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依规办学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786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依规办学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依法依规办学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依法依规办学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依法依规办学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依法依规办学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法依规办学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依规办学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讲解(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依法依规办学依法依规办学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复兴 n 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立法的重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立法的重要成就 n n 学位条例学位条例 1980 1980 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19961996 n n 新新宪法宪法 1982 1982 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19981998 n n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1986 1986 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2002 n n 教师法教师法 1993 1993 n n 教育法教育法 1995 1995 现行法律法规的局限性现行法律法规的局限性 教育立法的新进展:五修三立或五修四立教育立法的

2、新进展:五修三立或五修四立 我国的现行教育法体系我国的现行教育法体系 教育法 教育部门法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 政府规章 教育基本法 教育单行法 : 义务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教师法 学位条例 民办教育促进法 (相关的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为 成年人犯罪法等) 宪法 一、教育法治与依法治校 n(一)如何理解法治? n法治与人治的争论: n (1)治理国家主要依靠法律还是道德 n (2)指导人们的行为主要依靠一般 n 性的法律规则还是根据具体情况 n 具体对待 n (3)政治制度(国家与社会管理)上应实 n 行民主还是专制 法治(Rule of law)基本含义

3、 n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法律是社会 生活的最高权威和最高裁判,是衡量国 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根本 标准 n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思想体系,也可 以指一整套治理国家的方式、原则和制 度,同时它还代表着一种社会发展的状 态和水平 法治的精神要求在教育领域实施依法治教 n依法治教(Rule by law)的含义 n 就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法规体 系,把国家全部的教育活动纳入依据法 律进行管理的轨道,做到行政机关依法 行政,办学主体依法办学,学校要依法 治校。 n 依据关于教育法和其他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来 实施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 依法治教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依法治教需要建

4、立完善的教育法制 法制法制 指国家的法律制度,就是指法律的制定、遵守、适 用、监督以及实施、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现行法系统、 法律实践、法律文化) 教育法制教育法制 教育法制就是以一套完备的教育法规为核心,包括相 应法律实践和法律文化在内的法律系统,是一个以行政 法为主体、以民法相配合,辅之以必要的刑法手段,并 以其他法律手段为适当保障的完整的法律调控机制。 依法治校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 n含义: n两个层次教育行政的角度和学校管理的角度 n n 从教育行政的角度来看,依法治校是政府及其教 育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治理学校。 n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者 按照法治的精神,利用法律

5、和规章制度对学校的各项 事务进行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法制化。 依法治校的内容1(学校管理角度) n明确学校的法律地位 n依法履行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n依法进行学校内部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学 生及财物管理等 ) n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权益 n依法进行学校与外部关系的管理(学校与周边 环境、学生家长及其他相关社会对象) 依法治校的内容2(教育行政的角度) 以某省的依法治校实施方案为例 n1、学习教育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水平和依法 管理能力 n2、宣传宪法中的教育条文及其他教育法律法规 n3、学校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行政机关加强督促、检查 、指导 n4、学校规章制度的起草、修改、出台,要与

6、法律法规 相一致,与上级政策相配套,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n5、学校领导依法决策,规范管理,教师依法执教 6、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推行校务公开 n7、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专人从事学校法制工作 ,学校聘请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教师 n8、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善于用法律解决学 校中产生的热点难点问题 n9、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依法处理 教师学生伤害事故 n10、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配合其他有关部门处 理好学校与外部的的纠纷和矛盾 (二)如何理解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校 n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合法性 n行政权来源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没有宪法、法律的确认和设定行政权就失去了 n存在和行使的合法性(不同于公民

7、权) n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学校必须依法管理 n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合法性体现为以下具体要求 n 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n 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要依据法律、遵守法律; n 任何行政职权的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的规定。 n 任何违反上述三点规定的行政活动,均可以宣告为“无效”。 n也就是说:“无法律即无行政”,“无法律即无学校管理”(依法治教) 案例1:学校能否罚款? n n案例2:偏远农村地区的代课教师问题 n 教师资格与教师待遇问题 n案例3:拖欠教师工资问题 n合法性: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活动要合乎法律规定 n目前学校管理中违背合法性的

8、几类现象 n n 一是漠视义务性规范 n 二是违反禁止性规范 n 三是歪曲和滥用授权性规范 n关注学校法的制定依法治校的根本依据! (三)当代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宏观背景(三)当代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宏观背景 1 1、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结构的转型 2 2、市场机制逐步引入教育领域、市场机制逐步引入教育领域 3 3、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发生分化、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发生分化 社会结构的转型 传统 的总 体性 社会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转型中的社会:尽 管存在不均衡 政府 社会(学校)市场 传统总体性社会的分化 n n 市场化 n 营利部门(经济领域) n 民主化 n 总体性社会 政府部门(政治领域) n

9、自治化 n 非营利部门(社会领域) n n WTO:教育领域承认市场机制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教育服务的规定 教育服务属于服务教育服务属于服务 贸易的范围贸易的范围 类服务贸易 商务、通讯 建筑与工程、供销 教育、环境 金融、健康 旅游、交通 娱乐文化体育、其他 教育服务教育服务 初等教育服务 中等教育服务 高等教育服务 成人教育服务 其他教育服务 市场机制已介入我国教育领域市场机制已介入我国教育领域 改革实践方面:改革实践方面: 民办学校、转制学校的发展,资源配置方式转变民办学校、转制学校的发展,资源配置方式转变 国家立法政策方面国家立法政策方面(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

10、制) 20032003年年3 3月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2003 2003年年4 4月月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 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8 8号号 文件)文件) 地方政策方面地方政策方面(基础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基础教育引入市场机制) 浙江长兴的教育券制度改革浙江长兴的教育券制度改革 山东聊城集中办学中引入市场机制山东聊城集中办学中引入市场机制 中国教育领域已经存在市场机制理由中国教育领域已经存在市场机制理由 n n 教育中的教育中的“ “自由自由” ”交易关系已经形成交易关系已经形成 n n 收

11、费(一费制)、成本分担、择校费的合法化,教育券收费(一费制)、成本分担、择校费的合法化,教育券 n n 市场化公益行为已经得到社会认同市场化公益行为已经得到社会认同 n n 非政府的行动者(包括市场选择)同样会实现公益性非政府的行动者(包括市场选择)同样会实现公益性 n n 市场机制的介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收费改善了办学条件市场机制的介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收费改善了办学条件 n n 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已成为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已成为 n民间资本开始进入学校 n 民办学校、混合制学校的发展 n政府垄断办学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n 公办学校、混合制学校、民办学校 n市场机制带来的影响 n

12、 竞争、选择、利润、服务(对公众需要的回应性) 国外公立的义务教育领域也在引入市 场机制: n(1)美国公立学校的私有化 n(2)英国学校地方化管理 n n 向学校或董事会下放权利向学校或董事会下放权利 n n 按学生数向学校拨款按学生数向学校拨款 n n 家长与学生自由选校家长与学生自由选校 n n 定期公布学校相关信息定期公布学校相关信息 n(3)日本高等学校的法人化运动 市场机制对教育的影响 n竞争 n选择 n权力下放 n付费与利润 n服务与回应性 教育性质与教育运作方式的多样化 政府提供 公共产品 单一政府机制配置资源 教 育 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政府机制 混合机制 市场机

13、制 教育:成为一种消费。公益性受 到营利性的挑战。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分化 -依附关系、寄生关系开始被剥离 政府 学校 举办者 管理者 办学者 管理者( 政府) 举办者 (投资人) 办学者( 校长、教 师) (四)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价值原则(四)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价值原则 1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2 2、权力转移、权力转移 3 3、教育平等、教育平等(一个首要问题)(一个首要问题) 4 4、效益优化、效益优化 5 5、可选择性、可选择性 6 6、多样性、多样性 以人为本 n人与物的关系,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n注重投入的评价系统往往重视硬件的建设 n人格主体:尊重个性与人格尊严 n价值主体

14、:鼓励选择与创造 n 承认和尊重差异 n 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n实践主体:给予活动的机会 n 教育活动“去控制” n发展主体:追求个人全面、和谐发展 n 可持续的发展 n 重视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 权力转移 n内容: n地方教育管理权、教育决策权、自主办学权 n学校办学自主权 n民间办学权 n家长教育权、选校权、参与决策管理权、监督权 n学生选择权、参与决策管理权、监督权、自治权 n教师参与决策管理权、监督权 n方向:纵向与横向 教育平等 主体人格和尊严平等 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起点平等 教育过程平等 教育结果平等 能力本位 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 效益优化 n“投入产出”比例最佳 n 投入指标: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财力投 入 n 产出指标:教学计划课时完成率、毕业率 、巩固率、留级率、平均统考分数 n政策代价最小 n 成本性代价(最小,即“投入”最小) n 补偿性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