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辅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492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8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辅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研辅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研辅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研辅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研辅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辅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辅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The The health ofhealth of drinking water drinking water) 内蒙古医学院 200903 环境卫生学 2009.3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概念: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有效氯、余氯、 水体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原理、方法和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水生物性污染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熟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常规检验 项目卫生学意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安全饮用 水的保证措施; 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的优缺点 ; 水氰化物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了解 水的卫

2、生学意义; 饮用水的调查与评价; 环境卫生学 2009.3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环境卫生学 2009.3 生活饮用水的定义: 人类饮水+日常生活用水(包括个人 卫生用水),但不包括水生物用水及 特殊用途的水。 一 饮用水卫生学意义 环境卫生学 2009.3 集中式供水中饮用水直接供给居民饮用;是人类生理必需; 饮用水还供居民生活用水(淘米、做饭、个人卫生等); 饮用水是居民终生饮用的(与饮料水不同); 足量的、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是减少疾病、促进健康、提 高全民卫生水平所必需。 (二)饮用水的意义 一、 饮用水卫生学意义 环境卫生学 2009.3 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3、人 类生活和生产必需; 水在农业上的基本用途灌溉; 水资源在动力和工业方面的应用广泛; 水资源还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事业。 (三)水的应用意义人类的间接作用 一 饮用水卫生学意义 环境卫生学 2009.3 (一)、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 二 我国水资源的两大问题 (二) 我国污/废水排放绝对量大 环境卫生学 2009.3 第二节第二节 饮用水与健康饮用水与健康 环境卫生学 2009.3 人类的疾病80%与水有关,包括水质不良(地质化 学)、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引发 的各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The drinking water pollution and dis

4、ease) 环境卫生学 2009.3 (一)介水传染病 (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 通过饮用或接触病原体污染的水,以及食用被该类水污染 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是水生物性污染后,最常见的疾病流行形式。 目前,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介水传染病一直 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仍然是严重影响民众健康的一类疾病 。 WHO2006报告 ,全球有11亿人用水困难,180万儿童/年死于 不洁用水引发的腹泻。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环境卫生学 2009.3 (一)介水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特别是大的洪水 灾害过后,更易发生流行。 我国

5、介水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也较严重,几十年来爆发流行 数百起,多由井水污染引起,其次是河水、沟水、渠水。近 年来,介水传染病在我国病因构成比的位次上虽然有所降低, 但其流行仍较普遍,有时还相当严重。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环境卫生学 2009.3 1. 介水传染病流行原因: (1)水源水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 饮用。 (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 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一)介水传染病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环境卫生学 2009.3 2. 介水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有三类, (1)致病菌、 (2)病毒、 (3)寄生原虫和蠕虫。 最常见的病原体

6、: 伤寒、痢疾、霍乱、嗜肺军团等;肝炎病毒、脊髓灰 质炎病毒、轮转病毒等肠道病毒;以及血吸虫病、贾第 鞭毛虫病等寄生虫病。 多来自粪便和生活污水,医院、屠宰厂、皮革加工、食品 制造等工业废水。 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 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一)介水传染病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3.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性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 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但如水源经 常受污染,则病例可终年不断。 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 同一水源的历史。 一旦对污染源采用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

7、化和消毒,疾 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一)介水传染病 环境卫生学 2009.3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环境卫生学 2009.3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 (chemicacity pollution in water and poisoning ) 水体遭受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后,通常通过饮水或食物可使人群 长期暴露而发生-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三致)。 偶有意外污染致一次大量暴露引发的卫生问题-急性中毒。 当前,水中危害较大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苯 类化合物、卤烃类化合物、苯并(a)芘、农药等。 无机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及砷等重金属, 氰化物和氟化物等。

8、这些污染物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因各种具体情 况而有差异。 另外,有些污染物虽然对人体不产生直接危害,但可以改 变水的感官性状,使水质恶化,妨碍水体的正常利用。 现将水中较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及其危害列举如下。 环境卫生学 2009.3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 (1)氰化物污染来源: 氰化物分无机和有机两类- 无机氰化物主要是氰氢酸及其盐类氰化钠、氰化钾等。 有机氰化物(腈)主要有丙烯腈和乙腈等。 氰化物污染来源: 氰化物在工业应用很广,主要污染来源有 炼焦、 电镀、选矿、钢铁热处理、贵重金属的提炼、染料、化工、 医药和塑料等工业中均用到氰化物,其废水可导致水源污染。 我国生活饮

9、用水水质新标准规定,氰化物的限值为0.05mg/L。 1. 氰化物(cyanide)污染: 环境卫生学 2009.3 (1)氰化物是一类含氰基(CN-)的化合物。包括 简单氰化物; 氰络合物; 有机氰化物。 (2)毒性大小: 取决于在机体是否易于生成游离氰基(CN-); 取决于是否易溶于水。氰化钾、氰化钠易溶于水,在 体内,易解离出游离氰基(CN-)。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规定,氰化物的限值为0.05mg/L。 2. 氰化物理化性质: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 环境卫生学 2009.3 摄入体内的氰化物,经胃酸作用形成氢氰酸,游离的氰离 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

10、合,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 素氧化酶,使Fe3+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中断呼吸链,阻 断细胞内氧化代谢过程,致细胞窒息死亡。 机体营养不良、维生素B12缺乏可使氰化物的毒性增加。 3. 氰化物毒作用机制: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 环境卫生学 2009.3 (1)氰化物急性中毒分四期: 前驱期、 呼吸困难期、 惊厥期、 麻痹期。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严重者可突然昏迷死亡。 (2)氰化物慢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运动肌酸痛和活动障碍。长 期饮用被氰化物污染的水(浓度大于0.14mg/L),还可出 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 氰化物在体内,可与硫代硫酸盐在酶促下

11、生成硫氰化物, 后者在体内过量蓄积时,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造成 甲状腺功能低下,使甲状腺增生、肿大。 4. 氰化物危害 因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特敏感,氰化物急慢性中毒主要表 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氰化物污染水体可引起人群、家畜及鱼类急性中毒。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 环境卫生学 2009.3 (1)硝酸盐污染来源: 水中的硝酸盐一方面愿于地质构成,主要污染来源于生 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化肥使用后流经与渗透、大气污染 物的沉降、土壤含氮有机物的降解。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规定,硝酸盐的限值为10mg/L。 (2)作用机制与危害: 硝酸盐本无毒,但在机体中,在胃肠道经某

12、些细菌作用, 可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 红蛋白,后者失去输氧功能致缺氧,严重时可致窒息死亡。 尤以6月内婴孩最为敏感,而易患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蓝婴 综合症(高铁血红蛋白含量10%时,婴孩既有缺氧症状; 5%,极易窒息死亡)。 另,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胺(体内外),后者与癌肿发 生可能有关联。 2. 硝酸盐污染: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 环境卫生学 2009.3 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 (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氯化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还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 产生一系列氯的副产物卤代烃类化合物。 1. 氯化消毒副产物分类: (1)挥发性

13、卤代有机化合物 氯+腐殖质(含腐殖酸和富里酸-有机前体物)卤代有机物 三卤甲烷/THMs(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 三溴甲烷、溴仿-氯仿), (2)非挥发性卤代有机化合物 卤乙腈、卤乙酸类(卤代乙酸/HAAs); 氯+酚卤代酚(各种氯酚)。 环境卫生学 2009.3 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 (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2. 影响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因素: (1)有机前体物含量: 有机前体物:即通常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 包括:天然有机物-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及其代谢产物、 蛋白质等;以及水中的污染物。 (2)加氯量、溴离子浓度、PH等 当水中有机前体物量一定时,加氯

14、量越大、接触时间越长、 溴离子浓度越高、生成三卤甲烷/THMs越多;水中THMs的生 成随PH的升高而增多。 3.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健康损害 研究表明三卤甲烷、氯仿、卤乙酸具有致突变性和动物致癌性 。 国内外大量氯化饮用水与人群癌肿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多数 结论饮用氯化水与某些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但也有相反意见 。 研究还提示饮用氯化水与具有生殖和发育毒性,表现为流产、 死胎、早产、出生缺陷;低体重儿、早熟和新生儿生长迟缓 (如氯仿、氯苯酚、二氯苯酚等)。 环境卫生学 2009.3 (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 环境卫生学 2009.3 (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4.减少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措施 消除或降低有机前体物含量生物活性碳法。 消除或降低氯化消毒副产物混凝沉淀、活性碳过滤。 改变传统氯化消毒工艺中途加氯法。 开发和采用其他饮水消毒方法臭氧法、氯胺法。 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 环境卫生学 2009.3 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 (二)饮水硬度与健康 饮用水的硬度:指水中多价阳离子数量的总和。 通常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1)饮用水的硬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的两种学说: 软水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硬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发 生和死亡呈负相关,占大多数)。 硬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