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589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 金融专业硕士必修课程宏观金融分析第三讲 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给分析 货币需求分析 2/65 o货币供应量是指实际中流通的货币数量。 o它由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通过信用 程序、经由不同渠道投放到流通中而形成, 并且在流通中循环往复地执行着货币的诸种 职能; o故而又称之为“流通中货币量”或“货币存量” 等。 一、货币供给机制 1、货币供应量 3/65 o在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形态 的多样化已成为现实。 o货币既包括流通中现金,也包括在银行体系 的存款,各种票据及其它信用流通工具也在 一定程度上作为货币的替代物参与流通,执 行着货币的某些职能。 o各类金融

2、资产的货币特性不尽相同,使得不 同形态的货币对实际经济过程的作用程度不 同,导致了货币总体的流动性差异。 4/65 o因此,要分析不同货币形态的流动性强弱, 应考察 “作为交易媒介”这一货币的基本 职能。 o货币是为实现社会购买力服务的,而社会购 买力有即期的、未来的或潜在的之分。 o现金通货和银行活期存款是为实现即期社会 购买力服务的,它们随时可以购买商品、支 付劳务等,是流通中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 手段,因而它们的流动性最强; 5/65 o银行的其它存款大多数仅表现为未来的或潜 在的社会购买力,不能直接通过转帐结算形 式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 o如: n如定期存款要在到期后划转到活期存款 账

3、户上才能流通使用 n储蓄存款则必须提成现金方能使用。 6/65 o它们都具有货币性质,但并非现实流通中的 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属于储蓄性质的货币 ,流动性要明显弱于现金和活期存款; o商业票据和有价证券等其它金融资产,它们 并不具有货币的基本职能,只在某些特定条 件下作为支付手段的替代物。 o因此,就货币的流动性而言,现金通货和银 行活期存款最强,银行的其它存款次之,商 业票据和有价证券等其它金融资产最弱。 7/65 o当代各国货币当局以货币的流动性为基本标 准,同时考虑货币当局统计工作的可行性; o将全部货币分解开来,划分成不同层次,以 利于中央银行对货币 流通进行分别管理、 重点控制。 o

4、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 M0现金通货 M1M0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8/65 o西方国家曾经使用过M0,即现金的概念。 o但现在除英国外,西方国家一般已不统计M0 ,因为在西方国家,支票使用已相当普遍, 已无必要区分M0与Ml了。 o而我国仍广泛使用M0的概念。 o这是因为现金收入至今仍是我国居民收入的 主要形式,形成我国消费品需求的主要是M0 ,消费品的价格自然与M0的数量及变化密切 相关。 9/65 oM0的变化也反映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 平的变化。 o因此,控制M0对于控制消费品价格、调节消 费品的供求具有重要意义。 o所以,M0不仅现在, 而且在今

5、后相当长的 时期里,都将是我国 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 要概念和控制对象。 10/65 o根据Ml是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这一原 则,我国目前公布的Ml包括M0和单位活期 存款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o我国目前公布的M2包括Ml、居民储蓄和单 位定期存款及其他种类的存款; oM3则包括M2、金融债券和商业票据及大额 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oM3是目前最广的货币定义,我国目前定期公 布M0、M1及M2的供应量,暂不测算M3。 11/65 o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各国都以法律形式规定 金融机构应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 o中央银行具有为金融机构集中保管存款准备 金的特权,这样就使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集

6、 中于中央银行手中。 o中央银行集中保管的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 主要的负债,在中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 中,存款准备金约占总负债的43%。 2、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12/65 o从会计学的角度研究,任何经济部门的经 济活动都受资产与负债的均衡关系的约束 ,中央银行也不例外。 o然而,在处理资产与负债的关系方面,中 央银行与其它经济部门不同。 o一般经济部门总是以负债为基础来维持资 产与负债的平衡关系; o即以所组织的资金来源水平来决定其运用 资金的规模。 13/65 o与其它经济部门一样,中央银行亦需要维持 其资产与负债的平衡。 o但其在处理资产与负债的关系方面,却很难 以其所组织的信

7、贷资金来源来决定其运用信 贷资金的规模。 o因为作为一般经济部门,当其资金来源不足 时,都可以向银行、别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 会公众负债; 财政部门亦是如此。 14/65 o甚至商业银行当其信贷资金不足时,也还可 以向中央银行获得信用支持。 o然而,作为“最后借款者”的中央银行,却无 处告贷。 o作为社会资金运动的组织和管理部门,中央 银行承担向社会提供足够货币资金的责任。 o经济不断发展,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对货币 资金的需求、对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量的需 求也随之增加。 15/65 o而在任意一个时点上,中央银行的资产与 负债总是保持着平衡。 o这一平衡关系,意味着中央银行现有的信 贷资金来源已

8、被全数占用; o如果不补充新的资金来源,则无法满足社 会经济的发展对追加货币资金的需求。 o中央银行既存在着不断补充信贷资金的需 要,又无从获得新的信贷资金来源。 16/65 o于是,其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 信贷管理权,以运用信贷资金的需要,来创 造信贷资金来源。 o即中央银行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国家 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确定其信贷规模(中 央银行资产) 。 o央行对商业银行、政府的债权及持有的国际 储备增加,其负债也相应增加: 17/65 n 首先是商业银行或政府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量增长,又因其中有一部分要转 化为现金而使其货币发行随后增加; n 其结果,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仍

9、然 保持着平衡。 o由此可见,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信用货币 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 o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 掌握。 18/65 o尽管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 却具备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 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o一旦中央银行增加一笔信用,无论是直接向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还是在公开市场上购买 国家债券,或是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其 结果都会通过不同渠道使银行体系的信贷资 金来源增加。 3、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机制 19/65 o假定存款货币银行体系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 ,那么其信贷资金的形成与变化,大致有两 个过程: n一是外部注入,包括 l中央银行买

10、入政府债券、发放再贷 款、再贴现; l通过结汇渠道形成的人民币存款。 n二是存款货币银行体系内部辗转存贷所 形成的派生存款。 20/65 o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部分新增信贷资金来源 发放新的贷款; o而发放新的贷款又派生成新增存款,又成为 商业银行再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 o可见,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通过银行 体系的辗转存贷,可以派生出大量新增存款 : 21/65 资 产负 债 贷款 100存款 100 资 产负 债 贷款 100 存款 100 22/65 o但是,中央银行放出的每笔信用并不能由商 业银行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 o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 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

11、制约。 o中央银行增加信用: 23/65 o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o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o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 o假定: 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限制因素: n存款准备率为20%; n提取现金比率为5 %; n缴纳税金的比率为15 %。 24/65 注:为吸收存款,为存户提现,为存户 缴税,为发放贷款。 资 产 负 债 存款准备金 +100 存款准备金 -5 存款准备金 -15 贷款 +64 存款准备金 -64 存款 +100 存款 -5 存款 -15 25/65 资 产 负 债 存款准备金 +64.0 存款准备金 -3.2 存款准备金 -9.6 贷款 +40.96 存款准

12、备金 -40.96 存款 +64.0 存款 -3.2 存款 -9.6 26/65 o由此可见: n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不仅直接向流 通界注入了一笔存款货币或现金通货,并 且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能够扩张若 干倍的信用,派生出大量的新增存款; n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 、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因而称存款准备 金、现金通货和中央银行直接掌握的其它 存款为“基础货币”,一般用“B”表示 。 27/65 4、货币供给模型 nDDdDtDs ; nBRCDf ; nRr D 或 r R/ D nq为货币结 构比率,则 qd Dd / D qt Dt / D qs Ds / D qf D

13、f / D qcC/ D 我们用一些符号及方程式来表示决定货币供 给的各变量及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28/65 (1 1)D D的供给模型及乘数的供给模型及乘数 按基础货币定义,有: BRCDf r Dqc Dqf D D(r qcqf ) D B r qcqf k D B r qcqf 1 29/65 (2)M1的供给模型及乘数 按货币供应量的定义,有: M1CDd qc Dqd D D( qcqd ) 将D的供给模型代入: M1 B (qcqd ) r qcqf k1 M1 B r qcqf qcqd 30/65 (3 3)M2M2的供给模型及乘数的供给模型及乘数 按广义货币量的定义,有:

14、M2 M1Dt Ds M1qt Dqs D M1D( qtqs ) 将D和M1代入: M2 r qcqf B (qcqd qt qs ) k2 B M2 r qcqf qcqd qt qs 31/65 资 产 负 债 和 资 本 账 户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2009年2010年2009年2010年 国外资产185333.00 215419.60 储备货币143985.00 185311.08 外汇175154.59 206766.71 货币发 行48646.02 货币黄金669.84669.84 金融性公司存款136665.06 其他国外资产9508.577983.06非储备货币

15、存款624.77 657.19 对政府债权15661.97 15421.11 发行债券42064.21 40497.23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7161.92 9485.70 国外负债761.72 720.08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11530.15 11325.81 政府存款 21226.35 24277.32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43.96 24.99 自有资金219.75 219.75 其他资产 7799.46 7597.67 其他负债 18648.64 7592.23 资产总计 227530.45 259274.89 总负债227530.45 259274.89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亿元) 43 32/65 资 产负 债 和 资 本 账 户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2009年2010年2009年2010年 国外净资产 198531.52 226044.95 货币 和准货币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