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化学必修二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11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化学必修二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鲁科化学必修二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鲁科化学必修二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鲁科化学必修二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鲁科化学必修二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科化学必修二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化学必修二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第二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考点一 烃的衍生物 1定义:烃分子中的_被其他_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_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 _等。 氢原子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特性 卤素原子、羧基、羟基 深度思考 1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 ) A乙酸 B溴乙烷 C丙醛 D乙烯 【答案】 D . 考点二 乙醇和乙酸 1组成和结构 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 式 官能团 乙醇 _ CH3CH2 OH 或 C2H5OH _ 乙酸 _ CH3COO H 2. 物理性质 名 称 俗 名 颜色 状态气味 密 度 熔、沸点 溶解 性 乙 醇 酒 精 _ _ _ 有特 殊

2、香 味 比 水 小 比水的沸 点_, 易挥发 跟水 以任 意比 互溶 乙 酸 醋 酸 _ _ _ 有强 烈刺 激性 气味 温度低于 16.6时 凝结成 冰醋酸 易溶 于水 和乙 醇 无色 低 无色 液体 液体 3.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K、Na、Mg反应 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该反应常用于验证羟 基的存在和检验羟 基的数目。 (2)燃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催化氧化 反应方程式为: 铜丝颜 色的变化:由亮红色变为黑色,最终又变为亮红色,说明铜在反 应中作_。 (4)乙醇也可以被_或_直接氧化为乙酸。 催化剂 4乙酸的化

3、学性质 (1)酸性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属于弱酸,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 (2)酯化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 _。强 n深度思考 n2能否用Na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 n答案 不能,因为Na与乙醇也发生反应。 n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n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 的OH键断裂 n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 铜,若变蓝则含水 nC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料酒 nD甲烷、乙烯、苯、乙醇都是无色不溶于水的 有机化合物 nD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乙醇分子 中羟基中的OH键发生断裂;检验乙醇中是否含 有水可用无水硫酸

4、铜作检验试剂,若变蓝表明其含 水;工业酒精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甲醇,因此禁止 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料酒;甲烷、乙 烯、苯都不溶于水,但乙醇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 溶。 解析 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则酯水解时也是羧酸部分 加羟基、醇加氢,因此再次达到平衡后仅有乙酸分子中含有18O。 答案 只有乙酸中含有18O原子 n4酸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简式为: n(1)乳酸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n_ _。 n(2)乳酸跟少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n_ _。 n(3)乳酸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n_ _。 n(4)乳酸在浓硫酸存在下,2分子相互反应

5、,生成 物为环状,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_ _。属于_反应。 n考点三 糖类 n1组成和分 类 纤维素 C、H、O 葡萄糖果糖 2mol 蔗糖麦芽糖 很多 淀粉 2葡萄糖 (1)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_ _ _ _ _ _ C6H12O6CH2OH(CHOH)4CHOOH和CHO 甜易 能量 还原 银镜 不能 3淀粉和纤维素 (1)组成 二者均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均属于_化合物。 天然高分子 n(2)化学性质 n在酸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方 程式为: _ _ n_ _。 n淀粉遇单质碘变_,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 。 n4糖类的用途 n(1)糖类物质可

6、给动物提供_。 n(2)_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 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 n(3)_ 可做食物,用于生成葡萄糖和酒精。 n(4)_ 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酯、黏胶纤 维等。 葡萄糖 葡萄糖淀粉(或纤维素) 蓝色 纤维素 能量 淀粉 n深度思考 n6淀粉和纤维素通式均为(C6H10O5)n,二者是同 分异构体吗? n答案 不是。因为二者虽然书写形式相同,但是n 值不同,它们均是混合物,所以二者不是同分异构 体。 n7将淀粉及一些能使淀粉水解的多种蛋白酶混合 ,放入半透膜做成的袋中,加入水,然后将半透膜 袋置于流动的温水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半 透膜袋中的液体做实验: n(1)用

7、试管取液体少量,加入碘水,现象_, 原因是_。 n(2)用试管取液体少量,加入浓HNO3,微热,现 象_ n_ _, n原因是 _ _。 n(3)用试管取液体少量,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加热至沸腾,现象是_, n原因是 _ _。 n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先明确糖类以及蛋白质水解 的产物,然后再分析水解产物与题给试剂的反应情 况。淀粉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 糖通过半透膜随温水流走。蛋白酶是高分子化合物 ,不能通过半透膜。这样,最终半透膜袋中就不含 淀粉、葡萄糖,而只含蛋白酶了。 n答案 (1)无现象 淀粉完全水解 n(2)溶液颜色变黄 含蛋白质,它与浓HNO3会发 生颜色反应

8、,变黄 n(3)无现象 无含CHO的物质,所以无现象 n考点四 油脂 n1组成和结构 n油脂是_与_反应所生 成的酯。 碳链不饱和程度常温下状态举例 高_态植物油 低_态动物脂肪 2.性质水解反应 (1)酸性条件:水解生成_。 (2)碱性条件:水解生成_,该反应又称为_。 3用途 (1)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2)用于生产肥皂和甘油。 皂化反应 高级脂肪酸甘油 甘油、高级脂肪酸 甘油、高级脂肪酸盐 液 固 n特别提醒 (1)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 子化合物,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较大,但仍 属于小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n(2)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总称。油和脂肪都是酯, 都能

9、水解,且水解的产物中都有丙三醇。 n(3)酯、油脂和矿物油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n深度思考 n8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nA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 脂是混合物 nB油脂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 化下进行水解 nC油脂是酯的一种 nD植物油和矿物油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nD 油和脂都属于酯,油不饱和度高,呈液态, 脂肪是固态。 n9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可以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 炊具上的油污? n答案 热的纯碱溶液因水解显较强的碱性,可促 使炊具上的油污水解变为可以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 的钠盐和甘油。 n考点五 蛋白质 n1组成 n蛋白质由_等元素组成,蛋白质 分子是

10、由_分子发生缩聚反应而生成的 _化合物。 n2性质 n3用途 n3用途 n(1)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n(2)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 制作服装。 n(3)酶是一类特殊的_,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 化剂。 烧焦羽毛 蛋白质 C、H、O、N、S氨基酸 高分子 水解 氨基酸 黄 n深度思考 n10(2013年南京模拟)2011年初,某媒体报道了 “皮革奶”事件,不法厂商将皮革下脚料水解后 掺入奶粉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nA动物皮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nB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氨基酸 nC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K2Cr2O7会使蛋白质盐 析 nD“皮革

11、奶”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n解题指导 天然蛋白质都是由 氨基酸缩聚而成 的,在加热、酸、碱、紫外线、重金属盐的作用 下能变性。 nC 动物的毛皮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项正确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 氨基酸,B项正 确;K2Cr2O7为强氧化性盐,使蛋白质变性,C项 错误;“皮革奶”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 毛气味,D项正确。 n实验探究 乙酸乙酯的制备 n1实验原理 n2反应特点 3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 而收集 ,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n(3)以浓硫酸作吸水

12、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 率。 n(4)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可 提高产率。 n4注意事项 n(1)加入试剂的顺序为C2H5OH浓 H2SO4CH3COOH。 n(2)用盛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收集生成的乙酸 乙酯,一方面中和蒸发出来的乙酸、溶解蒸发出 来的乙醇;另一方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 于酯的分离。 n(3)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以防止倒吸 回流现象的发生。 n(4)加热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防止乙醇和乙酸 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n(5)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作用。 n(6)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 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n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 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 务。 n【实验目的】 制取乙酸乙酯 n【实验原理】 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 、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和_。 n【装置设计】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 下 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 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 置,选择的装置是_(选填“甲”或“乙”),丙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