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22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走近作者 赵鑫珊(1938-),教授,作家。早年毕业于北 京大学。曾经为了在北大多待一年故意考试 不及格而留级。他将众人的不屑与不解当做 动力,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国际大师们的原 著,打通文理科界限,为自己种下了哲学、 艺术、科学的种子,为后来瞩目的成就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出过46本书,如哲学与当 代世界贝多芬之魂天才与疯子 人类文明之旅 等。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l 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出 生,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 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位平 静、温顺的好心人,爱好文学和数学 。他的母亲个性较强,喜爱音乐,并 影响了爱

2、因斯坦,爱因斯坦从六岁起 学小提琴,从此小提琴成为他的终生 伴侣。爱因斯坦的父母对他有着良好 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家中弥漫着自由 的精神和祥和的气氛。 l 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 创者和奠基人。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 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 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 。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 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 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 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 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 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 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 希特勒迫害

3、离开德国,1933年10 月定居美国。 2005年被确定为“国际物 理年” v100年前,爱因斯坦的“狭 义相对论”问世。这一年, 他相继发表了3篇具有世 界性影响力的论文,为相 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v2005年是著名的“相对论” 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 一奇迹,联合国确定这一 年为“国际物理年”。 鑫( ) 陀 ( ) 伦理( ) 怆然( ) 深邃( ) 扣人心弦( ) 无动于衷( ) tu lnchung xn su zhng 易读错写错的字 xin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 使人心情激动。 指情调、情趣、趣味等深远,绵 长。 不能用语言说出来。

4、 全副精力,高度集中。 意味深长: 不可言传: 全神贯注: 扣人心弦: 词语释义 科学 艺术 以物为尺度 以人为中心 追求真实 追求美好 理性至上 感性为尊 VS 有人问爱因斯坦,死亡是 什么?爱因斯坦脱口而出:死 亡就是我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 音乐啦。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 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 一性。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 通过列举爱因斯坦热爱 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科学与 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 第三部分: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广 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是结语,指出写作 本文的现实意义。 阅读理解 1. 文章从爱因斯坦回顾往事时的一句话

5、写 起,有什么好处? 爱因斯坦的话回顾了自己从小爱好 音乐的事情,这与文章论述的内容紧密 相关,这样写直接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原来还十分 热爱音乐艺术。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 ,作了铺垫。 2.支撑爱因斯坦一生的三大支柱是什 么?由此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三大支柱是:科学、艺术、哲 学。 一个人要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 就,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作者认为研究爱因斯坦与艺术 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 和统一性;加深对艺术本质的 认识。 4. 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表现在 哪些地方 ? 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达到了如醉如 痴的热爱程度。 他在研究物理学时

6、每天都拉小提琴。 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曾与普朗克合 奏。 他还推崇文学,文学在他心中占有重 要地位。 5.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为什么喜欢文 学艺术? 爱因斯坦对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绝 不仅仅看成是娱乐和消遣。 爱因斯坦认为: 艺术同科学一样具有永久的魅力,具有伦理 价值,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艺术与科学是互补的,科学可以满足我们理 性的追求,而艺术可以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 艺术还同科学一样具有和谐的美,二者相通 ,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 6. 说说你对下面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 观中的话的理解: 我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是生活目的本身 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

7、道路 ,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 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 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 就是空虚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不空虚的人生应该是不断 地追求心中理想的人生,对理想的追求是没有止 境的。而这个理想应该是崇高的、伟大的、是真 善美的统一。 7.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 之亦然。 这句话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告诉我 们,不论缺少其中的哪一方面,美都是不完全 的,都是残缺的。 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 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 这句话突出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对于

8、一 个健全的人来说,理性的追求与感情的渴望都是 必需的,那么科学与艺术正好从这两个方面给我 们提供了满足的途径。 8.爱因斯坦的认识和做法对我们有 什么启发? 启发人们,要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和 艺术学习,尽量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于 没有定向的中学生来说,既要学好数理 化等理科课程,也要学好语文、外语、 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绝不应存有偏 科现象。 .本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本文作者赵鑫珊从自身经历和学习经历出发 ,高屋建瓴地看待科学、艺术、哲学三者的关系 。他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为例 证,说明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两个方面,它 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这篇文章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

9、术的关系, 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指出造就一 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举例论证和理 论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列举爱因斯坦的 生平事迹,并通过细致的分析推理,充 分论证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启发人们,特别是中学生要正确对待 科学学习和艺术学习,杜绝不应有的偏 科现象。 写作技法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 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 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 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 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 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 世界的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 我们天缘谋硐郑 歉叱鑫颐堑纳 镅 枰 隙 哂兄占 壑怠 泰戈尔眼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眼中的泰戈尔 : 对我们来说他曾是精神、光与和谐的活 的象征在暴风雨中翱翔的伟大的自 由之鸟在未释放的感情之海上升起 的阿瑞耳(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 的小精灵)在他那金色竖琴上奏出的永 恒的歌,但是他的艺术从来不曾对人类 的愁苦和斗争漠不关心。他是“伟大的守 护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