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计价方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59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计价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建筑工程计价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建筑工程计价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建筑工程计价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建筑工程计价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计价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计价方法.(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建筑工程计价方法 建筑工程教研室 第一节 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和步骤 一、建筑工程计价的依据 1、经过批准和会审的全部施工图设计文件 2、经过批准的工程设计概算文件; 3、经批准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或施工组织 设计; 4、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或计价规范; 5、单位估价表或价目表; 第一节 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和步骤 一、建筑工程计价的依据 6、人工工资单价、材料价格、施工机械台 班单价; 7、建筑工程费用定额; 8、造价手册; 9、工程承发包合同文件。 第一节 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和步骤 二、建筑工程计价的步骤 1、收集计价的基础文件和资料; 2、熟悉施工图; 3、熟悉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和施工现场情况

2、4、合理划分工程项目; 5、正确计算工程量; 第一节 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和步骤 二、建筑工程计价的步骤 6、 进行消耗量计算; 7、计算各项费用;(实物法、单价法) 8、编制说明、填写封面; 9、复核、装订、审批。 一 、工程量 : 根据设计图纸规定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 的尺寸、数量 ,以及构件设备的明细表等, 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单位计算出来的工程 和结构构件的数量。 作用和依据 第二节 工程量计算 (一)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总则 1、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一般工业与民用 建筑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计价活动中的 工程量计算,应依据本规则。 2、本规则可与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 量定额配套使用。除第八章有综

3、合项外, 全部定额项目都为单项。 二、工程量计算的要求和步骤 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总则 3、工程量计算除依据本规则及山东 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有关规定外,尚 应依据以下文件: (1)经审定的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说明。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 措施方案。 (3)经审定的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文件。 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总则 4、本规则的计算尺寸,以设计图纸表 示的尺寸或设计图纸能读出的尺寸为准。 (1)以体积计算的为立方米(3)。 (2)以面积计算的为平方米(2)。 (3)以长度计算的为米()。 (4)以重量计算的为吨或千克(t或kg) (5)以件(个或组)计算的为件(个或组) 建筑工程量计算规

4、则总则 6、汇总工程量时,其准确度取值: 立方米、平方米、米取小数点后两位; 吨取小数点后三位; 千克、件取整数。 (二)工程量计算的要求 : 1、计算宜采用表格形式,列出计算公式,便于审 查和核对; 2、计量单位:与定额字目里一致;(注意计算规 则里计量单位的含义) 3、严格按照定额计算规则规定,依据图纸尺寸计 算; 4、数字的准确性:中间数据小数点保留三位;汇 总时可用两位小数; 5、注意合理的计算顺序,以防漏算和重算 ; 6、工作底稿要整齐条理,数字清楚,数据准确; (三)工程量计算步骤: 1、计算基数 :四线两面。 2、编制构件统计表:门窗 、洞口、构件体积 统计表。 3、编制预制构件

5、加工委托计划。 4、计算工程量:按照一定的合理顺序计算。 5、计算其他项目。 6、工程量数据汇总整理。 三、工程量计算顺序: (一)单位工程工程量计算顺序: 1、按图纸顺序 2、按定额顺序 3、按施工顺序: 4、按统筹图计算: 5、按造价软件程序计算: 6、管线工程一般按特定的顺序计算。 (二)分项工程量计算顺序: 1、从图的左上角开始,顺时针方向计算。 2、按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 序计算 3、按图上注明的编号、分类依次进行计算。 4、按图纸上标注的轴线进行计算。 四、工程量计算方法: (一)工程量计算技巧: 1、熟记消耗量定额说明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2、准确而详细地填写工程内容;

6、3、结合设计说明看图纸; 4、统筹主体兼顾其他工程。 (二)工程量计算的一般方法: 1、分段法。如果基础断面不同或内外墙有不同 的墙厚等。 2、分层法。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各层楼的面积 不等时,或墙厚和砂浆标号不同时,应分层计算。 3、分块法。楼地面、天棚、墙面抹灰有多种材 料时,应分块计算。先算小块,最后用总面积(即室 内净面积)减去这些分块面积,即得较大的一种材料 的面积。复杂工程常遇到这种情况。 结合实际,灵活机动 4补加补减法。若建筑物每层的墙体总 体积都相同,仅底层多(少)一隔墙,则可先按 每层都没有(有)这一隔墙的相同情况计算,然 后补加(减)这一隔墙的体积。 5平衡法和近似法。当工

7、程量不大或图 纸复杂难以正确计算时,可采用平衡抵消或近 似计算法计算。 五、运用统筹法 原理计算工程量 (一)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原理 统筹法是一种用来研究、分析事物内部 固有规律及相互间依赖关系,从全局的角度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明确工作重心,以提高 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科学管理方法。 (二)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基本要点 1、统筹程序,合理安排 2、利用基数,连续计算 3、一次算出,多次使用 4、结合实际,灵活机动 三、统筹图的编制 通过图示的箭杆和节点展示出工程量 计算顺序,以及各分项工程量之间的共性 和个性关系,一次连续进行 四、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步骤 1基数计算。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 考虑分层选

8、定线、面,准确计算。 2构件计算。包括门窗、混凝土构件 、金属构件。按不同构件的类型、设置部位 计算其相应工程量。 3线面工程量计算。按照统筹图或统 筹顺序计算表、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计算与 线、面相关的分项工程量。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步骤 4零星项目工程量计算。将既不属于构 件又与线、面无关的工程内容按现行定额 列项计算。 5工程量汇总。将上述计算的工程量 核定额分项工程的划分和定额编排进行归 类、汇总。 统筹法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基数一定要准确,要善于选择和确定 基数,否则影响面较大。 基数常常是若干个,不能理解只有三 线一面四个基数。由于基数增多,相应的 算式也增多。 统筹法计算时,

9、应注意以下问题: 在主导线上斜线发射较多处的连算 项目,也要注意准确性,因为它的影响面 也较大。 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还要结合 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灵活机动地 计算工程量 结 束 1、统筹程序,合理安排 工程量计算程序的安排是否合理,关系 着预算工作效率的高低快慢。 举例:卷材防水屋面 按施工顺序和定额顺序: 屋面保温层(长宽平均厚) 屋面防水层(长宽) 按统筹法计算程序: 屋面防水层(长宽) 屋面保温层(长宽平均厚) 2、利用基数,连续计算 一、一般线面基数的计算 L外中一建筑平面图中外墙中心线间中心线的 总长度。 L外边一建筑平面图中外墙外边线的总长度。 L内净一建筑平面图中内墙净长

10、度。 L垫净一建筑平面图中内墙垫层(或基础)净 长度 利用基数,连续计算 S底建一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 S房心一建筑平面图中房心净面积。 利用基数,连续计算 二、偏轴线基数的计算 当轴线与中心线不重合时,可以根据 两者之间的联系,计算各基数。 三、基数的扩展计算 某些工程项目的计算不能直接使用基 数,但与基数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 利用基数扩展计算。 3、一次算出,多次使用 就是把在工程量计算中,凡是不能用 线、面基数进行连续计算的项目,预先集 中一次算出,汇编成土建工程量计算手册 ,共计算工程量时使用,根据设计图纸中 有关项目的数量,乘以手册的有关数量或 系数,得出所需要的分项工程量。 一

11、般线面基数举例 一般线面基数举例 解: L外中=(4.002+4.50)2=25.00m L外边=(8.24+4.74)2=25.96m 或L外边= L外中+墙厚4 =25.00+0.244=25.96m L内净= 4.50-0.24=4.26m 一般线面基数举例 S底建=8.244.74=69.06 S房心=(4.002-0.242)(4.5-0.24) =32.04 或S房心=(4.00-0.24)(4.50-0.24)2 =32.04 偏轴线基数举例 偏轴线基数举例 解:L外边= (7.80+5.30)226.20m L外中=(7.80-0.37)2+(5.30-0.37)2 =24.7

12、2m 或: L外中 L外边-墙厚4 26.20-0.37424.72m L内净= 3.30-0.243.06m L垫净=L内净墙厚垫层宽 3. 060.37-1.501.93m 偏轴线基数举例 S底建= 7.805.30-4.001.50=35.34 S房心=(4.00-0.24)(3.30-0.24) +(3.30-0.24)(3.30+1.50-0.24) =25.46 或:S房心= S底建-S结 =35.34-24.720.37 -3.060.2425.46 基数的扩展计算举例 散水、女儿墙工程量计算 基数的扩展计算举例 解: L外边=(12.37+7.37+1.50)2=42.48m 女儿墙工程量: (L外边-女儿墙厚4)女儿墙高度 =(42.48-0.244)1.00=42.00 散水工程量:(L外边+散水宽4)散水宽 =(42.48+0.804)0.80=36.54 举 例 例 某工程需48根JL1基础梁。 解:(1)混凝土体积=480.94(查表) =45.12m3 (2)钢筋用量=4846.90=2251.20 6=480.4=19.20 8=489.8=470.40 10=487.40=1406.40 分 段 法 分 段 法 分 层 法 分 块 法 补加补减法 平衡法和近似法 作 业 P131 习题: 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