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工基课程61力学剖析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87MB
约84页
文档ID:117870072
材工基课程61力学剖析_第1页
1/84

电气石 电气石是一种硅酸岩矿物,其工艺名称为“碧玺”电气石是多元素的天然矿物,其 化学通式为:NaR3Al6[Si6O18][BO3]3(OH,F)4,式中R代表金属阳离子,当R为Mg2+ Fe2+或(Li+ 加Al3+)时,分别构成镁电气石、黑电气石和锂电气石三个端元矿物种 电气石主要成分有镁,铝,铁,硼等10多种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 电气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当时被视为与钻石、红宝石一样珍贵的宝石人们注 意到这种宝石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 电气石常具色带现象条痕无色玻璃光泽硬度7.0-7.5比 重3.03-3.25具压电性和热电性在紫外线光照射下,不发荧光至发弱的荧光, 如红色者发弱紫色荧光在显微镜透射光下具多色性 电气石有镁电气石,锂电气石,铬电气石,铁电气石等电气石的颜色随着成分不 同而异,富含铁的电气石呈黑色,富含锂的电气石呈玫瑰,亦有呈淡蓝色的;富含 镁的电气石呈褐色;富含铬的电气石呈深绿色在自然界中,镁电气石,锂电气石 非常稀少,一般用于珠宝工艺品,很难应用于工业中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为铁电 气石 电气石一般有晶体状(含聚晶体即多个粗细不一的晶体单独集聚或与其它矿伴生集 聚)、纤维状(含聚束状)等形状。

晶体状电气石又分单晶体及聚晶体两种,单晶 体规格一般0.1-10cm,有三棱柱细纹状及六面体晶面状聚晶状电气石为多个单 晶体电气石的集合体,往往与石英伴生在一起,纯度不一,大小各异 纤维状电气石亦称针状电气石,集合体呈棒状,束针状,放射状,也呈致密块状或 隐晶质状等形态原矿纯度不一,因和石英等杂质的伴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在 10-98%之间经精选的纤维状电气石为95-98% •电气石的优点: •单晶体电气石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永久性产生0.06mA的微弱电流,与通过人体 神经的电流类似,促使血液循环顺畅利用电气石的负离子和红外线功能 可治愈烦恼女性多年的四肢冰冷症、肩膀痛、腰痛、生理痛及神经痛等 •电气石的优点不仅仅是产生电流,只要善加利用,就可得到各种效果,具有 其他矿物所没有的优点,其特性大致分为下列五种 •(1) 产生负离子 •负离子又称为[ 空气的维生素 ],具有调节人体离子平衡作用,能使身心放松, 活化细胞,提高自然治愈率等作用,并能抑制身体的氧化或老化,现代的环 境具有许多促使正离子生成的要因,身体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负离子 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物质,此外,负离子也具有除臭的功效。

•(2) 电解水 •水电解后,能获得界面的活性作用、氯的安定化、铁的钝化(预防红色铁锈 生成而发生红水)、水的还原化、去除二氧化硅与粘合物(微生物集合体) 等各种效果电气石与水反应,就能处理连化学洗剂和化学物质都很难处理 的问题 •(3) 缩小水分子束 •水分子(H2O)并非单独存在,其分子会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束分子束较 小的水能去除氯或不纯物,味道佳,而且能够提高身体的渗透力 •(4) 放射远红外线(波长4—14微米的红外线) •远红外线能够渗透到身体深层部位,温暖细胞,促进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 顺畅电气石远红外线发射力将近100%,数值较其他矿物高 •(5) 含有有效微量矿物质 • AB二层最紧密置层最 紧密堆积 • 生成二种四面体空隙 (T+,T-),一种八面体空 隙(Oct) •第三层密置层有两种堆积位置:a, c 第六章 材料的性能 6.1 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 • 强度、弹性、硬度、塑性和韧性等 • 建立模型和给出定量的处理方法 • 借助微观分析,探索材料力学性能的实质,以 便能动地改进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 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 形越小。

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 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又称杨氏模量弹性材料的一种最重要、最具特征的力学性质是物体弹性t变形难 易程度的表征用E表示定义为理想材料有小形变时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E以 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表示,单位为牛/米2 6.1.1 材料的力学状态 • 玻璃化温度Tg,渐变区的折中温度 • 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都存在晶相 和非晶相两种状态,并显示出不同的力学特 征 6.1.1.1 金属的力学状态 金属材料通常是晶态结构,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强 度,受力情况下一般开始弹性形变,接着有一段塑性 形变,然后才断裂,总形变能很大,如低碳钢晶态 结构的金属材料无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较高的熔点 钢的弹性模量E在204000214200MPa范围内 恒弹性材料,温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多晶由于晶界的滞弹性,温度较高时, E迅速下降 金属的E取决于原子间的结合力,故其值主要取决于晶体中原 子的本性、原子间的结合力、晶格类型以及晶格常数等 • 非晶态合金,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强度,延伸 率很低而并不脆 • 升高到玻璃化温度,粘度明显降低,原子可 动性显著增大,发生晶化而失去非晶态结构 。

• 合金元素降低弹性模量 • 但如形成高熔点、高弹性模量的第二相质点 ,则可提高弹性模量铝合金中的硅;但第 二相合金的含量增多,将使塑性大幅度降低 ,加工困难 6.1.1.2 非金属的力学状态 陶瓷材料的内部呈晶相和非晶相共存结构晶相:主晶 相、次晶相、第二晶相等,非晶相:玻璃相和气相 玻璃相熔点低、热稳定性差,强度低于晶相;气相的存 在导致陶瓷的弹性模量和机械强度降低,因气孔是应力 集中的地方 陶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同质异晶的相转变,但力学性能无显著变化 陶瓷等弹性形变后没有塑性形变,立即发生脆性断裂,总弹性应 变能很小 陶瓷具有高模量、高硬度、高强度和低延伸率其弹 性模量比金属大得多,常高出1倍,甚至几倍 陶瓷材料的键合 滑移不仅要受到密排面和密排方向的限制,而且还要 受到静电作用力的限制 E与相的种类、分布比例及气孔率有关 E=E0(1-k) 6.1.1.3 聚合物的力学状态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不同,多为非晶结构,即使晶态 聚合物,也常是不完整的结晶 A 非晶态聚合物的三种力学状态 玻璃态聚合物受热时,经高弹态转变为粘流态的温度Tf ,称为流动温度或粘流温度。

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称为非晶态聚合物的三态 • (1)玻璃态 链段的运动处于“冻结”状态,只有侧基 、链节、链长、链角的局部运动,高模量( 1091010Pa)和小形变(1%),具有虎克弹性行为, 质硬而脆玻璃化转变区域,链段运动“解冻”,链构 象转变,进行延缩,力学松弛行为,坚韧的力学特性 • (2)高弹态 高弹性、链段的热运动充分发挥,弹 性模量下降(105106Pa左右)在较小的应力下, 即可发生很大的形变,除去外力,形变可迅速恢复, 故称为高弹性或橡胶弹性 104Pa左右表现粘性和弹 性形变 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微交联聚合物,则不发生粘性流动,只 有高弹行为;而高交联度的聚合物既无粘性流动也无高弹行 为;线型聚合物高弹态的温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 量过小的聚合物无高弹态 • (3)粘流态 处于粘流态的非晶态聚合物,由于波 段的剧烈运动,整个大分子链的重心发生相对位移, 产生不可逆形变,即粘性流动,聚合物成为粘性液体 分子量越大,粘流温度Tf就越高,粘度也越大交 联聚合物无粘流态存在,不能产生分子之间的相对位 移 B 结晶聚合物的力学状态 不完整,因此结晶聚合物常存在一定的非晶部分,也有 玻璃化转变。

Tg以上,链段运动仍受到限制,模量下降不大 Tm以上,模量迅速下降 分子量很大,TmTf则熔融之后变成粘流态 RT,塑料玻璃态,橡胶处于高弹态玻璃化温度是非晶 态塑料使用的上限温度,熔点是结晶聚合物使用的上限 温度对于橡胶,玻璃化温度则是使用的下限温度 已是粘流态,但还未到熔点温度 已到融点,但不是粘流态 6.1.2 应力和应变 • 受力后具有弹塑性的材料,包括大多数金属结 构材料; • 受力后具有粘弹性的材料,包括塑料、橡胶、 玻璃、混凝土等非晶材料 • 受力后一直到断裂都是弹性的材料,包括离子 晶体和共价晶体等 • 弹性、塑性和粘性变形是三种基本变形 6.1.2.1 材料的应变方式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而不产生惯性移动时,其几何形状 和尺寸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应变或形变宏观变 形时,内部分子及原子发生了相对位移,产生分子及原 子间对抗外力的附加内力,达到平衡时,附加内力与外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内力为应 力,其值与外加的应力相等,如面积为初始面积则应力 称为名义应力,面积为真实面积则称为真实应力 各向同性的材料:简单拉伸、简单剪切和均匀压缩静 加载下,还有扭转和弯曲形变。

(1)简单拉伸 伸长率较小时,张应变为: =(l-l0)/l0=l/l0 应变、相对伸长,又称为伸长率 名义(习用)应力, =F/S0 真=? (2)简单剪切 当材料受到的力F是与截面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时,发生简单剪切,即 单剪: 切应变=l/l(偏斜角的正切) 当切应变很小时,= 剪切力, s=F/S0 (3)均匀压缩 当均匀压缩(液体静压)时,材料受到周围的压力p, 发生体积形变,体积由V0缩小成V,压缩成v: v=(V0-V)/V0= V0/V0 (4)扭转 材料在扭矩M作用下,产生切应力,此时切应力= M/W,W为截面系数 切应变为:  =tan=d0/(2l0)100%  为圆杆表面任一行等于轴线的直线因切应力的作用 而转动的角度,为扭转角; l0为杆的长度,d0为外径 (直径) 扭转试验可测定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剪切应变和断 裂的力学性能,有着独特的特点,是其它试验无法比 拟的 (5)弯曲 材料在受到弯矩M时,产生弯曲形变弯曲形变多用 最大挠度max,其值可用百分表或挠度计直接读出。

6.1.2.2 应力-应变曲线类型 拉伸试验是评价材料机械性能的一种方便方法 ,以均匀的速率拉伸试样,用测力装置测量试 样伸长l所需要的垃力F,并用伸长计同时测量 l载荷-伸长曲线F-l,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F/S0和= l/l0 应力-应变曲线(-)大致有五种类型: (1)纯线性型 (2)弹性-均匀塑性型 (3)弹性-不均匀塑性型 (4)弹性-不均匀塑性-均匀塑性型 (5)弹性-不均匀塑性性(屈服平台)-均匀塑性型 机器零件受介质腐蚀和静应力联合作用而失效,这种 现象称为应力腐蚀破坏金属析氢而引起的脆性破坏 ,即所谓的氢脆现象 滑移而不是孪生 原有结晶被破坏, 细紧屈服,载荷下降 ;重新组合成新的方 向性好强度高的结晶 结构 体心立方体合金和 有色金属合金,有 屈服平台 应力腐蚀与氢脆 • 机器零件受介质腐蚀和静应力联合作用而失 效,这种现象称为应力腐蚀破坏 • 固体材料在环境介质恶劣时,受应力作用而 发生破坏的现象比单纯应力或单纯介质的破 环严重得多 • 一些金属材料在应力腐蚀过程中,通常会产 生金属吸氢而引起的脆性破坏,即所谓氢脆 现象。

• 氢脆对高强度钢和弹性制件的危害特别大,在人们没有认识氢脆的危 害以前,曾经因为氢脆的实际存在而造成过许多严重的质量事故,造 成严重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在认识到氢脆的严重危害性 以后,防止氢脆就成为电镀等有渗氢可能的加工工艺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战时期,英国为了抵御德国军队的侵略,设计了喷火式战斗机与之 抗衡不料试飞时,螺旋桨轴突然断了,机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