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终端技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559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终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数字终端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数字终端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数字终端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数字终端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终端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终端技术.(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数字终端技术 教学重点 1理解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方法,脉冲编码调制(PCM) 基本原理; 2理解取样定理,会计算取样频率和编码率; 3理解时分多路复用原理,30/32路PCM基群帧结构, 建立数字信号帧的概念; 4了解差值脉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ADPCM)、增量调制(M)的基本原理; 5了解30/32路PCM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掌握脉冲编码调制(PCM)基本原理。 序 号 内 容学 时时 1 2.1 概述 1 2 2.2 脉冲编码调制(PCM)2 3 2.3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ADPCM)2 4 2.4 时分多路复用通信1 5 习题和小结 6 本章讲授学时 6

2、 学时分配 教学难点 第二章 数字终端技术 2.1 概述 2.2 脉冲编码调制(PCM) 2.3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ADPCM) 2.4 时分多路复用通信 本章小结 2.1 概述 一、引入相关概念 二、脉码调制 三、模拟信号数字化 四、压缩编码 1数字通信:是以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的通 信方式。 2数字通信的任务:是将各种信息变换成数字信号后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 一、引入相关概念 3数字终端技术:是指由发或收的终端设备来完成的 ,将连续信号或离散信号变换成数字的基带信号的技术。 1脉码调制或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 :是脉 冲编码调制的简称。是实现模拟

3、信号数字化的最基本最常用 的一种方法。 2脉码调制的任务:是把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 号转换成为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并按一定规律 组合编码,形成PCM信号序列。 二、脉码调制 3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一般用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 骤来完成。 4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的方框图如图2.1所示。 图 2.1 脉码调制通信系统方框图 5解码器的任务与PCM调制器的任务相反,将接收到 的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滤波器滤除离散脉冲中的谐波 分量。 三、模拟信号数字化 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 过程如图2.2所示。图中模拟信号 极性为正时用“0”表示,极性 为负时用“1”表示,采用8421 码。 图

4、 2.2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由分析可知,许多信号(例如语言信号)在大多数情况 下相邻两个样值幅度变化并不很大。利用这一特点,有一种 信源编码的方法,可以对当前样值与上一个样值的差值进行 编码,这种方法称为差值编码。 四、压缩编码 因为“差值”的幅度远小于当前样值,编码时可以用较 少的码位来表示,这就达到了降低信息编码位数、减少信道 传输压力的目的,这种编码方法又称为压缩编码。 2.2 脉冲编码调制(PCM) 一、取样 二、量化 三、编码 四、解码 五、实用PCM编、解码集成块 一、取样 取样就是在信号的通路上加一个开关,按一定的速率进 行开关动作,当开关闭合时,信号通过,开关断开

5、时,信号 被阻挡,这样就使通过开关后的信号变成了离散的不同幅度 的脉冲信号,如图2.3所示。我们将此信号称为脉冲幅度调 制(PAM)信号。 本节主要学习脉冲编码调制的三个过程:取样、量化、 编码。 图 2.3 取样示意图 从示意图可见,提取信号样值的时间间隔越短,就越能 正确地重现信号,但是缩短时间间隔会导致数据量的增加; 如果取样时间过长,可能造成频谱混叠,无法恢复原来的模 拟信号。 因此应根据奈奎斯特取样定理(简称取样定理)来确定 取样时间。取样定理描述为: 式中,fh为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fs为取样开关的频率,如果 fs=2fh称为奈奎斯特速率。 举例: 在电话中传送数字化声音信号,声音

6、信号的频带限制在 3003400Hz,fh=3400Hz。其取样频率fs34002,选定 fs=8000Hz, 。用此取样频率可在接收端无失真 地恢复出话音信号。 二、量化 量化:用有限个数的幅度取样值来取代原模拟信号无限 个数的幅度取样值。把这种取代称为量化。 用有限个量化值表示无限个取样值,总是含有误差的。 由于量化而导致量化值和样值的差称为量化误差,用e(t)表示 ,即 e(t) = 量化值 - 样值 量化误差在重现信号时将会以噪声的形式表现出来,由 此而产生的噪声称为量化噪声。 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把每个量化值用数字 码(或码组)表示,这个过程称为编码。实际设备中,量化 和编

7、码是一起完成的。 1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的实质是不管信号的大小,量化级差都相同。 其量化特性曲线如图2.4(a) 所示。 量化误差与输入电压的关系曲线如图2.4(b)所示。 该量化特性曲线共分8个量化级,量化输出取其量化级 的中间值。 当输入信号幅度在-4+4之间,量化误差的绝对值 都不会超过,这段范围称为量化的未过载区。当输入电压幅 度u(t)4或u(t)128 a2=1 Iw3=512 Is=1270512 a3=1 Iw4=1024 Is=12701024 a4=1 a2a4=111 说明该样值属于第大段,参看图2.8,其段落起始电平=段 落差=1024, 8=64。 设输入信号取样值为+

8、1270,试采用逐次对分 比较法编码器将其按13折线A律压扩特性编成8位二 进制码,并计算量化误差。 IW8=1024+ 1024+ 1024=1216 IS=12701216 a8=1 取样值为+1270的PCM码为11110011。 求段内码a5 a8, 由式2.4: IW5=1024+ 1024=1536 IS=12701536 a5=0 IW6=1024+ 1024=1280 IS=12701152 a7=1 在接收端, 解码电平 = 码字电平 量化误差= =22 四、解码 解码是编码的逆变换,其任务是把接收到的PCM码还原 成幅度受调制的脉冲信号,即重建PAM信号,然后通过低 通滤波

9、器恢复成原模拟信号。这种从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 变换也称数字/模拟变换(D/A变换) 解调器的种类很多,通常普遍采用的是梯形电阻网络解 码方式,即非线性解码器。其方框如图 2.12所示。 图2.12 非线性解码器方框图 PCM信号首先经串/并变换电路将串行码变为并行码,其 中极性码经极性控制译成正、负控制信号,剩余的 a2a3a87位电平码变换成11位线性码。但考虑到减小量 化误差的要求,再附加一个第12位,使最小段落的量化误 差不超过半个量化级。 这样在解码中代码变换就变为由7bit变为12bit 。 7/12变换器输出到寄存读出器,其作用是缓冲解码的时间 ,把存入的信号在确定的时刻一齐读出

10、到解码网络中,解 码网络由标准电流源和梯形电阻网络组成。 解码器的工作原理: 五、实用PCM编、解码器集成块 随着PCM通信方式发展的需要,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 和发展,编解码器这个PCM通信方式的心脏部份已经集成 化。 用一块集成块便可以完成单路PCM数字通信,如用时 分多址(TDMA)的方式,很容易构成PCM基群或更高次 群的数字通信系统,实现PCM多路数字通信。 图2.13 单路编解码器构成的PCM系统方框图 图 2.13是由单路编解码器构成的PCM系统方框图。 该系统由每个单路的语音信号各自进行 抽样、量化和编码,输出数字信号。各路输 出信号通过合路传输电路,汇合成一个串行 的数字流在信

11、道上传输。在收端同样用解码 器进行反变换。 2.3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ADPCM 一、差值脉码调制DPCM的原理 二、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ADPCM) 三、增量调制(M) PCM编码是按样值幅度独立地进行编码,不考虑相邻二 个样值的相关性如何。 需要寻求在保证相同质量指标的条件下,降低数字化话音 数码率,以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的方法,即话音 压缩编码技术 。 结论: 回顾: PCM编码方式虽然能提供很高的通信质量,但都要采用8 位编码,传输速率为64kbit/s,占据的频带宽度为64kHz。大 大高于模拟通信所占的频带宽度 。 话音压缩编码技术:是指低于64kbit/s数码率的话音编

12、码方法。 话音压缩编码的方法有许多种,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ADPCM)就是其中之一。它能在32kbit/s数码率的条件下达 到符合64kbit/s(PCM)数码率的话音质量要求。 ADPCM是在差值脉码调制(DPCM)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在学习ADPCM工作原理之前先学习DPCM。 一、差值脉码调制DPCM的原理 把话音样值分成二个成份:一个成份与过去的样值有关 ,因而是可以预测的;另一个成份是不可预测的。可预测的 成份是由过去一些适当数字样值加权后得到,不可预测的成 份可看成是预测误差(简称差值)。这样就可以不必传输原 始的信息取样序列,只需传送差值序列就行了。由于样值差 值的动态范围远小

13、于样值本身的动态范围,这样就可以在保 证话音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数码率。接收端只要把收到的差 值信号序列叠加到预测序列上,就可以恢复出原始的信号序 列。 设想: 由传送样值差值实现通信的方法称为是差值脉码调制( DPCM)。由图2.15说明DPCM的基本原理。 图2.14 样值差值序列与样值序列的恢复 图2.14(a) 中,设话音信号样值序列为S(0),S(1)、 S(2)S(n),设d(i)为本时刻样值S(i)与前邻样值S(i-1)之差 值,即d(i)=S(i)-S(i-1),如图(b)所示(在t=0时刻,前邻时刻 (-T)的样值为零,故d(0)=S(0)。 从图(a)可知: S(0)=d(0

14、); S(1)=d(0)+d(1)=s(0)+d(1); S(2)=d(0)+d(1)+ d(2)=s(1) +d(2); S(3)=d(0)+d(1)+ d(2) + d(3)=s(2)+d(3); S(n)=s(n-1)+d(n) 1.差值脉码调制(DPCM)原理 从上式与图(a)可以看出,样值S(n)等于过去到现在的 所有差值的积累。由此可以设想,假若信道是理想的,在 发端发送差值脉冲序列d(0)、d(1)、d(2)见图(b),那 么在收端就有可能恢复原始样值序列S(0)、S(1)、 S(2)。即在接收端将前一样值S(n-1)(所有过去差 值之累积)记忆一个抽样周期T(这可由迟延T回路完成, 见图(c),然后与本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