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操作6.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471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操作6.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传热操作6.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传热操作6.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传热操作6.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传热操作6.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热操作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操作6.(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 ThemeGallery PowerTemplate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二章 传热 n 在化工生产中,无论是化学反应过程还是精馏等过程, 都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为达到和保持所需温度 ,常需要对物料供热或移出热量, 故传热过程是化工生 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n 在石化行业换热设备的费用,占总投资的30%-50%,认 识传热过程、了解一般换热设备的运行规律很必要。 n 稳定传热-温度只随位置变化但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 程,连续生产中的传热一般属于稳定传热。 传热方式 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 强化传热途径 换热器 第二章 传热 第一节 传热方式 一、三种传

2、热方式 1、热传导 n 靠物体中的分子或电子运动,将高温处热能传给低温处。 n 在热传导中,物体中的分子不发生相对位移。 n 热传导可发生在固体、静止的液体和气体中。 2、热对流 n 是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若相对位移由流体各处温度不同引起-自然对流;开窗 若相对位移由外力作用引起-强制对流;电扇 n 强制对流传热状况比自然对流好。 n 热对流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3、热辐射 n 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的一种辐射能,当此辐射能遇到另 一物体时,可被其全部或部分的吸收而变为热能。 n 辐射传热不需要媒介,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n 温度越高,以辐射形式传递的热量越多 生产

3、中的传热,三种方式并存,很高温度时,主要是辐射 。一般换热器中,只需考虑传导和对流,辐射可略。 二、工业生产的换热方法 n 多为两股流体间换热,换热方法很多,有间壁式换热、直 接接触换热(混合式)、蓄热式换热等。 n 间壁式换热:冷、热两股流体被一固体壁面隔开,传热时 ,热流体将热量传给设备壁面、再由壁面传给冷流体。适 用于两股流体间需要换热但不能相混的场合,广泛应用。 使用最多的是列管式换热器。 三、热传导过程分析 v 1热传导热传导 方程 单单位时间时间 内物体以热传导热传导 方式传递传递 的热热量 与传热传热 面积积 成正比,与壁面两侧侧的温差成正比,与壁厚成反比,即 热传导热传导 方程

4、式: v 2导热导热 系数 单单位:W/(mK)或 W/(m) 意义义:当间间壁的面积为积为 1 m2,厚度为为1 m,壁面两侧侧的 温度差为为1 时时,在单单位时间时间 内以热传导热传导 方式所传递传递 的热热 量。显显然,导热导热 系数 值值越大,则则物质质的导热导热 能力越强。 v 3. 通过过平壁的稳稳定热传导热传导 = 与导电导电 的欧姆定律相似,式中温度差 ,是导导 热过热过 程的推动动力,而 ,为单层为单层 平壁的导热热导热热 阻。 热传导阻力 = 导热系数单位:W/(m) 导热系数越大,壁面越薄,阻力越小,导热能力越强 导热系数排序:金属非金属固体液体气体 气体的导热导热 系数

5、很小,对导热对导热 不利,但有利于绝热绝热 和保温 。工业业上所用的保温材料,如软软木、玻璃棉等的导热导热 系数之 所以很小,就是因为为在其空隙中存在大量空气的缘缘故。 四、热对流过程分析 1.对流传热模型 n 传热阻力主要集中在 近壁处。温度下降大 。 n 简化模型:在层流内 层为热传导,层流内 层以外为对流传热。 四、热对流过程分析 冷热热两个流体通过过金属壁面进进行热热量交换时换时 ,由流体将 热热量传给传给 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热量传给传给 流体的过过程称为对为对 流 传热传热 (或给热给热 )。 对对流传热传热 是层层流内层层的导热导热 和湍流主体对对流传热传热 的统统称 。 虽然层流

6、内层的厚度很薄,但导热的热阻值却很大,因此 层流内层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在湍流主体中,由于对流使 流体混合剧烈,热量传递十分迅速,故湍流主体中温度差极 小。 v 1对对流传热传热 方程 在单单位时间时间 内,以对对流传热过传热过 程传递传递 的热热量 与固体壁 面积积 、壁面温度与流体主体温度之差成正比。即 对对流传热传热 方程式: v 2对对流给热给热 系数 (或给热系数) 单单位:W/(m2)。 意义义:流体与壁面温度差为为1时时,在单单位时间时间 内通过过 每m2传递传递 的热热量 v 3. 通过过平壁的稳稳定热传导热传导 = 对流传热 : 对流热阻 = 对流传热系数 单位:W/(m2)

7、 值越大,越利于传热 对流传热阻力主要集中在近壁处。温度下降大。 v影响对流传热系数 因素主要有: (1)在传热中有相变比没有相变时的值大得多; (2)流体的运动: 湍流时值大,层流时值小; (3)强制对流时值大,自然对流时值小; 对流传热的类型值的范围 W/(m2) 水蒸汽的滴状冷凝 水蒸气的膜状冷凝 有机蒸汽的冷凝 水的沸腾 水的加热或冷却 油的加热或冷却 过热蒸气的加热 空气的加热或冷却 46000140000 460017000 5802300 58052000 23011000 581700 23110 158 工业用换热器的取值范围 相变过程 液体 气体 蒸汽冷凝(相变)时的对流传

8、热系数 n当饱和蒸汽与温度较低的固体壁面接触时,蒸汽将放出大 量的潜热,并在壁面上冷凝成液体。 n蒸汽冷凝有膜状冷凝和珠状冷凝两种方式。 膜状冷凝:冷凝只能在液膜表面进行。 珠状冷凝,冷凝液在壁面上形成珠状,蒸汽主要与壁面直 接接触,珠状冷凝的比膜状冷凝的大510倍。 n一般按膜状冷凝处理,水蒸汽的=500015000W/m2 n当蒸汽中含有不凝气体时,会明显下降。再沸器开车时 需赶走系统内空气。 一、传热过程分析 n冷热两股流体被固体壁面分 开,热量由热流体通过壁面传 给冷流体,过程见图。由三个 过程串联而成。即: 热流体侧对流传热 壁面热传导 冷流体侧对流传热。 n在稳定条件下,传热量相等

9、 。 第二节 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 二、传热速率方程 n在换热器中传热快慢用传热速率Q表示。即:单位时间 内通过传热面的热量,单位为W。 n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热量是通过冷热流体间的壁面传递 的,该壁面称为传热面(面积A ,单位m2)。 n两股流体间有温度差才能换热,以T 表示热流体的温度 ,t表示冷流体的温度,则温度差 就是传热过程的推 动力,单位为K或。 n实践证明:两股流体单位时间所交换的热量 与传热面积 成正比,与温度差 成正比。 nK称为传热系数, 意义是:当温差为1 时,传热面积是1 m2 时,在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显然,K 值的大小是衡量 换热器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K值越大,

10、表明传递的热 量越多,传热情况越好。 n1/K表示传热过程的阻力,称热阻,用 R表示,W/m2。 n提高传热速率的途径:提高传热推动力、降低热阻。 三、间壁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 K n传热过程包括: 热流体的对流传热、金属壁面的热传导、冷流体对流传热 ,传热阻力为三者阻力之和。 n实际生产中的换热设备,长期使用会在固体壁面上积存污 垢,对传热也产生热阻,使传热系数 降低。 n 若管壁内、外侧表面上的污垢热阻分别为 和 , 根据串联热阻叠加原则,间壁两侧流体间传热总热阻等于两 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热阻、污垢热阻及管壁热阻之和。 n即使垢层(导热系数小)很薄,它也会形成较大的热阻。在 生产上应尽量防止和

11、减少污垢的形成。对于冷却水一侧,结垢 不可避免,影响传热时要除垢。 例1:在器壁一侧为蒸汽冷凝,其1为5000W/(m2),器壁 另一侧为冷空气,其2 为50,壁厚4mm,为400W/(m), 污垢热阻略,则总传热K为多少? 例2:为了提高K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v 将1提高一倍; 将2提高一倍。哪个方法对提高 K值效果明显。 v 解: 将1提高一倍,K 50 ; 将2提高一倍,K 100 = 计算结果表明: n 传热系数 K值总是接近小的值,且比小更小 一些,要提高K,关键是设法使小的值提高。或 者说K由最大热阻所控制。因此,在传热过程中 要提高值,必须对影响的各项进行具体分析,设

12、法提高最大热阻中的值,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第三节 强化传热途径 一、增大传热面积 增加单位体积的传热面(改造设备结构),特别是增加传 热膜系数较小侧的面积,如圆管上加翅片、螺纹管代替光 滑管,可明显提高传热速率;用新型换热器。 二、提高温差 在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一定的情况下,采用逆流操作可 以提高温差。 三、提高传热系数 翅片管换热器 n间壁两侧流体温差 并流:流动方向相同,温差 小 逆流:流动方向相反,温差大 n 要提高K值,应提高小,降低R垢。措施有: 1.增加小一侧的湍动程度,以减小层流边界层厚度。 增加流速(增加列管式换热器程数、管外加设挡板) 改变流动条件 在流动中不断改变方向,如

13、板式换 热器(流体在刻有波形的板间流动时不断改变方向, Re=200时即湍流) 2.尽量选用有相变化的载热体。 3.减小垢层-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不能太高,及时除垢 4.采用导热系数较大的载热体(原子能工业,用液态金属) 第四节 换热器 一、换热器类型 1.按用途分为 加热器:用于流体加热 预热器:用于流体预热 冷却器:用于流体的冷却 冷凝器(全凝器):使蒸气全部冷凝 分凝器:使蒸气部分冷凝 再沸器:用于物料加热汽化,精馏操作常用 2.按传热壁面的形状分为:管式、板式和特殊式 换热器 二、换热器结构 1.管式换热器 v蛇管式换热器 喷淋式 沉浸式 v套管式 v列管式换热器(最重要) 蛇管形式 喷淋

14、式 v蛇管式换热器 便于检检修和清洗等优优点,但喷喷洒不易均匀,体积庞积庞 大 沉浸式 可在容器内安装搅拌器,使器内液体作强制对流 v套管式换热器 冷流体 热流体 v列管式(管壳式)换热器 构成:外壳、管板(花板)、管束和封头(顶盖) 冷、热两流体间进行热交换时,一种流体自封头进入, 在管内(流体走管程)流动,另一种流体在管束和壳体之 间的空隙内流动(流体走管间或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承压能力强,在石油化工厂应用最广。 分类 固定管板式 浮头式 U型管式 v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管间不能清洗,管内可清洗 走管间的是清洁流体,管内可走循环水等,还 有腐蚀性流体、高压流体和高温等流体走管内 vU型管式换热器 管内不易清洗,清洁流体适合走管内 v浮头式换热器(造价高,石化厂多用) 管束与浮头可在壳体内自由伸缩 管间、管内均可清洗,适用于:两股易结垢流 体换热时,或高温下传热 三、列管程数 v单程换热器 管内流体只经过管束一次 v双程 v多程 单管程 v双程 管内流体经过管束两次 v列管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