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部分-消化系统.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17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107 大小:10.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学部分-消化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解剖学部分-消化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解剖学部分-消化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解剖学部分-消化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解剖学部分-消化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学部分-消化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部分-消化系统.(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 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和肛门组成。 消化腺因其所在的部位不同,分为壁内腺和壁外腺。 壁内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肠腺和粘膜下腺 等。 壁外腺位于消化管壁之外,有导管通消化管,如肝、 胰和唾液腺等。 1 消化器官(一) 二、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一)粘膜: 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 (二)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 (三)肌层: 内环外纵平滑肌 (四)浆膜或外膜 三、腹腔分区 腹前部:沿左、右侧肋弓做一假想平面,平面以下的部分 叫做剑状软骨部。平面与膈之间又被正中矢面划

2、分为左肋 部和右肋部。 腹中部:位于两个横切面之间。通过两侧腰椎横突端部做 两个矢状面,又可将腹中部分为左、右髂部及中间的腰部 或肾部(上方)和脐部(下方)。 腹后部:位于第2个横切面与骨盆前口之间。腹中部的两 个矢状面向后延续,把腹后部分为左、右腹股沟部和中间 的耻骨部。 四、体腔与浆膜腔 体腔包括胸腔、腹腔和骨盆腔: 胸腔:由胸廓围成的腔洞,胸廓外表面被以皮肤, 内有心、肺、气管、食管和血管。 腹腔:位于胸腔的后方,与胸腔之间以膈为界。内 有胃、肠、胰、肾、输尿管、卵巢、输卵管和子宫(部 分)等。 骨盆腔:荐骨岬、髂骨和耻骨前缘组成的骨盆。前 口与腹腔相通,后口由尾椎、髂骨、荐结节阔韧带和

3、坐 骨弓围成。骨盆腔内有直肠、输尿管和膀胱,公畜有输 精管、尿生殖道骨盆部和副性腺,母畜有子宫(后部)和 阴道。 浆膜腔:体腔内衬有一层光滑、透明的薄膜(由间皮 细胞组成),称为浆膜。 贴在体壁内表面的部分,叫做浆膜壁层。包在内脏 各器官外表面的部分,称为浆膜脏层。存在于壁层和脏 层之间的腔隙为浆膜腔。 腔内有少量浆液,以减少器官在活动时的摩擦。在 胸腔内的浆膜称为胸膜,在腹腔和骨盆腔内的浆膜称为 腹膜。由胸膜或腹膜壁层和脏层围成的腔隙分别称为胸 膜腔(左、右各1个)和腹膜腔(1个)。 一、口腔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口腔的前壁为唇, 两侧为颊,背侧壁是硬腭,底面有舌附着。口腔 后接咽的口咽部

4、。唇、颊与齿(齿弓)、齿龈之间 称为口腔前庭,齿弓以内的部分称为固有口腔。 口腔内表面有粘膜被覆 。 消化器官(二) 唇分上唇和下唇,其 游离缘共同围成口裂,粘 膜深层有唇腺,腺管直接 开口于唇粘膜表面。口唇 有神经末梢,较敏感。 牛唇短而厚,不灵活 ,上唇中部和两鼻孔之间 的无毛区,称为鼻唇镜, 表面有唇腺分泌的液体。 (一)唇 马的上唇灵活, 是采食的主要器官, 下唇短厚,其后下方 有一明显的丘形隆起 ,称为颏。 猪的颊部较短, 口裂大,唇的活动性 小,上唇与鼻连在 起构成吻突,有掘 地觅食作用。 (二) 颊 颊位于口腔两侧,主要是颊肌,外被皮肤, 内衬以粘膜,在颊肌的上缘和下缘均有颊腺,

5、颊 腺管和腮腺管直接开口于颊粘膜表面。 (三) 硬腭 硬腭构成固有口 腔的顶壁,向后与 软腭相延续。硬腭 粘膜层厚而坚实, 粘膜下层有丰富的 静脉丛。硬腭正中 有一条腭缝,腭缝 两侧有多条横行腭 褶。 (四) 口腔底和舌 口腔底 口腔底大部分被舌占据。口腔底的前部, 舌尖下面有一对突出物称为舌下肉埠,为下颌腺管的开 口处。猪无舌下肉阜。 舌由舌骨、舌肌和舌粘膜构成。舌肌属横纹肌,肌 纤维走向不一,所以舌的运动灵活。舌粘膜表面有多种 乳头,丝状乳头和锥状乳头(牛)起机械作用,轮廓乳 头、菌状乳头和叶状乳头为味觉乳头,乳头内有味觉感 受器味蕾,以辨别食物的味道。 舌可分为舌尖,舌体和舌根3部分:

6、舌尖:为前端游离部分,活动性大 舌体:位于左、右列臼齿之间、附着于口腔底壁的部 分。在舌尖与舌体交界处的腹侧有一条与口腔底相连的 粕膜褶,称舌系带。 舌根:为附着于舌骨的部分,与软腭间构成咽峡。 马舌较长,舌尖扁平,舌体较大; 猪的舌乳头与马的相似。 牛舌舌尖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器官,舌根和舌体较宽厚 ,舌背后部有一椭圆形隆起,称为舌圆枕。 (五) 齿和齿龈 1、齿 位于切齿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齿槽内,由于齿 排列成弓状,故分别称为上齿弓和下齿弓。具有 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的作用。 (1)齿的名称:根据齿的位置和结构特征,可分为切齿 ,犬齿和颊齿(臼齿)。颊齿又可分为前臼齿和臼 齿。切齿由内向外

7、依次称为门齿、中间齿和隅齿。 (2)乳齿和恒齿:幼畜初生的齿叫乳齿,到一定年龄, 除犬齿及臼齿外,切齿及前臼齿均先后脱换为恒齿 或永久齿。 (3)齿的分部: 齿冠:露在齿龈以外的部分。 齿根:埋于齿槽内的部分。 齿颈:齿龈包围的部分。马的乳切齿齿颈明显而恒 切齿则不明显。 (4)齿的结构:齿主要由齿质构成,位于齿腔周围,坚硬 ,呈黄白色。在齿冠部分的齿质外面被覆有光滑而坚硬的 乳白色釉质,起保护作用。齿根的末端有孔通齿腔,齿腔 内的血管、神经与结缔组织一起称为齿髓。 (5)齿的分类: 家畜的齿可分为长冠齿和短冠齿: 马的切齿和臼齿、牛的臼齿齿冠长,除了露在外 面的一部分外,还有一部分埋在齿槽内

8、,齿冠可随磨 损而不断向外生长,称为长冠齿。在齿冠的磨面上, 可见釉质形成大小不同的嵴状褶,使磨面凹凸不平, 这样有助于草类食物被磨碎。 猪齿和牛的切齿齿冠短,叫做短冠齿,可明显地 区分为齿冠、齿颈和齿根3部分,无齿坎。 2齿龈 是包裹在齿颈周围和邻近骨上的粘膜及结缔组织,与 口腔粘膜相延续,呈粉红色。齿龈随齿伸入齿槽内,移行为 齿槽骨膜,将齿固着于齿槽内。 (六) 唾液腺 能分泌唾液的腺体叫唾液腺。 存在于唇、颊粘膜内的腺体属壁内腺,有唇 腺、颊腺和舌腺。 存在于口腔壁外,通过导管开口于口腔壁的 腺体属壁外腺,如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腮腺 管开口于与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 唾液具有浸润饲料,便

9、于咀嚼和吞咽,清洁 口腔及参与消化等作用。 1腮腺 位于耳的下方,下 颌骨后缘,为不正四边 形。腮腺管起于腺体前 缘,经下颌向前延伸, 至下颌骨血管切迹处绕 至面部,随同面动脉一 起沿咬肌前缘向上延伸 ,穿过颊肌,开口于颊 粘膜上的颊粘膜乳头。 2下颌腺 马的下颌腺呈月牙形,位于下颌骨内侧;其后部被 腮腺覆盖,下颌腺管在下颌支内侧前行,开口于舌下肉 阜。牛下颌腺发达,腺体下缘达下颌间隙与对侧腺体几乎 相接,呈V字形。 3舌下腺 马的舌下腺长而薄, 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 的粘膜下,舌下腺管有 30多条,均开口于口腔 底舌下粘膜褶上。牛的 舌下腺分上、下两部, 上部以许多小管开口于 口腔底,下部以

10、一条总 导管与下颌腺管伴行或 全并,开口于舌下肉 阜。 二. 咽和软腭 (一) 咽 咽为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公共通道,位于口腔 和鼻腔后方,喉和食管的上方,可分为鼻咽部、 口咽部和喉咽部。 牛的扁桃体窦大而深,内有扁桃体。 l. 鼻咽部 位于软腭背侧,为鼻腔向后的直接延续,前方有两个 鼻后孔通鼻腔,两侧壁上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 与中耳相通。马的咽鼓管在颅底和咽后壁之间出现膨大, 形成咽鼓管囊。 2口咽部 又称咽峡,位于软腭和舌根之间,前方由软腭、腭舌弓 (由软腭到舌根两侧的粘膜褶)和舌根构成的咽口与口相通 ,后方与喉咽部相通。其侧壁粘膜上有扁桃体窦以容纳扁 桃体,马无明显扁桃体窦,腭扁桃体

11、位于舌根与腭舌弓交 界处。 3. 喉咽部 为咽的后部,位于喉口背侧,上有食管口通食 管,下有喉口通喉。 咽是消化管和呼吸道的交叉通道: 吞咽时,软腭提起,隔开鼻咽部和口咽 部, 喉 头前移,关闭喉门,食物由口腔经咽入食管; 呼吸时,软腭下垂,空气经咽到喉或由喉经咽到 鼻腔。 (二) 软腭 软腭位于硬腭后方,为一含肌组织和腺体的粘 膜褶,前缘附着于腭骨水平部上;后缘凹入为游 离缘,称为腭弓,包围在会厌之前。软腭与舌根 相连的粘膜褶,称为腭舌弓;软腭向后与咽壁相 连的粘膜褶称为咽腭弓,牛的软腭比马的短而 厚。 马的软腭长,游离缘达于舌根。难以用口呼 吸。呕吐时,胃内容物易从鼻孔逆出。 三. 食管和

12、胃 (一) 食管 是连于咽和胃之间的肌质管。起自咽的后部、喉口 背侧。 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牛、马的食管在颈部起 始段位于喉和气管的背侧,向后方延伸,逐渐转到气管的 左侧,形成食管襻,到胸前口处又重新转到气管背侧进入 胸腔。食管入胸腔后,在纵隔内后行,经膈的食管裂孔进 入腹腔,沿肝的背缘与胃的贲门相接,食管壁内的食管腺 不属于消化腺。 (二) 胃 是消化管道中的膨大部分,具有收纳食物、 混合食物及分泌胃液等功能。胃壁因为肌肉发 达,空虚时能收缩变小,充满食物和水时可扩 大到原来的数倍。胃位于腹腔内,膈和肝的后 方,前端以贲门接食管,后端经幽门与十二指 肠相通。 1. 马胃: 单室胃,呈弯曲

13、的扁椭圆囊状,胃的腹 缘凸出称大弯,背缘短而凹入称小弯。壁面与 膈和肝相邻;脏面接大结肠、空肠和胰。胃的 左端膨大形成胃盲囊,是胃的最高点。 马胃粘膜分为有腺部和无腺部,无腺部的结 构与食管相似,缺消化腺,粘膜苍白,它占据整 个胃盲囊和幽门口以上的胃粘膜区。 腺部粘膜富有皱褶,呈红褐色或灰色,内有 丰富的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分布。幽门粘膜 形成一环形褶称为幽门瓣。 猪胃: 单室胃。胃大弯可达腹腔底壁,胃的左端大而圆凸 ,有一盲突称胃憩室。右端幽门部较细,在幽门处自小 弯一侧胃壁向胃的内腔凸出,呈一纵向长的鞍形隆起, 称为幽门圆枕,具有关闭幽门的作用。 猪胃粘膜的无腺部很小,仅位于贲门周围,呈

14、苍白 色。贲门腺区很大,由胃的左端达中间,呈淡灰色。胃底 腺区较小,沿胃大弯分布,呈棕红色。幽门腺区位于幽 门部,呈灰白色。 牛、羊胃: 牛、羊的胃为复胃或多室胃,由瘤胃(第l胃 )、网胃(第2胃)、瓣胃(第3胃)和皱胃(第4胃)组 成。前3个胃又称为前胃,粘膜面无腺体。仅皱 胃为有腺胃,也称真胃。 瘤胃 最大,占腹腔的34。瘤胃向左、右稍压扁,前后伸 长。左侧面贴腹壁称为壁面,右面与其他内脏相邻称为脏 面。瘤胃表面有明显的前沟、后沟、不太明显的左纵沟和 右纵沟。纵沟将瘤胃分成背囊和腹囊。前沟和后沟很深, 形成瘤胃房(前囊)及瘤胃隐窝(腹囊前端)、后背盲囊及后 腹盲囊。 在瘤胃胃壁的粘膜面,有

15、与其外表各沟相对应 的肉柱。肉柱由瘤胃胃壁环形肌束集中形成,在 瘤胃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瘤胃粘膜面上密布大小 不等的叶状、棒状乳头,瘤胃腹囊及盲囊中的乳 头密而大。肉柱上无乳头,粘膜层无腺体。 网胃 为一椭圆形囊 ,位于瘤胃的前 下方,向前后稍 压扁,与56肋 间相对。前方紧 贴膈,膈的胸腔 面邻心包和肺。 网胃粘膜面有蜂窝状褶,褶上密布波折乳 头。混杂于饲草中的金属异物易落入网胃底 部。由于胃壁肌肉强力收缩,尖锐的金属异物 会刺穿胃壁,造成创伤性网胃炎,并有可能刺 破膈进入胸腔,刺伤心包或肺。 瘤网胃口是由瘤胃房前部粘膜形成的褶状突起构成 (瘤网褶),可作为瘤胃和网胃的分界。 网瓣胃口位于瘤网胃口的右下方,与瓣胃相 通,在该口周缘的粘膜面上有数枚爪状乳头 ,常常极度角质化,呈棕黄色。 食管沟由两个隆起的粘膜厚褶组成,后者称为食管沟唇 ,沟唇起于瘤胃贲门,沿瘤胃及网胃右侧壁下行,达网瓣 胃口。 两唇稍呈交叉状,当幼畜吸吮乳汁或水时, 可通过食管沟两唇闭合后形成的管道,经瓣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