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429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8.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解生3牙列与咬合.(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牙列与咬合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王美青 牙 列 一、基本概念 牙列:牙生长在牙槽骨内,彼此紧密邻接, 互相支持而排列成的结构。因其排 列成近似抛物线的弓形, 故又称牙弓 (dental arch),分为上牙列(弓)和下 牙列(弓)。 牙数 恒牙列 2832 分类 乳牙列-较宽 20 混合牙列 不定 二、牙列分类 三、牙列分型 方圆型 分型 尖圆型 椭圆型 牙型弓型面型, 三者是否有一定关系? 过 去认为有,但调查表明联系不紧密。 四、牙列的大小 (1)牙列的长与宽 恒牙列:长约50mm,宽约55mm 乳牙列: 长约41mm,宽约22mm (2)牙弓长: 上牙弓约128mm,下牙弓约

2、126mm 牙列宽度 (3)牙列指数100% 牙列长度 (Terra法) 五、牙排列规律 (arrangement of teeth) 牙齿并不是垂直地长牙槽骨内的, 而是在 近远中及颊舌向有一定规律性地倾斜排列, 这种规律对于牙齿发挥正常的功能是必要 的, 对口颌系统的健康是必需的。 定义:牙体长轴与牙列中线间的夹角,以牙冠 的倾斜方向为基准。 特点: (一)牙的近远中向倾斜 定义:牙体长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特点: (二)牙的唇(颊)舌向倾斜 (三)牙的上下位置关系 牙合平面:经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至双侧第一磨牙 近中颊尖 设一假想平面。 各牙与该平面之关系: v中切牙与该平面接触; v侧切

3、牙略高出该平面(约1 mm); v尖牙、第一、第二前磨牙牙(颊)尖、第一磨牙近颊尖 与该平面接触; v自第一磨牙远颊尖起,依次高出该平面, 且距离递增。 (四)牙齿倾斜的意义(四)牙齿倾斜的意义 1. 使咀嚼力沿牙体长轴方向传导 张闭口运动轨迹呈弧 线型,而不是直上直下,牙齿向近中倾斜,有利于使咀 嚼力沿其长轴方向传导,提高咀嚼效率,并保持牙体、 牙周组织不易受创伤。 2. 加大牙齿间的相互接触,增加咀嚼面积。 3. 避免咬伤唇颊舌黏膜。 4. 利于衬托唇颊,便于舌的运动。 六、牙的邻接 正常邻接的意义: 有利于食物排溢; 牙齿相互依靠,分散咀嚼压力,同时各牙又保持一定的独 立性,具有一定动度

4、,从而缓解压力; 邻间隙内有龈乳头,正常邻接对其有保护意义。 1. 1.牙邻面突度牙邻面突度 2.2.外展隙外展隙 3.3.牙的邻接点的生理变化牙的邻接点的生理变化 不同年龄时牙的邻接是不同的。邻接点可以磨耗,其结果是导致牙列总长 度变短,40岁者可比20岁时短1mm 左右;磨耗后牙齿将向近中倾斜,邻 面接触范围增大。严重时呈广泛接触,而致食物嵌塞。 七、牙列的形成七、牙列的形成 u建牙 合 的动力平衡及正常条件: 向前方的、外侧方的力:舌肌 向后方的、内侧方的力:唇、颊肌 向对颌方向的力:咬合力 u当相对的力达到平衡时才有可能建立起正常的牙列; (不良习惯如吐舌等将破坏平衡); u牙齿萌出应

5、有正常的空间; u邻接点磨耗后,来自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功能反应性力量致牙齿向近中倾 斜,维持稳定的咬合接触; u当邻接或对颌失去支持或对抗时,可致邻牙倾斜或对颌牙伸长。 八、异常牙列八、异常牙列牙列不整齐的表现牙列不整齐的表现 排列稀疏 九、牙列牙 合 面形 态及其与颌骨之关 系 (occlusal shape of dentition and relation to jaws) (一)纵牙合 曲线 下颌牙列的纵牙合下颌牙列的纵牙合 曲线曲线 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颊尖及磨牙 颊尖的曲线。 特点: 1 切牙段较平直; 2 尖牙向后逐渐降低,至磨牙处 逐渐升高, 的远颊尖最低,从而形成

6、一条上凹的曲线,即Spee 曲线。 上颌牙列的纵牙合 曲线 连接上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颊尖及磨牙的 近远中颊尖的曲线; 特点: 1 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 2 第一磨牙近颊尖至最后磨牙远颊尖段逐渐 上弯,形成下凸的曲线,即补偿曲线。 (二)横牙合(二)横牙合 曲线曲线 下颌横牙合 曲线(Wilson曲线) (transverse curve of occlusion) 概念:由于牙齿的颊舌向倾斜, 连接同名后牙 的颊尖舌尖对侧舌尖 颊尖, 而 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 特点: 由于下后舌尖较高, 颊尖较低, 故该曲线 常不十分明显。 上颌横牙合 曲线 概念: 上牙向颊侧倾斜,连

7、接双侧同名后牙的颊尖 舌尖 对侧舌尖 颊尖,而形成一条凹向下的 曲线。 特点: 与下颌横牙合 曲线基本吻合,但凸度明 显。 (三)牙合(三)牙合 曲线的生理意义曲线的生理意义 1. 使牙齿牙合 面上的曲面形态(尖、窝、沟、嵴等)在咀嚼中能更 好地发挥功能,提高咀嚼效率:若是两个平面接触,在运动中就 不能广泛密切接触,会形成较多的空隙;而两个曲面接触,牙合 曲线在各个方向上的不同运动过程中,可以有许多接触小面,从 而提高咀嚼效率。 2.牙合 曲线与下颌运动是协调的。 3.从牙合 面上看,还可以看到一个规律,即颊尖、舌尖、中央窝 各成一条曲线,而邻接点位于中央窝连线之颊侧;一方面连成曲 线,便于整

8、体发挥咀嚼功能,另一方面舌侧楔状隙较大,便于食 物向舌侧溢出。 (四)(四)Bonwill Bonwill 三角三角 概念:双髁突中心下中 切牙近中切角接触点 。 特点: 等边三角形,边长 10.16cm 。 后人研究表明: 等腰者多 (双侧对称),等边者少。 (五)(五)BackwillBackwill角角 髁突中心与下中切牙 近中接触点连线夹角 ( 平均 约26) 。 (六)Monsons球面 以眉间点为圆心,10.16cm为半经作球面,下牙列 、所有下颌运动的轨迹均是球面上的一部分,或是 球面的切线。 十、参考面与参考线十、参考面与参考线 眶耳平面(Frankfort 平面) 眶下缘最低

9、点外耳道上缘 特点: 与地平面平行(端坐时) 耳屏鼻翼线 耳屏中点鼻翼中点 特点: 与 牙合 平面平行,与地平面呈 15交角 眶耳平面 鼻翼耳屏线 平面 其他面部标志其他面部标志 面部标志:眶下缘 眼外眦 耳屏 鼻翼 鼻底 口角 人中 颏点 面部分区: 1.三等分: 分割点: 颏 点 鼻底点 眉间点 发 际 2.眼外眦口角,与上述三等分等大 牙尖交错牙合 (intercuspal occlusion, ICO) 牙合 与咬合 牙合 :上下颌牙的接触现象 咬合: 动态接触 但现已混用 牙合 : 静态接触 牙尖交错牙合 指上下牙牙尖交错, 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牙合 关 系(interouspa

10、l occlusion,ICO),是牙尖的最广泛、最紧密的 咬合接触形式。 除ICO外还有许多牙合 接触形式,如: 前伸牙合 后退牙合 侧牙合 正常正常ICOICO时上下颌牙接触关系时上下颌牙接触关系 一、近远中向关系 1 上下牙列中线对正, 正对上颌唇系带; 2 除1和8外, 均为一牙对二牙的对应关系: 1 2 3 4 5 6 7 8 上颌 1 2 3 4 5 6 7 8 下颌 可以很好地支持尖与窝相交错的接触; 当失去一个牙时,可暂时由邻牙与对颌牙 接触,以减轻失牙的危害;但这只是暂时 的,时间久后还是会是造成邻牙倾斜、对 颌牙伸长的。 二、唇二、唇( (颊颊) )舌向关系舌向关系 下牙弓

11、小于上牙弓,下牙弓被上牙弓包盖,形成“天包地” 的 特征。 其中: 上切牙、尖牙分别在下切牙、 尖牙的唇侧; 上后牙颊尖在下后牙颊尖的颊侧; 下后牙舌尖在上后牙舌尖的舌侧。 超牙合 (覆盖 ) ICO 时上颌牙盖在下颌牙的唇(颊)面的水平距离。 前牙超牙合 : ICO 时上下中切牙切缘间的水平距离正 常 为4mm。 后牙超牙合 : ICO 时上后牙颊尖盖过下后牙颊尖颊 侧, 两颊尖顶间的水平距离。(半个牙尖宽度)。 覆牙合 ICO时, 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通常指前牙的 覆牙合 。 前牙的覆牙合 : ICO 时上下切缘间垂直距离,正常 为 24mm。 后牙的覆牙合 : ICO 时上下后牙颊尖顶间的垂直距 离 (一个牙尖高度)。 超、覆牙合 的生理意义 使上下牙密切接触,利于咀嚼运动时保持良好 的接触,提高咀嚼效率; 保护唇颊软组织在咬合时不被咬伤,保护舌边 缘不被咬伤; 上牙盖下颊尖,下牙盖上舌尖 衬托唇、颊,保持面部丰满; 前牙超覆牙合 正常,利于咬切功能。 三、后牙牙尖 后牙的一部分牙尖与对颌牙的窝、沟的接触 ,这些牙尖叫支持尖,有些则无接触,称作 引导尖。 支 持 尖 上后牙舌尖和下后牙颊尖 特点:形态圆钝, 占牙合 面宽2/3 支持尖 引导尖 引导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