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9章 意志与教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751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第9章 意志与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心理学第9章 意志与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心理学第9章 意志与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心理学第9章 意志与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心理学第9章 意志与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9章 意志与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9章 意志与教学.(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意志与教学 请欣赏;一个护士的故事故事 你感觉片中人具有何种品质? 【目的要求】 了解:意志概述;意志品质。意志 行动中的挫折 理解:意志行动过程、意志行动心 理结构 掌握:良好意志品质培养 【重点与难点】 意志品质、意志行动过程、 意志行动中的抗挫能力培养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关于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自觉地确 定目的,并根据 目的调节支配自 己的行动,克服 各种困难实现预 定目的的心理过 程。 它的特征 1.自觉目的性 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克服内外部困难 名人论意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东坡 人的意志是不是自由的? 行为主义者华生:人的行为完

2、全是由外界刺激 所决定的。 唯意志论者:叔本华(ASchopenhauer,1788 1860)和尼采(FNietzsche,18441900 ):人的意志行为是不受任何东西约束的,可 以绝对自由,为所欲为。 前者是极端的机械论,后者是极端的唯心论。 这两种见解都是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但又是不 自由的。 一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 意愿自主地选择目的,发动或制止某种行动, 按某种方式、方法行事; 另一方面:人的一切愿望、一切行动都必须符 合客观规律,否则,将一无所成。 恩格斯:“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 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 地使自

3、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因此, 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 的那种能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3154页。) 一个人掌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越多 ,越善于运用客观规律,他对世界的改造也就 越主动、越自由。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又依赖于 人的主观努力,即需要勤奋地学习,勇敢地探 索,不断地实践。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认识活动是意志行动的前提; 意志也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的意志,成为意志 的动力;消极的情感也可以成为人的意志 的阻力,它会削弱人的意志,阻碍人去实 现原定目标,使意志行动半途而废。 意

4、志 与 情 感 意 志 与 认 识 第二节 意志的规律 一、采取决定阶段 (一)动机与动机冲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 动力。 需 要 动 机 意 志 行 动 动机体系不断变化发展 1.随年龄增长,活动范围扩大,需要增 加,动机更复杂; 2.不同年龄段的主导动机不断变化; 3.动机体系在教育、环境影响下得到改 造,随个性改变而变化。 动机体系中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 1.简单意志行动动机单一直接过渡到行 动,不存在动机冲突。 2.复杂意志行动中,活动动机复杂多样 ,容易产生各种冲突。 3.复杂意志行动中,常发生根本性动机 冲突。 1.动机与动机冲突 目的与动机的冲突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

5、突 3趋避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解决冲突的建议: 以正确的动机为基础,不要患得患失 ; 郑重思考,面对现实,权衡利弊,分 清远近主次; 保持镇定自若、愉快和乐观的情绪; 2.目 的 的 确 立 活动目的: 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目的选择与确定与个人的抱负水平有关。 抱负水平是个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对自己所能 达到的成就目标的期望或主观估计。 形成适度的抱负水平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价 值原则 可行原则 超限原则 3.行动方法与策略的选择 影响因素: 1.个体意识和智力的差异,影响方法与策略水平; 2.动机冲突的解决也影响行动手段、方法和策略 的选择; 3.个人的知识经验丰富与否。 采取决

6、定阶段 4计划的制定 信心、勇气、恒心、执行监督 合理的道德标准对行动方案作出决策 。 5决策的作出 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 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 二、执行决定阶段 克服困难 克服困难依赖的心理条件 1 .坚定的信心和世界观是高尚动机的基础, 也是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 2.目的是否明确,适当和切实可行; 3.对行动胜利美好前景的憧憬, 对失败招致的严重后果的认识; 4.防止机械刻板; 5.首先争取局部的胜利。 经受成败考验 第三节 意志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自觉性 有自觉性的人能自觉地、独立地、主动 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为实现预定目 的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力量

7、。不拒绝一切有 益的建议而能倾听和接受意见中的合理的 部分。 易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案 例 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由于反 对当时权重势大的教皇统治,被教皇 罗织罪名,判处终身放逐。在他逝世 前五年,当局曾宣布,若他当众认罪 ,可允许回国。但丁为不使自己的清 白遭受玷辱,断然拒绝。他说:“一心 循着你自己的道路走,让人家随便怎 样去说吧!”这句为马克思十分欣赏的 名言,显示出一种高度独立的意志特 征。 受暗示性 伊索寓言:一个人牵了一头驴,和他的 儿子一起去赶集,走到半路,他听有人议论:“真是 一对傻瓜,有驴都不知道骑。”于是他赶紧让儿子骑 上驴,自己在前面牵驴。不一会儿,又听见有人

8、议论 :“好个溺爱孩子的糊涂家长,儿子年轻力壮反而骑 驴?父亲年卖力衰反而徒步,儿子也是个不孝顺的人呢 !”于是,他又急忙让儿子下来牵驴,自己骑驴。可 是,走了一程,又听到有人议论:“真是个狠心的家 伙啊!让小小年纪的儿子走路,他倒舒舒服服地骑在 驴上。”他左右为难,忽然灵机一动,他决定父子俩 都骑上毛驴。可是,没想到,路上又传来愤怒的斥责 声:“你们是想把驴子压死吗?也太会欺负这不会说 话的哑巴了!”最后,苦恼的父子竟然满头大汗地抬着 驴子去赶集了。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个性,工 作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独创性。 1提高学生对意志行动意义的认识 2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性 3树立理想和目标

9、4帮助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目的、克 服惰性、增强毅力 自觉性的培养 一、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果断性 具有果断性的人往往善于捕捉时机,当机立断,关键 时刻决不犹豫、不退却。危急情景下,明辨是非,并 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能够清醒 地、全面地而又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及其达到的方 法和所作决定的重要性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反之,优柔寡断和冒失。不能深思熟虑,只凭一 时冲动匆忙作出决定,有时不计后果。冒失的人懒于 思考和情绪紧张,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后果。 案例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他头脑清醒 ,感觉敏锐,感情丰富,但由于他过分地 耽于思索而怯于行动,结果错失多次良机 ,终难实现替父

10、报仇的夙愿。 (三)自制性 n善于控制自己情感,支配自己言行。 n主要表现为:(1)善于促使自己去执行 已经采取的决定,并克服不利因素;(2 )善于克服盲目冲动行为和克制自己的 困惑恐惧、慌张、厌倦和懒惰等消极情 绪。 自制力的强弱取决于对行动目的的社会 意义的认识。认识越清,自制力就愈强 。 在公共汽车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名 青年乘客在买车票时,将钞票丢在地上, 售票员虽然对这种不尊重人的挑衅行为十 分厌恶和反感,但她并未动怒,而是弯腰 捡起钞票,微笑着递给那位青年一张车票 ,使那位青年羞愧万分。事后,那位青年 乘客写信到公共汽车队表扬女售票员并承 认了自己的错误。 思考: 女售票员的行

11、为体现了她具有什么样的 意志品质? (四)坚韧性 坚持性是指在行动中,百折不挠地克服 困难,为实现预定的目的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具有 坚持性的人善于抵制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 干扰。他们不仅能顺利完成轻易而感兴趣的工作,而 且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已经开展的,甚至是枯燥无味 的工作,也决不半途而废,在坚持目的性的原则下, 灵活地改变达到目的的手段,努力做出优异的成绩。 顽固性或执拗。追求的是不合理的或根本不可能 达到的目标。至明知行不通,也要坚持己见 案例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 完成的,有一段时间,他天天在大英博物馆阅 览室的一个固定座位上读书,每当他发现有价 值的材料时,他便

12、兴奋地用脚跺一下地,结果 天长日久,那块水泥地面上竟留下明显的一条 沟,它是马克思坚韧意志的见证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历时4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27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27年 歌德写浮士德用60年 想 一 想 有朋友请你吸烟、喝酒, 甚至叫你尝试毒品,你能 克制自己,加以拒绝吗? 你会怎么做? 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 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珍惜、尊重、执行、努力争光。义务感 和荣誉感 坚决执行业已采取的决定 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 塑造健康的人格 通过适当挫折教育,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一)什么挫折? 3、挫折行为 是人

13、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 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 一种情绪状态。 挫折包含的三层涵义: 1、挫折情境 2、挫折认知 意志行动中的挫折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二)挫折产生的机制(二)挫折产生的机制 需 要行 为动 机实现目标 实现新目标 克服障碍 调整目标无法克服 挫折反应 无法调整 挫折认知挫折情境 谈迁与国榷 谈迁是我国明清之际的历史学家 ,从28岁始撰写明代编年史国榷 ,历时27年,六易其稿,这部108卷 500万字的巨著终于大功告成。然而, 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夜里,谈迁家 中被盗,他的书稿也被偷走了!谈迁 遭此打击,肝胆欲碎,不禁老泪纵横 :“噫,吾力殚矣!”。但谈迁并未就

14、此沉沦,而是迅速从打击中挺立起来 ,“吾手尚在,宁遂已乎!” 他满怀悲 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再一 次完成传世巨著。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自然条件的原因(天灾、疾病) 社会条件的原因(政治、经济、文 化、道德、宗教、法律、风俗习惯等) 个体生理原因 (身体、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 ) 个体心理原因 挫折原因 自我估计不当 抱负水平过高 动机冲突 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 (四)挫折反应 1、理智反应: (1)反复尝试、达到目标。不气馁,克 服困难,采取多种行为或同一行为是其 特征。 (2)调整目标 (3)改变目标 (四)挫折反应 (1)攻击 (2)冷漠 (3)退

15、行(4)固执 (5)焦虑 直接攻击 转向攻击 2、非理智反应: (6)逃避 (五)抗挫心理防御方式 1、合理化作用(文饰作用) 2、压抑作用(否认) 3、投射作用 4、替代作用 5、反向作用 6、幽默作用 性质:自无意识我防御机制、有意识自我调节机制p140。 合理化,亦称作“文饰作用”。用一种自 我能接受、超我能宽容的理由来代替自 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酸葡萄式的 合理化、甜柠檬式的合理化 压抑作用。个体将意识所不能接受的欲 念、情感、冲动经验和记忆放逐到潜意 识中去,是指不被意识所知觉,以避免 产生焦虑、恐惧、愧疚的过程。 潜意识地否定某种痛苦的现实或重新 解释有关某个人痛苦的事实,以减少内 心的焦虑和痛苦。 否认作用 投射作用 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 绪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投映于外界事 物或他人身上,进而造成认知上的影响 。 望子成龙 替代作用 因为满足需求和动机的管道受到了阻碍,所以 转换到另一较安全或可行的目标上。 收集暗恋的人的物品聊以自慰、爱屋及乌” “老吾老幼吾幼” 找一个很类似前任的伴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