。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与题意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的正确与否。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失重条件下植物仍能向光生长B.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C. 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能导致果实脱落D. 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的【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失重条件下因为没有重力的影响植物的跟失去了向地性,茎失去了背地性,但向光性仍然存在,故A正确。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故B错

4、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导致果实脱落,因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故C错误。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来使植物生长的,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4.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B. 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 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D. 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独立起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植物激素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由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含量少作用大,对植物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各种激素相互协调,ABC正确,D错误。5.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吲哚

5、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 温度会影响吲哚乙酸的合成C. 吲哚乙酸具有催化作用D. 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主要的合成部位及其合成过程、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可在胚芽鞘的尖端合成,但合成量较少,A错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吲哚乙酸,此过程离不开酶的催化,因此温度会影响吲哚乙酸的合成,过量的色氨酸可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B正确,D错误;吲哚乙酸具有调节作用,C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A选项的判断。因忽略

6、了“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而误认为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6.植物顶芽的生长素可以向侧芽运输,同时在缺氧的情况下,其运输会受到严重阻碍。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渗透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渗透作用 都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缺氧的情况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导致植物顶芽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的过程会受到严重阻碍,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A

7、、B、D均错误。【点睛】以题意“在缺氧的情况下,顶芽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会受到严重阻碍”为切入点,围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点、渗透作用的内涵”分析判断各选项。7.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B. 小麦和杂草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C. 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D. 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答案】B【解析】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均起作用,由于杂草对此生长素浓度更敏感,因此此浓度对杂草起抑制作用,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综上分析,本题正确选项是B。8.工作人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萘乙酸(人工合成的生

8、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根的促进作用的示意图,图2为萘乙酸促进枝条生根的情况。请据图1和图2判断,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 )A. 3 mgmL1B. 6 mgmL1C. 9mgmL1D. 4.5 mgmL1【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实验结果先排除C项,显然是浓度过高抑制其生根。A项和B项浓度相差很大,而生根情况几乎一样,显然这两个不可能都是“最适浓度”,据图1生长素对生根促进作用的“浓度效应曲线”可知,A项3 mgmL-1相当于b点,B项的6 mgmL-1相当于d点,所以最适浓度应在36 mgmL-1之间。故

9、选: D。9.欲得无籽番茄,可用生长素处理该花的子房。处理的时间和条件是A. 花蕾期,去掉雄蕊B. 花蕾期,不去雄蕊C. 开花后,不去雄蕊D. 开花后,去掉雄蕊【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传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在自然条件下,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要的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种子。据此可知:欲得无籽番茄,可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再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该花的子房,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胚珠发育成种

10、子的过程中合成的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若切断生长素的自然来源(不让其受粉或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则果实停止发育;若人为补充外源生长素,则子房会正常发育为果实,因为没有受精,果实内没有种子。据此即可分析作答。10.在一个方形暗盒中放一盆幼苗,暗盒一侧开个小通光孔,单侧光可从通光孔射入。将暗盒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每15min匀速旋转一周,在此期间光源位置不动。7天后幼苗生长状况为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的向光性形成的原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一盆幼苗放在一侧开个小通光孔的暗盒内,只有暗盒的

11、小通光孔朝向光源时,幼苗的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造成幼苗背向小通光孔的一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朝向小通光孔的一侧,植株向小通光孔弯曲生长。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应以题意中的“每15min匀速旋转一周、光源位置不动”和“暗盒一侧开个小通光孔”为解切入点,结合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来分析幼苗尖端的生长素是否均匀分布。若均匀分布则直立生长,否则弯曲生长。11. 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B. 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 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D. 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答案】

12、A【解析】适当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B错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D错误。本题考查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1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在内环境中的物质有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血浆蛋白、激素等;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有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等。【详解】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错误;

13、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确;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错误。因此,以上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故选A。13.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内环境的组成,主要是内环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详解】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成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成为淋巴,淋巴在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浆,选B。1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的多少B. 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和酶都需要经过内

14、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但细胞合成的酶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点睛】抗体、激素和酶的作用

15、部位辨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位于内环境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作用;激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与靶细胞中的特性受体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发挥催化作用,但“细胞外”不一定是内环境,如消化道。15.以下有关神经元及兴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也会有离子进出B.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 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使其兴奋【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K+外流,这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A正确;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兴奋或抑制,D错误。【点睛】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