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07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常见心律失常 心电图波形 安金杰 概念: 正常心脏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 按一定的频率和节奏发出冲动,并按 一定的传导速度和顺序除极。 当冲动的起源和频率、传递顺序 及速度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 可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概念 6.心室肌 (一)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2.异位心律: 被动性:房性、交界性、 室性逸搏、自搏心律 心律失常的分类 : 自动性: 阵发性及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期前收缩 心房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激动传导异常 1.病理性传导异常:窦房传导阻滞、房内 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

2、导阻 滞。 2.生理性传导异常:干扰与脱节 3.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房室间附加途径的传导) 4.折返心律:阵发性心动过速。 有时,自律性异常与传导异常 并存引起心律失常,如并行心律。 心律失常的分类: 典型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主要包括: P波、QRS波群、T波(U波) 1.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波形小而圆钝,0.08-0.11S; 2.QRS波群: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 变化,0.06-0.10S; 3.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0.05-0.25S,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同。 4.U波:有时在T波后一个低而宽的 小波,方向与T波同。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

3、生理意义: 1.PR/PQ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 0.12-0.20S,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 时,此期延长。 2.PR段:P波终点到Q波起点,由兴奋传导通过 房室交界区形成,非常微弱,回到基线水平。 3.QT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 开始兴奋到复极化完毕的时间,与心率成反变 关系。 4.ST段: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 两个心室均处于去极化状态, 一段等电位线。 各波之间时程关系的意义: 心率与心电图大格换算表(次/分) 大格 12 345678 次/分 30015010075605042.837.5 大格 1/51/41/3 1/2 次/分 15001

4、200 900600 一、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100次/分。 P波频率=60/ PP间期(S) (一般为101160次分,偶见180次分 ) 3.常伴ST-T改变。 窦性心动过速 (二)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60次/分。 3.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三)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sinus pause or sinus arrest) 1.在窦性心律中出现长P-P间距。 2.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整倍数 关系。 窦性停搏

5、二、期前收缩 (一)房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P-QRS-T波群。 2. P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P-R间期0.12s 。 3.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 导。) 4.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即房早前后的两 个P波时距小于窦性P- P间距的两倍)。 房性期前收缩 (二)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形态正常。 2.逆性P波:P avF倒置,PavR直立。 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前,P-R 间期0.12s 。 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后,R-P间期0.20s。 与QRS相重叠,无逆性P波。 3.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三)室性期前收缩 1.

6、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其前无P波或 有无关窦性P波。 2. QRS-T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3. 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多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 三、快速性心律失常 指心室率100次/分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常见的有: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速、快室率房扑、房颤、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扑动、 室性颤动等。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突然发生突然终止。 2.节律快而绝对整齐,一般为160250次/分。 3.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4.有房性P波者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有逆性P波者为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7、 P波形态不清楚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短阵多源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突然发生突然终止。 2.心室率快而略不整齐, 一般为150200次/分。 以200次/分为多。 3.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4.常见房室分离,心室夺获, 室性融合波。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三)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AF) 1.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续出 现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等电位线消失。 2.F波的频率:250350次/分。 3.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4.有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 常见为

8、2:14:1。 心房扑动 (四)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 ) 1.P波消失,代以大小、形态、间距各异的心 房颤动波 (f 波),频率为350600次/分。等 电位线消失。 2.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3.心室律绝对不齐。(特征之一)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五)心室扑动 1.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 相同,连续出现的规整大波动,不能辩 认出QRS波群,为正弦曲线。 2. 频率为180250次/分。 心室扑动 心室扑动 (六)心室颤动 1. P-QRS-T波群消失。 2. 代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心室颤 波动。 2. 频率为250

9、500次/分。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 四、心脏传导阻滞 (一)窦房阻滞S-AB (sino-atrial block) (1)窦房阻滞:由于心电图不能直接 描记窦房结电位,因此不能诊断。 (2)窦房传导阻滞:出现心房和心室 漏搏能够诊断。 型窦房传导阻滞: .规则的窦性心律中,出现长P-P间期。 .长P-P间期是短P-P间期的倍数。 型窦房传导阻滞 (二)房室传导阻滞 (1) 房室传导阻滞(A-VB) 1.P-R间期延长。 成人0.21s,老年人0.22s。 按心率换算P-R间期正常最高值。 同一病人P-R间期动态变化0.04s。 2.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引起QRS-T波群 。 房室传导阻滞

10、(2)房室传导阻滞 型房室传导阻滞 1.P波规律出现。 2.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出现一 次QRS波群脱落(心室漏搏)。 3.脱落前的R-R间期逐渐缩短。 4.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 型房室传导阻滞 型房室传导阻滞 1.规律的窦性心律中,窦性P波未下传(心室漏 搏)。 2.心室漏搏使房室之间呈比例传导。2:1、3:2 、4:3等。(P波个数与QRS波群个数之比) 3.心室漏搏前P-R间期固定不变。(可正常可延 长) 型房室传导阻滞 型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A-VB) 1.P波与QRS波群无关,无固定的P-R间期。 2.房率室率。 3.心房激动可为窦性或房性心律,心室激动 可

11、为房室交界性或室性心律。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六、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影响心室肌复极,出现ST-T的异常 ST-T改变还可见于 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心肌梗塞 电解质紊乱及药物的影响 正常人 所以: 在心肌缺血心电图判断时 一定要结合临床,强调动态改变 1 ST段下移:一般为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mV 2 ST段抬高:多为一过性 3 T波异常: 在QRS主波向上导联T波低平、双相、倒置 偶为T波对称高耸 对称性T波倒置或高耸价值较大 ST段下移 T波异常 七、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定义: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脏因冠状

12、动脉堵塞,使其相应供血 部分的心肌发生缺血、损伤以至坏死的 改变。故又称为心肌梗塞。(M I) 通常根据心电图表 现分为: 1 Q波心肌梗塞 2 无Q波心肌梗塞 3 ST段抬高的心肌 梗塞 4 ST段不抬高的心 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基本心电图表现 1 坏死性改变的病理性Q波 病理性Q波:Q波时间0.04s;大小同导联R 波的 2 损伤性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3 缺血性改变 T波倒置或高直,“冠状T” 心肌梗塞不同时期的演变 (一).早期(超急性期):发病后数分至数小时。 1.巨大T波(直立、高耸)。 2.ST段呈损伤型抬高。 3.有对应导联改变。 (二).急性期:梗塞后数小时至数周。 1.病

13、理性Q波。 2.ST段呈弓背型抬高(伴T波直立)。 3.T波呈对称性倒置,并逐渐加深。 4.有对应导联改变。 (三).近期(恢复期、亚急性期):梗塞后数周至3个 月。 1.病理性Q波。 2.ST-T改变逐渐恢复正常。 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ST段下降 ,T波倒置、低平) (四).陈旧性期:梗塞后3个月至数年。 1.病理性Q波。或QS波伴挫折。 2.ST段可正常。 3.T波可恢复正常或倒置T波恒定不变。 4.R波电压可比梗塞前降低。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1. 前间壁:V1-2; 可累及V3。 2. 前壁:V3-4; 可累及V5。 3. 前侧壁:V5-6;可累及V4 。 4. 高侧壁: 、avL 。 5. 下壁: 、 、avF。 6. 后壁:V7-9。 (V1-2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T波增 高) 7. 广泛前壁: 、avL 、V1-6。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 前壁心肌梗死急性期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急性期 可能的广泛前壁非Q波心肌梗塞 陈旧下壁心肌梗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