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理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12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供给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货币供给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货币供给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货币供给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货币供给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供给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供给理论.(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是怎样构成,基础货币在其中的 地位和作用? 货币当局能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吗? 引起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 本讲主要内容:说明基础货币的决 定,货币供给的模型和货币乘数, 还有弗里德曼、卡甘等对货币乘数 的分析,以及对我国货币发行的分 析。 第一节 货币基数 第二节 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 第三节 卡甘的分析 第四节 乔顿的分析 第五节 伯尔格的分析 第六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第七节 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 第八节 货币超发之议 第一节 货币基数 一、货币基数的本质和特征 三个名词: 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 高能货币(high-pow

2、ered money) 基础货币(base money) 货币基数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是货币当局 的净货币负债,是货币供应量中最基本的部 分。 货币当局对社会公众 的负债。 有权发行通货(currency) 的国家机构 。 货币当局和中央银行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 货币基数是货币当局的负债,但货币当局的 负债并不完全是货币基数。 货币当局的负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 公众所持有的流通中的货币,即通常所谓 的公众所持通货;二是商业银行及其他存 款机构所持通货,即通常所谓的库存现金 ;三是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在中央银 行的存款。 他们各自强调了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货 币基数强调事物的来源,高能货币

3、强调事 物的作用。 货币基数和高能货币的细微区别 是货币当局的净货币负债; 是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负债产生的 基础和货币供给的制约力量; 它的运用能创造出多倍于其自身量的存款 货币; 它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 货币基数的四个特征 货币基数(有时又称基础货币或是高 能货币)定义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的 公众所持有的政府(货币当局)的净 货币负债。 二、货币基数的来源和运用 货币基数的来源实际上就是货币基数的供 给,而货币基数的使用实际上就是对货币 基数的需求。 根据来源法测算货币基数的三种情形 如果货币基数由某一机构(如中央银行)的负债所构成,而 这一机构保持着完整的资产负债表,则货币基数及其

4、变化 可通过资产负债表算出。 如果货币基数由一个以上机构的负债组成,而这些机构都 保持着完整的资产负债表,则可将这些资产负债表加以合 并,并通过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算出货币基数及其变化。 如果货币基数由一个以上机构(如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负 债组成,而其中有的机构(如中央银行)保持着完整的资产 负债表,有的机构(如财政部)不保持完整的资产负债表, 那么,可以首先通过前者的资产负债表算出前者的货币基 数,然后将后者的负债加入到前者的货币基数中。 货币基数的运用实际上就是货币基数的存 在形式。货币基数包括公众所持通货及商 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后 者又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货币基

5、数的供给完全是一种主动行为,主 要决定于货币当局的决策,而对货币基数 的需求则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 机构和非银行公众的行为。 第二节 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 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给决定模式表 现为: 其中M代表货币存量,H和R分别表示基础 货币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C代表非 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D代表商业银行 的存款。 若将此等式右端的分子分母都除以C,再分 别乘上D/R,就可以得出商业银行的存款与 其准备金之比D/R,商业银行的存款与非银 行的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之比D/C: 或 货币存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即M=mH, 从上式就可以得出货币乘数m为: 决定货币存量的三个因素

6、: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的 存款与其准备金之比D/R以及商业银行的存款与非 银行的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之比D/C。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即D/R与D/C不变), 高能货币总量的变动将导致货币存量的同 比率的变动。 D/R比率的变化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同方向变 化,因为,这一比率越高,一定量的存款 准备金所支撑的存款也就越多。 同样,D/C的值越大,表明公众手持通货就 越少,高能货币留在商业银行中作为准备 金的部分就越多,货币乘数相应就越大, 货币存量也就越多。这就是说,D/C比率也 与货币存量同方向的变化。 若设D/R和D/C分别为A和B ,弗里德曼施瓦兹的 货币乘数公式就为: 现对上式分别求A和B的偏导

7、数: 货币量的决定涉及到三个经济主体:公众 、银行部门及货币当局。弗里德曼施瓦 兹还认为,上述三个决定货币存量的因素 分别决定于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 “在信用货币的制度下,高能货币量 决定于政府的行为”。 “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之比首先决定于银 行体系,” 。 “存款与通货之比首先决定于公众” 。 首先,高能货币量的变化是广义的货币存 量的长期性变化和主要的周期性变化的主 要因素。 其次,D/R比率和D/C比率的变化对金融危 机条件下的货币的运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而D/C比率的变化则对货币的温和的周期 性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结论 第三节 卡甘的分析 一、卡甘的货币供给模

8、型 在形式上与弗里德曼施瓦兹的模型略有 不同。卡甘的模式如下: 其中R/D只是D/R的倒数,而C/M同D/C一样,也 反映了M、 C和D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为M=C+D, 卡甘将C/M和R/D分别称为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 率。 其推导过程如下: 与弗里德曼施瓦兹的模型中的D/R和D/C比率相 反,卡甘模式中的R/D和C/M比率的变化将导致货 币存量的反方向变化。 C/M作为通货与货币量的比例也与货币量负相关 ,其原因在于公众的通货持有与银行存款,及准 备金之间有着此增彼减的关系。 当公众减少通货持有而增加银行存款时,银行准 备金就相应增加,在准备金比率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货币存量就会增加。 在上式

9、中,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都总是小于1 ,所以等式右边分母中的第三项小于前两项中的 任何一项,于是C/M上升将使货币存量减少,反之 则反是。可见,货币存量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 率成负相关关系。 为了检验各决定因素对货币量影响的程度,卡甘 首先对其货币供给模型求自然对数,从而获得 以下恒等式: 并对上式求时间导数: 二、各决定因素对货币存量变化率的作用 上述等式左边代表货币存量的变化率,等 式右边分别代表高能货币的变化率、通货 比率的变化率及准备金比率的变化率对货 币存量的变化率的作用,它们都是随着时 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卡甘还运用统计资料 证明他的分析的合理性。 长期的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的变动决定

10、于高能货 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高能货 币的增长是货币存量在长期中增长的主要原因, 而货币存量的周期性波动则主要决定于通货比率 的变动。 高能货币的增长在1914年以前主要源于黄金储备 的增长,而1914年以后则同时取决于黄金储备的 增长和联邦储备体系的操作。 通货比率在长期中的下降趋势主要归因于收入和 财富的增长和城市化。 准备金比率的变动则主要是由法定准备率的变化 所引起的。 三、卡甘的分析结论 卡甘模型与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的比较 相同或相似之处: 都是对美国货币史实证分析的结果; 货币的定义都是M2; 两个模型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因为R/D只 是D/R的倒数,而C/M

11、也与D/C一样地反映着C和 D的相对变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不同之处: 卡甘模型比弗里德曼-施瓦茨更能直观地看出存款 准备金比率和通货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第四节 乔顿的分析 D、T和G分别代表商业银行的私人活期存款 、私人定期存款和政府存款,则商业银行 的全部准备金可以表示为全部存款的一定 的百分比r: R=r (D+T+G) 公众期望持有的通货(C)与活期存款( D)的比例(k),也就是: C=kD 或 k=C/D T和t 分别表示定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与活期 存款之比,就可得到如下的定期存款比率 : T=tD 或 t=T/D G和g分别表示政府存款和政府存款与私人 活期存款之比,就可得到

12、如下的政府存款 比率: G=gD 或 g=G/D 乔顿的货币乘数 根据这一模型,货币乘数m真是行为参数r 、t和g的递减函数。这意味着,商业银行 各种存款的平均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和 政府存款比率的变化将对货币乘数产生反 向的影响。然而,我们无法直接从模型中 来判断行为参数k,即通货比率的变化对货 币乘数的影响。 由上面分析可知,通货比率的变动对货币乘数的 影响取决于R/D将小于1还是大于1。如果R/D小于1 ,则说明货币乘数m是通货比率k的递减函数,即 通货比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乘数的反方向的变动 。 如果R大于D,则表明m成了k的递增函数,也就是 通货比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乘数的同方向的变动

13、。为什么当私人活期存款在全部存款中所占的比 例很小,或者当各种存款的平均准备率非常高, 以致使商业银行的全部准备金额大于私人活期存 款额时,公众手持通货与活期存款的比例的提高 反而会使货币乘数扩大?这有悖于我们在前面所作 的关于通货与活期存款各自在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中的作用的理论分析,也同与此有关的各种理论 相矛盾。 对于乔顿货币乘数模型还需要说明 的是,各行为参数对货币乘数的决 定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互相影 响着的。 第五节 伯尔格的分析 在推导货币乘数的过程中,伯尔格使用了 一个全新的概念“净来源基数(net source base,以Ba表示)”,就是从货币基 数中减去商业银行向中央银

14、行的贴现和借 款后的余额,实际上就是银行系统的非借 入准备金与公众所持通货之和。 一、伯尔格的货币供给模型 有关符号说明: R表示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总额;Cp、Dp和T分别代表 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Dt表 示政府(财政部)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A表示商业银行 向中央银行的贴现和借款;r表示准备金比率,即 R=r(Dp+T+Dt);b表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与 其存款总额之比,即b=A/(Dp+T+Dt);t表示定期存款与非 银行公众活期存款之比,即t=T/Dp;d表示政府存款与公 众活期存款之比,即d= Dt/Dp;k表示公众所持通货与活 期存款之比,即k=C

15、t/Dp。 二、M1的乘数m1 三、M2的乘数m2 四、各决定因素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第六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一、概念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体系中 的内生变量,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是经济体 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中央银行 难以直接控制。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运 行的外生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 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 动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二、货币供给外生论 凯恩斯是典型的货币外生论者。在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明确指出 :“要改变货币数量,则只有公开市场政 策或类似办法便可办到,故已在大多数政 府控制之中”。他又说:“公开市场交易 不仅可以改变货币数量,而且还可以改变 人们对金融当局之未来政策的预期,故可 以双管齐下,影响利率”。 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货币供给外生变量论 的典型代表。 他认为:货币供给方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 基础货币H、存款准备金比率D/R和通货 比率D/C,虽然分别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 、商业银行的行为和公众的行为,但其中 ,中央银行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