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概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6747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族文化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满族文化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满族文化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满族文化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满族文化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满族文化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族文化概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不知道的民族文化 满族文化概述 目录 宗教信仰 特色节日 语言文字 服饰物件 饮食文化 艺术特色 服饰物件 旗袍 扁方 香囊 荷包 荷包 在满族人中,或春节,或某人某家有了喜事,都有送 荷包的习俗,以祝愿吉祥平安。满族男女老少都佩带荷包,但其 佩带的方法的位置却是不同。男人的荷包,和解食刀、扇套、火 镰等必备的小物品一起挂在腰带的两侧,女子的荷包,一般挂在 旗袍上边的第二个纽扣上,年轻的女人或孩子,在挂荷包的同时 ,还常常挂些小怀镜、香串儿、玉牌之类物件。每年到了端午节 ,荷包就要更换了,更换后的荷包,里面要装雄黄和艾草,有些 人,还要把小梳子、小篦子以及核桃、枣木等雕刻的小“五毒” 配成一

2、串挂在腰上,据说,可以避邪。 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 囊,是满族妇女挂在身 上装香料、香花的装饰 品。香囊质地种类很多 ,有玉镂雕的,金累丝 、银累丝、点翠镶嵌和 丝绣的。 扁方 o大扁方是满族金属工艺,俗称“满洲 大簪”,是妇女成年的标志,多为银 、铜金属所制。使用时横贯于发中, 表示妇女已进入成年。在王公贵族家 中妇女的大扁方十分讲究,除发用贵 金属制作外,还要镶有玉石、翡翠, 以显示其高贵。 o在清代的北方民间,扁方也有很小的 。如遇丧事, o王室贵族妇女用的扁方从质地到样式 制作都堪称精美绝伦,在扁方仅一尺 长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虫鸟、瓜 果文字、亭台楼阁等图案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3、王妃贵妇们戴着扁方故意 把两端的花纹露出,以引人注意。 旗 袍 旗袍,满语称衣介。古时泛 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 衣袍。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 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圆 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 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 ;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 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 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 ,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 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 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 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 花装饰。 特色节日 走百病 颁金节 添仓节 虫王节 满 族 添 仓 节 o 满族的添仓节时,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

4、,用 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 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 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o 六七月间,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 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 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基本不再搞虫王节祭祀 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颁金节 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 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则不尽相同, 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颁金节 是满族“族庆”之日。年农历月日,皇太

5、极发 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 族共同体的形成。 年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 ,正式把每年的月日定为“颁金节”。 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 ,结伴远游,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中元节 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 ”。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 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 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 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 勾搜选众人

6、,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 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 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 宗教信仰 满族的鹰崇拜 萨满教佛教 满族的鹰崇拜与原始信仰 o 生活中的鹰能凌空展翅,日行千里,而满族的先人们的 思维比现实中的鹰飞翔得更加高远。因为在它身上,寄 托着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折射出人类早期人本主义的晨 光,所以鹰就升华为神鹰。鹰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升华 与高扬,这种精神是满族能迅速掘起,并在中国历史舞 台上叱咤风云的内在的文化原因之一。 o 原始信仰:满族人原始信仰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 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因为满 族人多用西炕

7、供奉祖先,有北炕为夫,西炕为贵之俗。 信仰宗教 o 满族人信仰佛教和萨满教。满族人的家中供奉着佛各匣 、祖宗板、祖宗架、木条等。在满族人家中院里,迎着 大门立着一根六尺高神等,竿顶是风磨铜顶,包一块红 布,竿的根部故有三块石头,俗称“神石”,传说,这 些是为祭祀努尔哈赤的。满族人以鸦为“神”,把它供 为“神鸟、圣鸦”。祭祀时要把杀下的猪锁骨挂在神竿 上让乌鸦吃,以示祭祀乌鸦。 语言文字 词汇 文法 发展 满族文字发展 o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先人女真曾经使用过 女真文,明代失传。属于黏着语,语音上有不完全元音和谐现象。满 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一种竖直书写的拼音

8、文字。 o满文是16世纪末努尔哈赤下令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以蒙古文字母为基 础创制的,史称“老满文”。17世纪皇太极下令达海对“老满文”进 行改造,称“新满文”。满文通行约三百年。 o在清代满语被定为国语。满文,满语在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清语,清文 。 o清光绪九年(1884)新疆建省後,使用满语的人数达4万余人,其中除 满族外,还包括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也使用满语。 o满族辛亥革命以後逐渐改用汉语,目前能够掌握满文的人已经很少, 只有黑龙江省少数乡镇的老人和部分语言学专家还能使用这种语言。 目前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人仍旧在进行锡伯文的教育,并出版有锡伯 文的报刊。 o近年来,满语研究已正式成为黑龙

9、江大学的重点学科;民间的满语学 习班也在一些城市和网路中开始出现。 文法 o满语有6个母音,22个辅音,10个用于拼写汉语词汇的特殊字 母。母音分阳、阴、中三性,同性母音互相和谐,辅音也有和 谐现象。满语字母在词头、词中、词尾的书写方式不同。 o与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和蒙古语相似,满语中存在母 音和谐现象,即词干母音决定词缀母音,词干以a、e、o结 尾,则词缀也以相同母音结尾,例如sula-ha,mute-le;词干 以i、u结尾,词缀多为e,如bi-he,ku-he等。 o满语最初以建州女真方言为规范语,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吸收 了其他女真部落及锡伯等族的语言後,满语在北京发生音变, 产生

10、新方言,称为京音。其特点包括动词词尾-mbi的b不 发音,ci、ji的母音发音极轻,ong、oi读成eng、ei等。但是 满语的口语与书面语一致,发生音变之後,书面语也随之发生 改变。 词汇 o满语词汇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後置词、连词、拟声 词、拟态词、感叹词、助词。名词和代词有格和数的变化。数词分为基数词和 序数词。形容词有程度和级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和格、式的变化,分现在时、 过去时、将来时,主动态、被动态、使役态,陈述式、祈使式、条件式等。满 语名词中从其他语言借用词汇的现象比较明显。 o在清朝,满语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当时西方的耶稣会士学习满语文 ,向西方介

11、绍中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满语文仍是国外了解中国的途径 之一。在今天,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学习和研究满语文的学 术机构。满语词汇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後置词、连 词、拟声词、拟态词、感叹词、助词。名词和代词有格和数的变化。数词分为 基数词和序数词。形容词有程度和级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和格、式的变化,分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主动态、被动态、使役态,陈述式、祈使式、条件 式等。满语名词中从其他语言借用词汇的现象比较明显。 o在清朝,满语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当时西方的耶稣会士学习满语文 ,向西方介绍中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满语文仍是国外了解中国的途

12、径 之一。在今天,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学习和研究满语文的学 术机构。 饮食文化 特色菜 风味主食 饮食特点 满族风味主食 o小肉饭 即满族传统主食扬子饭。用炒猪肉丁与高粱米焖制。再多放些水,就会做成鞋子粥 。 o龙虎斗 用大米、小米、小豆合煮的饭。“斗”即“豆”谐音,大米、小米喻之龙、虎,故 称“龙虎斗”。 o秫米水饭 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馇子饭后用清 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 。 o饽饽 饽饽是满语词汇。满族饽饽除用麦面做的馒头称饽饽外,还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 和粘 糕饽饽,是满族日常主要食

13、品。 o酸汤子 用稍微发酵后玉米面团,用手和特制工具将其挤成筷子粗细的面条,荤炒、素炒或 做汤面。略带酸味,吃起来比较爽口。酸汤子是粗粮细作的的好办法。 o满族点心 萨琪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 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此外逢节庆日,满族人都吃饺子,阴历除夕年饭必吃手扒肉。满式糕点独具风 味。如“萨其玛”就是至今仍受人们欢迎的糕点之一。 满族特色菜 做酱 o可调味、淹渍咸菜,几乎 是一日三餐必备的食品。 各种酸食 o农村逢年节人们爱吃白肉血肠酸菜。东北满族聚居的地方,家家的炕桌中央都 有一圆形洞穴;正好能放下马勺,

14、炕桌下放一火盆,就着马勺里的酸菜,寒冬 腊月,全家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火锅 o满族的传统饮食。通常以猪、羊肉为原料,东北农村满族喜欢用酸莱、蘑菇、 粉丝、虾仁先放火锅内,再将切成薄片的猪肉、羊肉铺在酸菜上。 窑藏蔬菜 o从窑藏蔬菜以及春采山菜,秋采山货野果,冬猎野物等现今满族人的生活习惯 同满族先人的穴居生活,有着自然而和谐的联系。 艺术特色 刺 绣 歌 舞 剪 纸 满族剪纸 o满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对美的热爱和欣赏习俗 ,并以自己的慧心巧手美化生活,创造出丰富多彩又具有民族风格的民间工 艺,其中以剪纸和刺绣最为突出。 o剪纸是满族民间最常见的工艺品。早在狩猎经济占

15、主导地位的时期,人们就 用桦树皮、麻布、薄兽皮等材料剪刻成各种图案,装饰在衣物、日用器皿等 生活用品上。后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纸张的使用日益普遍,出现了多 种类型的剪纸作品。 o剪纸艺术恰如活的化石,记录着远古人类文化的诸多信息。尤其是以萨满文 化为特征的满族、赫哲、锡伯、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等民族的民间剪纸 ,这些作者以其渔猎人所独具的气质提供了独特的审美意趣。在东北的满族 ,大凡都有九月份贴窗花的习俗。因而,在民间曾代代相传着“九月糊窗花 ,不糊窗花鬼来抓”的说法。 o满族剪纸的另一种常见形式是“挂笺”,上方下尖类似幡状,中间镂刻,下 部成旗穗式,图案的内容有的是具有吉祥寓间的动杆物

16、或汉字,还有的是满 文“福”字加上花边装饰,颜色与本家所属旗色相同。另一类常见的剪纸 是刺绣“花样子”,如枕顶花、鞋花、围裙花、荷包花等,大部分是花卉、 蝴蝶、蝙蝠、如意及福寿字图案。这些剪 纸都具有粗扩朴实的艺术风格, 在制做上不有熏、烫等特殊的技法,很能体现满族的民族性格 。 满族刺绣 o刺绣是满族民工艺的另一个大类,主要施用于 衣服、鞋、枕顶、各式荷 包、桌帘、门帘、幔 帘、幔套等。除一般的彩线乡之外,还有补乡 、堆绫、挑花、贴乡等各种类别。图案则花鸟 、人物故事、词语诗篇、山水屋舍、家畜水族 、吉祥纹样、几何图案等无所不包。乡是旧时 满族妇女从小就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技艺,上 至皇后妃嫔,下至村姑农妇几乎人人都 会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