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80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本专题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 2,在这些时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曲折发展 19世纪70年代前后 1895年 1912年 1919年 1927年 1936年 1949年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细致观察民族工业发展史 问题探究: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荣氏家族企业(18961949)的兴衰发展史 18601895187019141912192719191936 1945 1949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史 夹 缝 产 生 初 步 发 展 短 暂 春 天 发 展 较 快 日 益 萎 缩

2、 陷 入 绝 境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 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 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 -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按照自己 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 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和近代民族 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中国资本 主义产生的背景 。 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处于 主导地位 明朝中后期至鸦战争前夕,中国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 主导地位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经济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 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 端,中国在外

3、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 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上海英商耶松船厂 材料1、该厂由英商佛南于同治四年(1865)创办于上海虹 口。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第二年 即升至 21%。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1 辑 上册。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 “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 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洋 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 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东南沿海的传统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的打击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通过什么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材料注重指出哪一手工业部门所受到的打

4、击? 材料一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3: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 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 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 万金,且递增已” 近代中国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 结合材料回答: 1.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民生产农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什 么? 2.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以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 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5、 (1)原因: (2)过程: 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加快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表现: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农村、城市手工业破产 (耕织分离) 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 “买办”(葡萄牙语的音译)原指欧洲殖民者在当地雇佣 的中间人和代理人。鸦片战争后,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设 立洋行,雇佣通晓外语、熟悉商情、有一定实力的中国商 人代办进出口业务(推销商品,收购原料),这些人习惯上 被称之为“买办”。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外商企业的出现 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家庭

6、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标志) (2)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3)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4)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背景 1、原因: 2、表现: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外商企业的出现 洋务企业 (1 1)鸦片战争前夕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 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 “男耕女织男耕女织” ”的的 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 2)鸦战后鸦战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中,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中 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国手工棉纺织

7、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 解体。解体。 (3 3)从从1919世纪世纪6060年代起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自然经济解体的速 度进一步加快。度进一步加快。 (4 4)甲午战争以后甲午战争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 然经济。然经济。 自然经济解体过程自然经济解体过程 (4)影响: 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商 品市场。农民、手工业者的破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 动力市场 -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压迫 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客观上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有利条件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现 中国买办和

8、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具体变化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机遇灾难 谁看到了这些机遇,采取了什么措施? 上海英商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于同治四年 1865)创办于上海虹口。它长 期租用浦东的两个船坞,下设 若干分厂 其第一年度纯 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 第二年即升至 21%。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 料第 1 辑上册,第 2636 。 还是洋 人会挣 钱啊! 我也要买机器, 建厂子,雇工人 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好高的利润,

9、 比经商强! 自己投资,这 利润不就是 自己的了!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 2、主张和目的 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 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 4、实践 活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60年代起,以“自强”为旗号) 中央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70年代起,以“求富”为旗号) 建立近代海军(70年代起,创三支海军) 地方 清政府内外交困,陷入统治危机,清政 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发起洋务运动。 6.洋务的评价 局限性 只是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上的落后性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10、 进步性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的瓦解起了推动作用。 5.洋务的结局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从 而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抓住机遇 促发展 还有谁也看到了这些机遇,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 一部分手工工场主 投资创办近 代工矿企业 采用机器生产,转变 为近代工矿企业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途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

11、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时间: 地点: 途径: 代表: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企业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条件: 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阶段,为什么创办民 族工业的多是官僚和地主? 提示: 1.最早与西方侵略者打交道,深受各种不平等条约 刺激,看到了中西方之间的巨大差距,创办近代民 族工业,希望实现国富民强; 2.他们拥有地租和高利贷剥削收入,具有投资的资 金; 3.新式工业能带来较优厚的利润。 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大都分布于

12、哪些 地区?分析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时间: 地点: 途径: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 c.便于引进 机器 d.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 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你所创办的企业在发展 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阻力?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 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 人”,但自身的技术 力量还很薄弱,“发 动机系英国造”。到 80年代,受外商企业 的排挤,发昌机器厂 日趋衰落。后来,被 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 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 90年代初,天津武

13、举李福明在 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每天 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 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 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 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 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 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 粉厂被迫关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存在了 哪几种类型的经济? 除原有的自然经济外,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 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继承性。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继承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它。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而

14、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 提下,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 来的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 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思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思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 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时时 间间 新 设设 厂 矿矿 总总 数 投资总资总 额额(万 元) 平均 每年 新设设 厂矿矿 数 每年 投资资 额额( 万元 ) 1895 1913 549 1202.9530- 31

15、 63.31 19世纪70 年代-甲午 50 470 2 20 战争前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次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材料一:甲午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总投资为二 亿到三亿美元,战后则急剧增加,从战争结束到1902 年,投资总额达十五亿美元。 材料二:1895年底,清政府批准各省设立商务局,“官 为设局,一切仍听商办”。1898年颁布“振兴工艺给奖 章程”十二条。在1904年颁布商律及公司注册试办章程 等。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 略的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资本输出为主 据材料二,说明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政策发生转变的 原因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据上述材料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有利条件。 列强争相对华投资,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放宽 民间办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 据统计,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