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课件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6325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古族课件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蒙古族课件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蒙古族课件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蒙古族课件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蒙古族课件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古族课件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族课件剖析(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民族民俗 蒙古族 历史分别被称为“盲骨子”、“萌古” 等。 人口:581.39万 主要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其他分布地:辽宁、新疆、 甘肃、青海、云南等 传统经济:畜牧业 历史文化 概况 返回 地图 一、历史文化 n蒙古族最早见于历史记载是唐朝。 n“蒙古”是蒙古草原上众多部落中的一个 部落的名称。这个部落的发祥地在额尔 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古”意为“永恒的部 落”、“设永恒的火”之意。 一、历史文化 n1206年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 成 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 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稳定和不断发 展的民族-蒙古族。成吉思汗及其继任 者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统一了中国, 建

2、立了元朝,还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军 事活动,扩大其疆域。 成吉思汗铁木真 n 铁木真(11621227) 成 吉 思 汗 陵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 尔泰语系,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 亚特三种方言。现13世纪初,经过对原有文 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规范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 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 ;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 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畜牧业是蒙古族 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 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服饰饮食 江格尔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地区的蒙古族卫拉特人 中,史诗描述

3、了英雄江格尔。他以非凡的才能,建立了一 个“没有冬天和严寒,四季如春阳光灿烂;没有痛苦和死亡 ,人人永葆青春时光;没有潦倒和贫穷,只有富足和繁荣 ;没有孤儿和鳏(guan)寡,只有兴旺和发达;没有动乱和 恐慌,只有幸福和安康;珍禽异兽布满山头,牛羊马驼撒 满草原;和风轻吹,细雨润田”这样一个理想的乐园和社会 。史诗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赞许了和平宁 静的家乡,追求一个美好的没有压迫,没有自相残杀的理 想乐园。希望自然界也附随人意,把人间变成没有严寒酷 暑,没有风雪灾害,禽兽满山、牲畜遍地、水草肥美的永 久幸福之地。 另两部英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和克尔克孜 族的玛纳斯。 返回 幸福

4、生活 舞蹈 四、蒙古族舞蹈的种类 n1、筷子舞 n 筷子舞:是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一种舞蹈形式 。原属男性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上也 常见女性表演,女性表演的动作更加轻松敏捷 。 n表演方式是表演者手持一把筷子,用筷子敲打 手、腿、肩、胸腰、脚等部位。有时打地,边 打边舞,时而旋转,时而跪下,两肩和腰随之 相应扭动,动作健壮,节奏强烈。 n2、安代舞 n 属于群众即兴舞蹈,远未萨满跳神治病消灾,后来逐渐发展为 广大群众喜爱的集体歌舞。传很久以前,科尔沁草原有父女二 人相依为命,姑娘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神智恍惚,举止失常, 几经医治不见起色,老阿爸只得用牛车拉上女儿前往它乡求医 。行途中车轴断裂

5、,女儿病情加重,奄奄一息,老阿爸急得绕 车奔走,以歌代哭。歌声引来附近百姓,见此状无不潸然泪下 ,皆随老阿爸身后甩臂跺足,绕行哀歌。不料姑娘悄然走下牛 车,尾随众人奋力而舞,待发现时,她已跳得汗如雨注,病愈 如初。消息不胫而走。以后,人们皆仿效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 ,为患有类似病症的青年妇女治病,取名安代。又在求雨、 祭敖包、那达慕大会等群众集会中采用,并广为流传,逐步发 展成为自由地表现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集体舞。 二、服饰饮食 1、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 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饮食分粮食、奶食和肉食。 有饮红茶、奶茶和酒的习惯。 头饰: 首饰 盛装 男袍: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

6、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 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 。 n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 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 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 头巾包头。 女袍 n靴子:蒙古族比较讲究靴子的美。有些布料或皮 革做的靴子腰儿,巧手的妇女常常要绣上“盘肠” 等漂亮的图案。近代,靴子更多了起来。黑龙 江和呼盟地区,因为雪大,靴子多有很高的腰 儿。有一种叫“全云大拔尖蒙靴”,风格最为独特 。这种蒙古靴,筒高一尺多,筒口呈马蹄形, 靴尖上翘二寸左右,靴底为手工纳的“千层底”。 靴面是优质牛皮,上面镶着五颜六色的云形花 。这种独特的式样,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劳动 生活中创造的。高高

7、的靴筒,便于骑马和趟草 地;上翘的靴尖,便于勾踏马镫,沙地行走不 带沙土。 蒙古刀 饮食 烤全羊 手抓羊肉 炒米、奶茶、奶豆腐 制水扒肉 烤全羊 奶茶 三、礼仪禁忌 n1、礼仪 n待客、献哈达、 n2、禁忌 节庆风情 返回 献哈达 献哈达 迎客 做客 n鼻烟壶装的是鼻烟,鼻烟是将烟草磨成 极细的粉沫,从与麝香等名贵药材一起 装入鼻烟壶,使用时用手指粘上直接涂 在鼻腔内,刺激鼻粘膜有提神、解乏的 功效 n交换鼻烟壶时也体现着蒙古人崇尚右的习俗,一般到 蒙古人家做客,上岁数的人都会拿出鼻烟壶跟你交换 。虽然交换鼻烟壶不像献哈达那么隆重,但却比献哈 达普遍,交换鼻烟壶的时候先把盖子稍微拧开,用右 手

8、递给客人,客人用左手接过,右手用小勺挖出鼻烟 一点点,放在左手大拇指指甲盖上,凑近鼻子吸掉, 把盖子盖好,用右手递还主人。平辈人交换鼻烟壶的 时候不用拧开盖子,都用右手互递,也不开盖,拿在 手里很恭敬地闻一闻,再递还。蒙古人在拜年、赴宴 的时候,男女都必须带鼻烟壶,一对一的进行交换, 这也体现着蒙古人之间的友好。吸鼻烟蒙古人认为能 让人精神焕发远离危险。 欢迎佳宾 给 长 辈 拜 寿 蒙古传统食品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 料制成的食品,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 ;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 ”,意为“红食”,这种称呼极富色彩感和生动性 。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

9、之物,而 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 传统上蒙古人是一个食肉的民族,现 在住在蒙古国牧区的人基本上没有改 变传统的饮食习惯。现在居住在城市 的人们多吃绵羊肉、牛肉为主,在牧 区除了绵羊肉和牛肉外,还吃山羊肉 、骆驼肉和马肉。 在天冷的季节多以肉类为主;在夏季牧民多以 白食为主。白食是指用动物的奶制成的奶制品 。原因是在夏天天热的时候,不需要补充热量 过多的食物。刚好让吃了一整冬肉类的肚子修 养调节一下。草原蒙古牧民所饲养的马、牛、 养、骆驼的肉、奶是蒙古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他们吃得最多的是羊肉、牛肉次之。食法以火 燎、煮为主。 对于蒙古人来说,整只羊都可以吃,不过较喜 欢吃肉质肥的羊肉。 蒙古人的基

10、本饮食禁忌:忌讳用缺口的碗或裂 缝的碗盛饮食,否则有损口福,等于蔑视客人 。盛敬饮食时,忌讳用左手递接,否则有失于 恭敬礼节;忌讳用单手递接,必须以右手为主 ,双手递接以示相互尊敬。盛饮食时,忌讳挽 起袖子或捋起下摆,否则有失于规矩。 全羊汤: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 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切成条状,一起 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 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 是将肥嫩的绵羊就地宰杀,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 。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佐料,进行蒸煮。待 水滚肉熟时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色、香、味俱佳 ,大家执蒙古刀大块

11、大块地割着吃。用手抓食而得名 。吸羊尾最有讲究,吸食者不可咀嚼,要把切成一指 宽的羊尾条,长短不限,吸入咽喉,囫囵吞咽下去, 吸食成功者可得赏酒。 肉干 蒙古严酷的气候和游牧生活,使得蒙古人知道 如何利用大自然的环境来保存食物。他们将牛 肉或羊肉切成细长条后,悬挂在阴凉的地方使 它们自然风干,牛肉很快就会干硬,成为风干 肉“波尔测”。吃的时候将肉切成小块,放入滚 水中煮,味道鲜美。 白食 春天是牧民们开始忙着繁育牲畜的时候,也是 他们开始改变饮食习惯的季节。在这个时候, 牧民多以吃白食喝马奶为主。凡是五种牲畜的 奶都可以制成奶制品,其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任何牲畜的奶都可以制成酸奶、奶酪等。

12、酸马奶 酸马奶(airag)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用牛皮, 最好是马皮缝一个大皮囊,把鲜马奶倒入其中 ,然后用一个木制的捣拌棍,从上往下捣拌 5000次,酸马奶酒制成了。 奶皮子 奶皮子(urum),蒙古牧区妇女平常都会用牛 奶提炼出被称为“乌勒莫”的奶皮子。制作方法 是:将鲜奶放入锅内用温火熬,并经常用小勺 上下扬动。奶沸后放入器皿存放一天,待在表 面上结一层薄奶皮。这种奶皮子,是做酥油的 原料。 奶茶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 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倒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 ,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 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

13、要加黄油,或奶皮子 ,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 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蒙古人的饮食是有讲究的,饮食分为两个季 节 ,夏季和冬季。夏季为4月至10月,这一时期主 要食物是奶制品,肉吃得相对少些。主要原因 就是冬季需要吃肉增加脂肪,抵抗寒冷。 蒙古小孩从小就吃奶制品,但是禁止过量吃肉 ,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 随着社会的变迁,蒙古人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 变化。受传统饮食文化影响较深的牧区,虽然还 保存着一些古老的饮食文化,但可能是受苏联的 影响, 现在蒙餐西吃成为新的饮食模式。而在城 市,人们的饮食模式完全西化了。蒙古首都乌兰 巴托有许多的大饭店、小饭馆,其餐饮环境、饮 食餐具和上菜

14、程序完全参照 欧洲的标准。用餐环 境讲究,餐具全部是刀叉和盘子。小饭馆虽然有 奶茶,做的是蒙餐,但是蒙餐的结构、模式和餐 具与西餐没什么两样。普通百姓家也是一样,饭 桌上除了常出现色拉、汤、套餐外,还有面包、 奶油、黄油、果酱等预备着。 四、节庆风情 n1、“马背上的民族” 出门 调马 调马 “那达慕”大会 建筑宗教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春 、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 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 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 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 原

15、上搭起白色蒙古包。“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古老 而又神圣。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 1225年用畏兀儿蒙文(古蒙古文)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 。在这篇石刻中说:成吉思汗为了庆祝征服花剌子模的胜利 ,在布哈苏齐海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 了射箭比赛。他的一个侄儿在距离一百六十余丈远的地方射中 了目标。另外,在蒙古秘史中也有几处提到过射箭比赛。 后来,凡牧马较多的部落举行“那达慕”大会时,都要进行赛 马。在蒙古族文学巨著格斯尔传及其他民间史诗,对赛马 都有描写。摔跤则更为普遍,一般的“那达慕”大会,多以摔 跤比赛为主。 元明两代,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结合一

16、起,从 此形成男子三项“那达慕”大会比赛的固定形式。清 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 有目的的游艺活动,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较前均有发 展,当时的蒙古族王公以苏木(相当一个区)、旗、 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那达慕”大 会,并对比赛胜利者分等级给予奖赏和称号。但当时 由于王公贵族的操纵,“那达慕”会上经常由王爷的 摔跤手、赛马手和射箭手获得冠军。按蒙古族的传统 习惯,“那达慕”大会历来有大、中、小三种类型。 类型越大,参加人数也越多、会期越长,象大型的参 加摔跤赛512人,马300匹左右,会期七至十天,而小 型的摔跤手只有128名或64名,马30至50匹左右,会 期三至五天。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