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_08.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84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_08.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_08.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_08.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_08.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_08.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_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_08.(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章内容 (1) 利用MATLAB实现串联频率校正的三种方法; (2) 利用MATLAB实现系统状态反馈的两种方法; (3) 利用MATLAB实现系统状态观测器的两种方法; (4) 利用MATLAB实现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5) 利用MATLAB实现系统的解耦; (6) 利用MATLAB实现状态反馈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 的设计; (7) 利用MATLAB实现输出反馈的线性二次型的最优控制 。 第8章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 并联校正 局部闭环传函 优点:高灵敏度 高稳定度 2 20 -60 -40 -20 60 40 0.001 0.1 1 0.01 -80 -40 -20

2、 -40 820 3 4 控制系统的设计,就是在系统中引入适 当的环节,用以对原有系统的某些性能进 行校正,使之达到理想的效果,故又称为 系统的校正,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系统校 正方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 5 8.1 频率法的串联校正方法 应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校正,其目的是改 变系统的频率特性形状,使校正后的系统频率 特性具有合适的低频、中频和高频特性以及足 够的稳定裕量,从而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是带有单 零点与单极点的滤波器,若其零点比极点更靠 近原点,则称之为超前校正,否则称之为滞后 校正。 6 8.1.1 基于频率响应法的串联超前校正 1.超前校正装置的特

3、性 设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其频率特性为 7 (1) 极坐标图 超前校正装置的极坐标图如 图8-2所示。 当0变化时,Gc(j) 的相位角 0,Gc(j)的轨迹为 一半圆,由图可得超前校正的最 大超前相位角m为 (8-3) 令 可得对应于最大相位角m时 的频率m为 8 (2) 对数坐标图 超前校正装置的对数坐标图如 图8-3所示。 当 由此可见,超前校正装置是一 个高通滤波器(高频通过,低频 被衰减),它主要能使系统的瞬态 响应得到显著改善,而稳态精度 的提高则较小。越大,微分作 用越强,从而超调量和过渡过程 时间等也越小。 9 2.串联超前校正方法 超前校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其相位 超

4、前效应来改变频率响应曲线的形状,产生 足够大的相位超前角,以补偿原来系统中元件 造成的过大的相位滞后。因此校正时应使校 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位角出现在校正后系统 的开环剪切频率(幅频特性的交接频率)c处 。 10 利用频率法设计超前校正装置的步骤: (1)根据性能指标对稳态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2)利用确定的开环增益k,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 并求出其相位裕量r0和幅值裕量kg; (3)确定为使相位裕量达到要求值,所需增加的超前相位 角,即r -r0+.式中 r为要求的相位裕量,是考虑 到系统增加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后系统的剪切频率要向右移 而附加的相位角,一般取=515; (4

5、)令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位角=,则由下式 可求出校正装置的参数; 11 (5)若将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位角处的频率作为 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则有 即 或 由此可见,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幅值等于 -20lg(-10lg )时的频率即为c; 12 (6) 根据=c,利用下式求参数T (7) 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检验性能指 标是否已全部达到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可 增大值,从第三步起重新计算。 13 例8-1 设有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20(1/s),相位裕量 r50度,幅值裕量kg10dB,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 解 根据 可求出k =40,

6、即 根据串联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可编写以下m文件。 ex8_1.m 14 执行后可得如下结果及图8-4所示曲线 num/den = 0.22541 s + 1 - 0.053537 s + 1 num/den = 9.0165 s + 40 - 0.053537 s3 + 1.1071 s2 + 2 s 校正前:幅值裕量=Inf dB,相位裕量=17.9642 校正后:幅值裕量=Inf dB,相位裕量=50.7196 15 图8-4 超前校正装置及校正前后系统的伯德图 16 8.1.2 基于频率响应法的串联滞后校正 1.滞后校正装置的特性 设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 函数为 其频率特性为 17 (1

7、)极坐标图 滞后校正装置的极坐标图 如图8-6所示。由图可知,当 =0变化时,Gc(j)的 相位角0,Gc(j)的根轨 迹为一半圆。 同理可求得最大滞后相 位角和对应的频率分 别为 18 (2)对数坐标图 滞后校正装置的对数坐标图如图 8-7所示 由此可见,滞后校正装置是一个低 通滤波器(低频通过,高频被衰 减),且越大,高频衰减越厉 害,抗高频干扰性能越好,但使响 应速度变慢,故滞后校正能使稳态 得到显著提高,但瞬态响应时间却 随之而增加,越大,积分作用越 强,稳态误差越小。 19 2.串联滞后校正方法 滞后校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高频段造成幅值衰减, 降低系统的剪切频率,以便能使系统获得充分

8、的相位裕量 ,但应同时保证系统在新的剪切频率附近的相频特性曲线 变化不大。 利用频率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的步骤: (1)根据性能指标对稳态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开环增 益k; (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并求出其相位裕量r0和幅值裕量kg; 20 (3)如未校正系统的相位和幅值裕量不满足要求,寻 找一新的剪切频率c,在c处开环传递函数的相位角应 满足下式 Go(jc)= -180+ r + 式中 r为要求的相角裕量,是为补偿滞后校正装置的 相位滞后而附加的相位角,一般取=512; (4) 为使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的相位滞后影响较小(一 般限制在512),m应远离c,一

9、般取滞后校正装置 的第一个交接频率:1=1/T=(1/51/10)c(即mc ),此时有|Gc(jc)|=-20lg。1取得愈小,对系统的 相位裕量影响愈小,但太小则校正装置的时间常数T将 很大,这也是不允许的; 21 (5)确定使校正后系统的幅值曲线在新的剪切频 率c处下降到0dB所需的衰减量20lg|Go(jc)| ,并根据 20lg |Go(jc)Gc(jc)|20lg |Go(jc)|-20lg=0 即 =|Go(jc)| 求出校正装置的参数; (6) 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检验性能指标 是否已全部达到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可增大 值,从第三步起重新计算。 22 例8-2 设有一单

10、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5(1/s),相位裕量 r400,幅值裕量kg10dB,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 解 根据 可求出k=5,即 23 根据串联滞后校正的设计步骤,可编写以下m文件。 ex8_2.m 24 执行后可得如下结果及图8-8所示曲线。 num/den = 8.3842s + 1 - 59.7135s + 1 num/den = 41.9208s+5 - 14.9284s4+74.8918s3+60.9635s2+s 校正前:幅值裕量= -3.8573e-015 dB,相位裕量 =7.3342e-006 校正后:幅值裕量=15.8574dB,相位裕

11、量=40.6552 25 图8-8 滞后校正装置及校正前后系统的伯德图 26 8.1.3 基于频率响应法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1.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特性 设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上式等号右边的第一项产生超前网络的作 用,而第二项产生滞后网络的作用。 27 (1) 极坐标图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极 坐标图如图8-9所示。 由图可知,当角频率 在00之间变化时, 滞后- 超前校正装置起着相位滞后 校正的作用;当在0 之间变化时,它起着超前校正 的作用,对应相位角为零的 频率0为 28 (2)对数坐标图 滞后-超前校正 装置的对数坐标 图如图8-10所示 。从图可清楚看 出,当00时 滞

12、后-超前校正装 置起着相位滞后 校正的作用;当 0A=-2 -1 1;1 0 1;-1 0 1; b=1;1;1; rc=rank(ctrb(A,b); p=-1,-2,-3; K=acker(A,b,p) 结果显示 K= -1 2 4 42 对于多变量系统的极点配置,MATLAB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也给出了函数place( ), 其调用格式为 K=place(A,B,P) 例8-5 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求使状态反馈系统的闭环极点为-2,-3, (-1j3)/2的状态反馈阵K。 43 解 MATLAB程序为 ex8_5.m 执行后得 K= 32.5923 65.6844 58.8332 46.

13、6557 55.4594 111.8348 103.6800 81.0239 44 2.部分极点配置 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有时没有必要去 对所有的极点进行重新配置,而只需对其 中若干个极点进行配置,使得其他极点保 持原来的值,例如若系统开环模型是不稳 定的,则可以将那些不稳定的极点配置成 稳定的值,而不去改变那些原本稳定的极 点。作这样配置的前提条件是原系统没有 重极点,这就能保证由系统特征向量构成 的矩阵是非奇异的。 45 假设xi为对应于i的特征向量,即A xi =i xi,这样可 以对各个特征值构造特征向量矩阵X=x1,x2,xn,由前 面的假设可知X矩阵为非奇异的,故可以得出其逆阵T=

14、X-1 ,且令T的第i个行向量为Ti,且想把i配置到i的位置, 则可以定义变量ri=(i-i)/bi,其中bi为向量Tb的第i个 分量,这时配置全部的极点,则可以得出状态反馈阵 特别地,若不想对哪个极点进行重新配置,则可以将 对应的项从上面的求和式子中删除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状态 反馈阵,它能按指定的方式进行极点配置。 46 例8-6对于例8-4所示系统,实际上只有一 个不稳定的极点1,若仅将此极点配置到 -5,试采用部分极点配置方法对其进行。 解 MATLAB程序为 ex8_6.m 执行后得 K= 1.5000 -1.5000 -6.0000 47 8.2.2 状态观测器 1.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极点配置是基于状态反馈,因此状态x必须可 量测,当状态不能量测时,则应设计状态观测 器来估计状态。 对于系统 若系统完全能观测,则可构造如图8-12所示的状 态观测器。 48 49 由上图可得观测器的状态方程为 即 其特征多项式为 f(s)=|sI-(A-LC)| 由于工程上要求能比较快速的逼近x,只要 调整反馈阵L,观测器的极点就可以任意配置 达到要求的性能,所以,观测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