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11[APC]详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510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11[APC]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医学免疫学-11[APC]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医学免疫学-11[APC]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医学免疫学-11[APC]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医学免疫学-11[APC]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11[APC]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11[APC]详解(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ature Cell Biology 6, 188 (2004) 1 第十一讲 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及抗原的处理和提呈及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2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的处理和提呈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第一节 抗原递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一、MHC类分子途径(内源性) 二、MHC类分子途径(外源性) 三、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交叉递呈现象) 四、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3 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的一 类细胞。 专职APC 1、树突状细胞(DC) 2、单核/巨噬细胞

2、(M) 3、B淋巴细胞 特点 组成性表达MHC类分子递呈抗原 表达CD80(B7-1)等共刺激分子 4 抗原递呈细胞 5 抗原递呈细胞的电镜照片 6 抗原递呈细胞 非专职APC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 胶质细胞等等 病原体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靶细胞 通常不表达MHC类分子 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有关 7 抗原递呈细胞(小结) 8 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 Steinman 1973 形态呈树突样 具有一些相对特征性表面标志 抗原提呈能力最强 激活初始T细胞增殖,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9 dendritic cells,DC 10

3、 1、类型与特点 根据来源分类 髓系DC 淋巴系DC 根据分化成熟程度分类 非成熟DC 成熟DC 根据组织分布的分类 11 髓系DC和淋巴系DC 12 未成熟DC和成熟DC的比较 非成熟DC成熟DC Fc受体的表达+/+ 甘露糖受体的表达+/+ MHCII类类分子的表达 半衰期 细细胞膜表面数目 约10小时 106 大于100小时 7106 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抗原摄摄取、加工、处处理 的能力 +/+ 抗原提呈的能力/+ 迁移的倾倾向性炎症组织外周淋巴组织 主要功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提呈抗原 13 未成熟DC摄取抗原物质的方式 1、吞饮(macropinocytosis) 2、受体介导的内

4、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和吞噬抗原( FcR和甘露糖受体等) 3、吞噬 4、表面捕获 未成熟DC成熟DC 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强 高表达MHC II和协同刺激分子 抗原 14 并指状DC(interdigitating cell,IDC) 间质性DC(interstitial DC) 胸腺DC(thymic DC) 隐蔽细胞(veiled cell) 外周血DC(peripheral blood DC) 滤泡DC(follicular DC,FDC) 不成熟DC DC迁移形式 参与T细胞的阴性选择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LC ) 成熟DC 根据组织分布的分类 15 骨髓DC前

5、体 血流 非淋巴组织 分化 非成熟DC 定居 上皮组织、胃肠道、生殖道和泌尿 道管、气道以及实质脏器的间质 具有很强的摄取、处理和加工 抗原的能力,但提呈抗原能力弱 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 DC细胞成熟并迁移进入局部淋巴结(迁移期) 摄取、处理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变弱 ,但提呈抗原能力逐渐增强(成熟期) 髓系髓系DCDC的分化、发育和迁移的分化、发育和迁移 16 并指状DC:来自朗格罕细胞 17 并指状DC的特征 (淋巴结DC) 、来自朗格罕细胞 、分布在淋巴结深皮质区的T细胞富含区 、将抗原多肽-MHC分子复合物递呈给T细胞 、高表达MHC-II和MCH-I分子、B7、粘附分子 、摄取、处理、递呈

6、抗原 是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童贞T细胞的初 次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 18 滤泡DC 19 滤泡DC的特征 、来源于骨髓 、分布在生发中心(淋巴结、脾脏、粘膜相 关淋巴组织的淋巴滤泡)的B细胞富含区 、不表达MHC II类分子,有丰富的FcR、CR1 、是B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 、与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有关 20 滤泡DC经B细胞将抗原递呈给Th细胞 滤泡DC(FDC)通过高表达的FcR和C3bR捕获和浓缩抗 原,把未经加工处理的抗原递呈给B细胞;再由B细胞加 工处理后递呈给Th细胞。 B 21 2、DC的膜表面分子 (1)表面标志 CD1a、CD11c/12、CD83分子可作为人DC特异

7、性标志 MHC类分子及类分子 CD80和CD86、CD40、CD1以及粘附分子 特异性结合病原微生物的受体及FcR (2)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IL-1、IL-6、IL-12、TNF-、IFN-等 22 3、DC的生物学功能 、抗原递呈启动免疫应答 向T细胞递呈抗原 抗原肽-类分子复合体递呈初始T细胞 脂类抗原-CD1分子 递呈NKT细胞 向B细胞提供抗原 完整的抗原分子B细胞 、调节免疫应答和诱导T细胞亚群的分化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活 化及移行等 诱导免疫耐受: 阴性选择 23 二、单核/巨噬细胞 M吞噬、处理抗原性异物 形成多肽-MHC类分子 捕获抗原并滞留在细胞表面

8、 复合体,移到细胞表面 被T细胞识别并结合 M 被B细胞识别 补体受体 Fc受体 24 三、B细胞 特点特点: 1、持续表达MHC类分子 2、摄取抗原后才表达CD80和CD86 3、摄取抗原的方式: BCR途径(内吞)浓缩Ag(Ag浓度低) 非特异性胞饮仅激活Th 4、B细胞表达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有效的递呈抗 原给CD4+Th细胞 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和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25 B细胞递呈抗原的过程 特异性蛋白抗原表位(B细胞决定簇)BCR(B细胞) B细胞内吞、降解处理 多肽片段(相当于T细胞决定簇) MHC类分子 结合 CD4+T细胞 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 26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

9、原的处理和提呈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第一节 抗原递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一、MHC类分子途径(内源性) 二、MHC类分子途径(外源性) 三、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交叉递呈现象 ) 四、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27 抗原递呈 抗原递呈(antigen presenting)指抗原递呈 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antigen processing)、 降解为多肽片段,并与MHC分子结合为抗原肽- MHC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并与T细 胞表面的TCR结合,从而被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 全过程。 28 APCAPC (a)内化抗原 抗原抗原 (b)加工处理抗原 (

10、C)经处理 的抗原肽与 MHC分子结合 后表达于APC 表面,递呈给 T细胞 T TCRTCR对抗原肽对抗原肽-MHC-MHC 分子复合物的识分子复合物的识 别别 抗原递呈 29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区别 内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 endogenous antigenendogenous antigen 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Exogenous antigenExogenous antigen 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 合成的蛋白、胞内某些自身合成的蛋白、胞内某些自身 正常成分正常成分 在细胞内合成,在在细胞内合成,在 胞质内加工的抗原胞质内加工的抗原 被被吞噬的细胞、

11、细菌或某些吞噬的细胞、细菌或某些 自身成分自身成分 来源于细胞外, 进入内体加工的 抗原 30 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产生 31 一、MHC类分子途径(内源性) 胞内感染生物编码的蛋白分子、肿瘤蛋白抗原、 细胞正常蛋白分子内源性抗原 内源性抗原经蛋白酶体降解成肽段,由抗原多肽 转运体(TAP)转运到粗面内质网,并与MHC类 分子形成多肽MHC类分子复合体,再经高尔基 氏体转移到细胞膜表面递呈给CD8Tc细胞,所以 CD8Tc细胞识别抗原受MHC类分子的限制。 32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过程 胞浆内合成的蛋白抗原 被LMP降解成812个aa肽段 TAP将其转运到粗面内质网 结合MHC类分子成复合

12、体 经高尔基体 递呈给CD8+Tc细胞 移至细胞表面 MHC类分子-抗原肽复合体 33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蛋白酶体( proteosome) 泛素 内源性抗原 LMP2LMP7 低分子量多肽 (low molecular weight peptide) 降解为6-30aa 的多肽片断 34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过程 tapsin Calnenix/calreticulin 35 二、MHC类分子途径(外源性) 从细胞外摄入的抗原(异种抗原、自身抗原) 外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由吞噬细胞吞噬或胞饮,在吞噬体或 胞内体内降解为肽片段,与粗面内质网新合成的 MHC类分子、变异链一起在分泌小泡中结

13、合成复 合物 ,进而转移到细胞表面,递呈给CD4Th细胞 ,因此CD4Th细胞识别抗原受MHC类分子的限制 。 36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过程 外源性抗原 在胞内降解成1318个aa的肽段 MHC类分子-非变异链复合体 移行到内体/溶酶体,形成MC(MHC class II compartment)、 与非变异链解离 MHC 类分子装载肽段 形成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体 递呈给CD4+T细胞 37 九聚体( Ii)3 Ii链(Ia相关的 恒定链) CLIP:恒定链多肽,是蛋白酶 水解 Ii 链后形成 MIIC(MHC-II类分 子腔室) MHC-DM使CLIP解离,外源性抗原 肽结合到MH

14、C上 38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过程 39 自身耐受 生理情况下,许多自身蛋白成分可通过内源性抗原 MHC类分子途径或外源性抗原MHC类分子途径形 成自身多肽-MHC类或类分子复合体表达于APC表面 ,递呈给T细胞。 虽然其占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体中的绝大部分, 而T细胞并不对其产生应答,表现为自身耐受。 40 两条经典抗原递呈途径的比较 内、外;8、4 41 抗原肽-MHC I复合物 TCR 三三. . 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交叉递呈现象交叉递呈现象 42 三三. . 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交叉递呈现象交叉递呈现象 在少数情况下病毒(疱疹病毒)、细菌(李 斯特菌),许多肿瘤细胞 MHC-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CD8+T细胞 MHC-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CD4+T细胞 43 四、脂类抗原的四、脂类抗原的CD1CD1分子提呈途径分子提呈途径 CD1的特征 分五型:CD1A、B、C、D、E, 与2m组成二聚体; 与MHCI/II类分子有30%同源性,无多态性; CD1表达于专职APC表面 44 四、脂类抗原的四、脂类抗原的CD1CD1分子提呈途径分子提呈途径 45 四、脂类抗原的四、脂类抗原的CD1CD1分子提呈途径分子提呈途径 46 小结 1、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能激活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