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课件[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755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归鹿门歌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夜归鹿门歌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夜归鹿门歌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夜归鹿门歌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夜归鹿门歌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归鹿门歌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归鹿门歌课件[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 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襄阳。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 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号王孟王孟。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 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 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 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有孟浩然集孟浩然集。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 鉴赏技法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释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

2、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 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标榜归隐 性质的别业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 ,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用典。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此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 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人 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沉缓的钟声 嘈杂的人声 对比 佛门清静 尘世纷繁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

3、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却是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世人回村,诗人诗人却 离家归鹿门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 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隐逸自得之志趣。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江边场景,江边场景, 侧重写世俗。侧重写世俗。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 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 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 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 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表现出隐 逸的情趣和意境。逸的情趣和意境。

4、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幽长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 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表现了隐 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 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 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 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 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隐逸超脱的情趣 外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 着诗人进

5、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愤郁不 平之气平之气。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这首诗写“夜归夜归”的的“归归”途,途,实际上是 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清淡干净的笔墨 ,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 隐士形象,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小 结 1 1.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 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

6、个 场景时不同侧重点,说说他们是如何组场景时不同侧重点,说说他们是如何组 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答: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 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 ,孤独寂寞。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 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 ,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惟有幽人夜来去 ”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闻 一多孟浩然一文,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孤独一人, 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的来来去 去。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庞德公

7、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此一个 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 一起,心情境宁静、超脱,悠然自得。 此诗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 思也宁静清幽,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 意境。所以闻一多说孟浩然“诗如其人”。 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钟鸣 衬托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环境的 清幽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 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诗人与世人的相 异之处。异之处。 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态的人物描摹形成 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

8、现了诗人对于先 贤的仰慕之情仰慕之情,从而塑造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孤高的隐者形象。 形象。 3.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鉴赏回顾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诗眼”题型 、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认为 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争”字写得好。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争”为“争夺”之意。 ()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 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 ()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提问:这首

9、诗第八句中的”惟“字可否换成”还“字?请 简述理由。 答:()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惟“字不能换成”还“字。 “惟”为“单单;只”之意。 用“惟”字突出描绘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 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下面 ,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点出换成字的不好。 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

10、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拓展: 问:尾联中的“恨”字,有的版本写作“悔”字,你认为“恨” 与“悔”哪个更好?请从表达主旨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恨”字更好。 “恨”即“遗憾”之意。 因为这首诗描摹了诗人被流放渡海时观赏到奇绝的海 天美景、领略到独特的海南风情的场景。 抒发诗人虽被流放却不遗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豁达 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 ()点出换成字的不好。 “悔”指“后悔”,诗人是被贬而非主动到海南,无 从后悔,用“悔”不符合诗意。 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