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防治简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56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的防治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常见疾病的防治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常见疾病的防治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常见疾病的防治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常见疾病的防治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的防治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的防治简稿.(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疾病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P264 n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可引 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心肌炎、 肾炎等各种病症。 n典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疼痛, 显著乏力,呼吸道症状较轻。 n每年死于流感的人大约有50万,流感大流 行时危害更大,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 流行就夺取5千万的生命。 n视频:解密流感大流行。 生存条件 n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 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级剂敏感(1%甲 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 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 20以下仍可存活。 流行病学 n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 染源。发病后

2、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 传染性最强。猪、牛、马、鸡、鸭、鸟等动 物可能传播流感。 n2.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 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可污染日用品。 n3.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 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 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临床表现 n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 ; n1、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 ;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 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 n2、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 涕等; n3、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

3、、腹痛等。有 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n4、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着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 治疗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 治疗 n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流感, 流感为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较好者经 过休息等处理,大约一周,体内的病毒 逐渐被清除,症状缓解。 n卧床休息,多饮热水,清淡饮食,补充 维生素C,保持口鼻清洁,早期可应用抗 病毒治疗。 n并发肺炎时使用抗感染治疗。 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措施: n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 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 能力。 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

4、吃清淡食物。 6、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 n疫苗接种 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 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 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 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 n下列情况禁用: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 患者,妊娠早期,6个月以下婴儿。 病毒性肝炎 n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 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 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 、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 n肝脏病变最明显,弥散于整个肝脏。基 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 浸润,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 肝脏四大特点 n了解肝脏的特点,我们就能应该善待

5、和保护自己的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为沉默的器官 肝脏任劳任怨,每天干最多的事,干最苦 的事,哪怕是有病了,也从来不会主动报告 情况,从来不喊一声疼,由于肝脏的这种特 性导致我们往往忽视了肝脏的感受,致使肝 病越来越重,甚至癌变。 肝脏是人体最为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 n由于肝脏最忙最累,又由于肝脏面对有毒有 害物质的侵袭,再由于肝脏又任劳任怨,所 以肝脏最容易受到伤害,患病最多,也最难 治,诸如,甲肝、乙肝、丙肝等等,酒精肝 、脂肪肝、肝硬化等等。 n从医药学研究和临床时间来看,目前大多数 肝病是很难单纯依靠药物来治好的。 甲肝 n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播)。 被甲肝病人大便污染的水、食物

6、等,未经彻底 消毒被人饮用或食用就很容易引起甲肝的暴发 流行。近年来由水产品传播的甲肝屡有发生, 泥蚶、毛蚶、牡蛎、醉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 携带物。 n患病后具有终身免疫力。预防接种可以预防。 乙型病毒性肝炎 n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 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 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 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n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 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 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 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 触进行传播。 n乙肝疫苗的

7、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 的根本措施。 乙肝的传播途径 n乙肝的传播途径比较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n 1血液传播: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 n 2医源性传播:由注射器、针头、拔牙用具及其 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 n 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 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 新生儿。 n 4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 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 特异性诊断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n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查即乙肝五项指标乙肝五项 正常检验结果: n乙肝表面抗原(HBsAg)() n乙肝表面抗体(

8、HBsAb)() n乙肝e抗原(HBeAg)() n乙肝e抗原(HBeAb)() n乙肝核心抗体(HBcAb)() nHBV-DNA阳性是表示HBV复制的最可靠指标。 预防 n应采取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 综合性措施。 n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 。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 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 ,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 n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按0、 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 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 症状 n1全身症状 n 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 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

9、,容易疲劳等症状 n2消化道症状 n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常出现食 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 n3黄疸 n 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 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n 4肝区疼痛 n 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可有右上腹 、右季肋部不适、隐痛。 n 5肝脾肿大 n 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 汁淤积,常有肝脏肿大等乙肝症状。 n 6皮肤表现 n 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 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 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患者皮 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 治疗措施 n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忌 酒、防

10、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 握宜简不宜繁。 n急性肝炎的治疗 n 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 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 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慢性肝炎的治疗 n乙肝病毒很难被彻底消灭。 n抗病毒是乙肝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阿德福 韦酯、恩替卡韦等,拉米夫定在中国上市10年 ,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进展,可使肝硬化, 肝癌的发生大大减少。 n适应症:肝功能异常,病毒HBV DNA水平高。 n减少肝硬化、肝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品质 是乙肝治疗的终极目标。 n不轻信各种治疗乙肝的广告。 结核病 P269 n结核

11、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 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 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n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 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 核病。 n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 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 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 。其中 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 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 。 n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 。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n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 控制,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 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

12、烈。 n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 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 人的生命。1882年科赫发现了结核病的 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 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 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 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n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 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 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 播。使结核病流行有所回升。 n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 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 核病日”。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的主要疾病。 n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我国三分之

13、一左右的人口已感染了结核 杆菌,受感染人数超过4亿。我国现有肺结 核病人约500万,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 群;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约有 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 岁。 n据研究,受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10%的 人会发展为结核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 制措施,在未来的10年,我国可能有近 5000万的感染者发生结核病。 临床表现 n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 状 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 ,可出现以下症状: n 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 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 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 可导致

14、月经不调或停经。 n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 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 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n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 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n结核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 千年前的意大利和埃及。在我国1973年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2100年前 的女尸,生前就是一个肺结核病患者。 n20世纪上半叶,结核病在我国大肆传播,夺走无 数人的生命。由于当时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药物 ,每年死于结核病的超过138万人,死亡率独占 首位。 n患了结核病几乎等于被判处了死刑,比现在的癌 症更使人恐惧。“十痨九死”便是当年广为流传的 用以形容肺结核

15、病人的悲惨结局。 n鲁迅先生笔下的华老栓,为了给患结核病的儿子 治病,不得不向刽子手买下那个血淋淋的“人血馒 头”,明知是根无用的救命稻草,却仍然紧紧抓住 ,足以看出当年人们对结核病的无奈。 被结核病夺走生命的名人 n19世纪以来,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患 上了肺结核,并且因此英年早逝。其中 包括肖邦、契诃夫、勃朗宁、史蒂文生 、勃朗特姐妹、拜伦、劳伦斯以及中国 的郁达夫、萧红、鲁迅 。 n抗结核药的发展概况 n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人类对于结核病是 束手无策的,直到1944年以后,链霉素等抗结核 药相继发现,结核病的治疗才有了划时代变化, 疗效明显提高。但由于货源、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

16、肺结核患者仍然得不到治疗,因此肺结 核是不治之症的阴影,曾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 人们害怕肺结核就象现在害怕癌症一样。 n1950年异烟肼被发现以来,结核病的治疗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该药具有药源广、价格低、 毒性小、疗效高等优点,很快便在我国普便使 用,与链霉素,对氨柳酸纳联合治疗结核病, 其疗效已提高到90%以上,从而彻底改变了结 核病是不治之症的局面。 n现在以利福平为代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更臻 完善,只要人们能够提高对结核病认识,及时 发现,正规治疗,其疗效可达95%100% n在文豪们的笔下,一度把结核病与年轻、纯洁 、热情、忧伤和才华联系起来。1852年小仲 马的小说茶花女、1896年普契尼的歌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