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一方土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211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脚踏一方土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脚踏一方土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脚踏一方土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脚踏一方土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脚踏一方土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脚踏一方土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踏一方土剖析(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 ”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 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人离开 故土,原因各不相同,但乡愁是 共同的。 女娲造人的神话说明了祖 先对土地的崇拜;开疆拓土是许 多统治者成就霸业的目标;而保 卫土地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如 今,土地又被赋予了环境保护的 意义。土地,哺育了人类,续写 着辉煌。 让我们捧着一把土,仔细 端详。 我们的土地 1、看看我们的土地 2、讲讲我们的土地 3、谈谈土地的含义 4、土地,在哭泣 5、结束了吗? 井田制 “废井田、开阡陌” 屯田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 一条鞭法 夏商周时期井田制。内容:一切土地名义上 属于国家公有; 国王把土地

2、层层分封给各级贵 族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买卖;诸侯要向国王交 纳一定的贡赋。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 秦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 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 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 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 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 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 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 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 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它的内容是: 每丁每年要向

3、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 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 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 做庸,也叫“输庸代役”。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 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若出现水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 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 全免。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 后来又规定 民年五十,免役收租,即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唐朝在隋朝的 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税体制,实行租庸调制。

4、唐朝的租庸调制不 再有年龄的限制。唐初施行两税制时,运作良好,人民生活安定,国家收入稳定。 但自安史乱后,户籍失修,生产破坏,国家支出大增,旧有的租庸调制已不合时宜, 不得不以两税制取代之。总结来说,租庸调在唐初配合均田制的情况下,确是一 个利民利国的制度,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此制本身的漏洞便涌现,再加上其它客观 因素,租庸调制变得不合时宜,故唐不得不以两税制取而代之。隋和唐前期推行 的租庸调制,有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 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又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 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变法实行的政策之一。其法以东西

5、南北四边长各一千 步作为一大方(相当于当时的一万亩),四边长各一百步作为一小方,即方田。首 先对已经耕种的各州、县土地进行清丈,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井按照田地 的地势、肥瘠,把田地划分等级,制定地籍,分别规定各等级的税额。还编造方 帐、庄帐、户帖和甲帖作为存案和凭证。田产和税额俏有转移,官给契,县置簿 ,并以所方之田为准。方田均税法不仅限于北方诸路,在南方许多地区也曾推行 方田均税法的施行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消除了隐田逃税之现象 ,增加了赋税收入,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它却侵害了豪强地主阶级 的利益,遂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基本废止。 募役法王安石变

6、法实行的政策之一。宋朝的募役法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制定 的。将唐朝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中“调”的限定由每年缴纳“绢(或绫、拖 )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改为了直接收钱。此项制度为王安石 变法中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需要指出的是,此法令使得原本拥有免役特权 的大官僚大地主阶级也不得不交钱,这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为日后王安石变 法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一条鞭法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由 明朝首辅张居正提出。一条鞭法改革主要是役法改革,也 涉及田赋。明中叶后,土地兼并剧烈,地权高度集中,加 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里甲户丁 和田额已多不实,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针

7、对这种现象,不 少人提出改革措施,国家从保证赋役出发,遂逐渐把编征 徭役的重心由户丁转向田亩。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作用 的上升,也为这一变革创造了条件。实行一条鞭法后,役 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 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 地的性质。它不只减少了税目,简化了赋役征收方法,更 重要的是赋役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反映了两个过渡 ,一是现物税和现役制向货币税过渡,一是户丁税向土地 税过渡。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 即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说明了封 建国家重视土地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重视人口。 清朝的摊丁入亩雍正

8、帝在以康熙五十年 的人丁数为固定丁数的基础上,推行“摊丁 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 收统一的地丁银,彻底解决就丁、田并征 的双轨制征税形式,从而完成了自唐代两 税法以来我国封建赋役制改革并役于 赋、人头税归于土地税的历史进程。这样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阶级矛盾暂 时得到了缓和,促进康乾时期经济的较快 发展;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促进 了我国人口增长。 1949年后,中国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 有制,同时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 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 法转让土地。”这就形成了旧的国有土地使 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

9、土地无偿使用,二 是无限期使用,三是不准转让。由于没有把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对待,致使土地 无偿占用,乱占、多占的情况屡禁不止,造 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 改革开放前,中国城 镇国有土地实行的是单一行政划拨制度,国 家将土地使用权无偿、无限期提供给用地者 ,土地使用权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间流转。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 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 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 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借以解放农村生产 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 辟道路”。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

10、配土地的 原则和办法。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 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 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 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 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 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 有秩序第开展了土改运动。在土地改革运 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 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到 1953年春,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 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 革任务。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 ,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 彻底被消灭。 1986年,国家通过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 国

11、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 革,把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在使用 权上,变过去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 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属性进入 市场。 1982年,深圳特区开始按城市土地等级 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使用费。 1987年4月国务院提出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同 年9月,深圳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有偿出让,出让 了一块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限期50年, 揭开了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国务 院批准了国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报告,确定在 深圳、上海、天津、广州、厦门、福州进行土地 使用制度改革试点。12月,深圳市公开拍卖了一 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进 行的

12、土地拍卖。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 原则,国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拍 卖、招标、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价 格、年期及用途出让给使用者,出让后的土地可 以转让、出租、抵押。这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带 有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长期无偿、无限期 、无流动、单一行政手段的划拨制度,创立了以 市场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小. 3.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耕地.林地少 ,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 别是人与耕地矛盾尤其突出。 4.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上古时代,我国有“社稷祭祀”制度,把国家称为“社稷”。白虎 通曾设王者为何有“社稷”之

13、问答云:“为天下求福报功。以人非土 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 为土神;谷物众多,不可遍及祀, 故封谷立稷,稷为 谷神之长”。这就是说,当时国家统治者,重视土壤和粮食,认为“神 ”可以引出万物,祭“神”可以保障五谷丰登。祭祀“土神”“谷神”的 地方叫做“社稷”。 所谓的五色土是指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土。五色土象征着 我们广博的大中华,在社稷坛的东边是青土,代表着东边的大海;西边是 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南边是红土,预示南方的红土地;北边是黑土 ,象征北部的黑土地;而中间的黄土,就是黄土高原的寓意。关于社稷坛 五色土的分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黄,

14、象征居中的黄帝,他 统治天下,因为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青,象征东方太嗥,他 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 夏天的火神辅佐;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 黄土居中,因为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地 位。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也即皇帝的四方 又各有一个统治者辅佐。 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因为由 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 青,象征东方太昊,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 的木神辅佐。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 的火神辅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 的

15、金神辅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 的水神辅佐。 黄土居中,因为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地 位。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也即皇帝的四方 又各有一个统治者辅佐。这种布置方式,是以道 教阴阳五行学说来表明:坛上五色土,象征全国 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 方为玄武,中间为中央之神。 东晋葛洪神仙传:“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 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上作髻,余 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 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 于内外。蔡脯

16、行之,如柏实,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 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 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 释译 汉桓帝时,神仙王方平下凡到蔡经家里一会儿麻姑也到了,蔡 经全家都见了她。这是个好姑娘,年纪十八九岁左右,在头顶上梳个发 髻,其余的发下垂到腰部。她的衣服有彩色的花纹,但不是锦绣绸缎, 光彩耀眼,无法描述她的形态。她进来拜见王方平,王方平也站起来迎 接她。坐好后,麻姑招呼送上随身带来的食物,都是金盘玉杯,饭菜大 多是各种花果,香气散布在室内外;接着分肉干给大家吃,样子象柏实 ,说是麒麟肉干。麻姑自己说道:“从上次接见以来,已经看到东海三 次变为桑田。刚才到蓬莱仙岛,见东海水又比过去浅了,计算时间大约 才过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