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控制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6054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8.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控制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控制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控制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控制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控制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控制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控制剖析(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 的监理管理 上海地铁咨询监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规模膨胀与管理浓度稀释的矛盾 工程建设参建各方超能力承揽业务 (2)市场诚信机制滞后的影响 造价低、工期紧、材料劣、检验假、监测乱 (3)安全质量监理的不适应 监理人员不适应 监理手段不适应 监理方式不适应 二、轨道交通工程监理聚焦的三大重点 1、聚焦重大风险源 项目风险辨识 风险等级评估 防范风险措施 2、聚焦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 组织机构、抢险人员、抢险设备、 抢险物资、应急演练、预案完善 3、聚焦地铁工程多发性常见性的危害 三、轨道交通工程监理关注的四个方面 1、关注地质情

2、况 地下水是轨道交通工程的主要危害,特别要重 视深层高承压水,不能忽视浅层的微承压水 2、关注周边环境 运营中的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等等重要交通线 路,水、电、煤等管线,临近建筑物、构筑物 3、关注施工监测 监测是地下工程的眼睛 建立第三方委托监测制度 明确监测单位报警职责 加强深层点直接点的布设和检查 4、关注重大风险预控、预防、预警 工作重心从事后验收转变为事前预控 以条件验收为手段,防范事故风险 四、轨道交通工程监理三项基本制度 1、现场准入制度 由市场准入延伸到现场准入 严格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2、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培训交底制度 强化人员三级交底, 强化分包单位交底 3、严格执行

3、技术标准规范制度 五、轨道交通工程监理四个理念 1、全生命周期的理念 2、差别化监理理念 工程差别、风险差别、企业差别、人员差别、服 务差别 3、抓重放轻的理念 轨道交通工程监理应注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在检查过程中突出重要环节,抓住对质量 安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因素。 4、“从小抓起、从早抓起、从严抓起”的理念 六、轨道交通工程关键工序验收基本要求 1、车站深基坑开挖节点条件验收 2、端头井结构移交节点条件验收 3、盾构进出洞节点条件验收 4、首推100环节点验收 5、联络通道结构开挖节点条件验收 6.1 车站深基坑开挖节点条件验收 1.基坑围护设计和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已 落实

4、并回复; 2.基坑开挖、地下墙封堵施工方案已经施工企业负责人 及总监审批,并组织了各方讨论,向管理层和作业层 进行了交底。监理实施细则已编制并经审批; 3.围护结构及圈梁已完成,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4.地基处理已完成,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 5.立柱桩已完成; 6.降水、降压已满足设计施工工况; 7.施工现场坑外排水措施已落实 8.已调查基坑周围的保护构筑物、管线等现有状况,以 及能承受变形的能力,并且制订好切实可行的保护措 施; 9.已按监测方案对周围环境及基坑布置监测控制点,且 已测取初始值; 10.围护结构施工阶段遗留问题已按规定解决或已制定相 应的方案,地下墙汇总资料完成; 11.各分包

5、单位资质经过审查且符合有关规定; 12.人员(按合同)、机械(按方案)、支撑(满足进度 的数量和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都已到位; 6.1 车站深基坑开挖节点条件验收 13.卸土点落实及途径手续等办妥; 14.建立了“开挖任务单”和“挖土支撑记录表”的现场 管理制度; 15.对本工程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已编制完成有针 对性、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并落实抢险设备、材料、人 员等 16.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已建立并正常运行,前期工程信息 已上传 17.相关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6.1 车站深基坑开挖节点条件验收 6.2 端头井结构移交节点条件验收 1、端头井结构已完成,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2、端头井结构尺寸已复核

6、且符合设计要求 3、洞门中心已复核且符合设计要求 4、端头井结构渗漏情况满足盾构施工要求 5、相应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6.3 盾构进出洞节点条件验收 1、工作井已通过结构验收,标高、轴线、结构强度等 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满足盾构施工各 阶段的受力要求(端头井结构尺寸和洞门中心已符合 且符合设计要求) 2、盾构推进、测量、监测施工方案已审批并组织各方 讨论,监理细则已编制审批; 3、施工现场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已完成; 4、设计要求的出洞区地基加固完成,加固指标经检测 达到设计要求; 5、洞门经探孔未发现异常情况并满足出洞要求; 6、后座反力架经验算,强度、刚度满足施工工况; 7

7、、已调查盾构推进沿线的构筑物、管线等现有状况, 以及能承受变形能力,并制定保护措施; 8、周围环境监测布控点已按监测方案布置完成,并已 测取初始值; 9、人员、机械、材料(管片预生产的数量满足盾构推 进的进度要求)已到位; 10、对本工程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已编制完成有 针对性、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并落实抢险设备、材料、 人员等 6.3 盾构进出洞节点条件验收 6.4 首推100环节点验收 1、100环推进轴线偏差(高程、平面)汇总及分析 2、100环拼装纵缝、环缝高差汇总 3、100环管片破损、渗漏情况汇总和修补方案 4、100环防迷流测试汇总 5、100环推进监测成果汇总(地表、管线、建筑

8、物等) 及分析 6、相应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6.5 联络通道结构开挖节点条件验收 1、施工现场已完成勘察、设计交底 2、设计要求的开挖加固措施已经完成,各项加固指标已 经达到设计要求并有检测报告 3、如水泥浆等化学加固应探测加固体范围内强度的均匀 性 4、如冰冻法加固应估算冻壁厚度和交圈情况 5、探孔、卸压孔已打,未发现异常情况并满足开挖条件 6、防护门已安装并启闭灵活 7、联络通道结构开挖、冻融变形控制施工组已审批(总 工、总监)并组织了各方讨论会,监理细则已编制审批 6.5 联络通道结构开挖节点条件验收 8、周围环境监测控制点已按监测方案布置完成,且已测 取初始值 9、人员(按合同)、机械(

9、按方案)、材料(满足进度 的数量和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都已到位 10、对本工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已编制完成,并落实抢险设备、材 料、人员、方案 11、相应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12、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已经实施并正常运行,前期工程 信息按要求完成上传 一、近年来与轨道交通建设有关的事故案例 1、高空坠落 2、触电 3、机械伤害 4、物体打击 5、坍塌 6、起重伤害 事故经过: 2008年6月某日下午5时 左右,在上海公司承建的 某轨道交通车站工程,劳务 分包台州某建筑劳务公司现 场试验工袁前往施工现场 (动机不明),行走在基坑 内的第三道砼支护结构圈梁 结构上,坠

10、落至基坑底部( 坠落高度约为8米),经医 院抢救无效死亡。 2008年7月26日上午,由上海某 公司承建的某轨道交通车站工程 ,分包单位上海某工程服务有限 公司黄、罗等人在进行 井下格构柱割除工作。9时20分 ,电焊工黄在简易脚手架上 进行割除格构柱角钢,当格构柱 最后一根角钢快割断时,格构柱 向黄站的脚手架方向倾倒, 上截格构柱的底部撞击在脚手架 上,导致脚手架倾翻,黄随 同3.5m高的脚手架一起坠落,头 部撞击在底板的上翻梁上,经送 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天22时死亡 格构柱倒塌导致脚手架倒塌安全事故 2007年9月15日,上海市轨道交通车 站地下连续墙项目工地,工程公司项 目负责人李带领施工

11、人员正在进行施 工作业。11:00左右,李得知本项目 的基坑(深、宽各约20米)下5657轴 底部、距西侧地下连续墙1米处漏水严 重,就带领邓尚忠等共5人前往漏水处 ,准备进行补漏施工。12:00左右,见 电焊工仍未到场,未穿戴电焊防护用品 的李情急之下就接过从上面传下来的 龙头线准备开始焊接,李接过龙头线时 喊了一声随即倒地,在旁工作的邓、 张等人在采取急救措施无效后将其抬 出基坑,并送中山医院救治。居民死 亡医学证明书确认李直接死亡原因 为来院死亡。 电焊机触电事故 李不是电焊工,并且在没有穿 戴任何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 进行电焊作业,最终酿成了事故 。 (一)直接原因 1、李无电焊作业

12、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从事电焊作业。 2、事故发生时,李长银使用的交流弧焊机空载二次降压保护器已 失效,电 气安全性能不合格。 (二)间接原因 1、设备安全管理不善。在未对已失效的空载二次降压保护器维修 或更换,确保交流弧焊机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将该交流弧焊机投入使 用。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严。缺乏全面的安全检查,致使无证上岗 作业、未按规定佩戴劳防用品等违章现象未被及时制止,施工过程中 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被及时消除。 3、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未依法对从业人员 进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致使从业人员自身的防护意识不强 ,无证上岗从事特种作业、不佩戴劳防用品作业等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13、 。 4、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虽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 但未对从业人员遵照安全技术交底作业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并消除部分从业人员不遵照安全技术交底违章作业的现象 2008年11月,在上海轨道交通 区间隧道旁通道工程冷冻管 钻孔施工过程中,专业承包单 位工人王站立在钻机左侧辅 助作业时,不慎牵动保险带导 致保险带绳索被运转中的钻机 卷入,随后王与保险带绳索 同时卷入砖机内,致使保险带 绳索缠绕王颈部窒息死亡。 (一)直接原因: 1、王在操作过程中保险带 挂装位置与钻机间距过近,牵 动保险带绳索被砖机卷入; (二)间接原因 1、钻机旋转中无防护装置, 无有效人机隔离措施

14、; 2、虽然对施工人员逐个进行 安全技术交底,但对人员施工 过程中的现场监控管理力度不 够。 事故经过: 2009年某晚22时10分 ,由上海某公司总承包,上 海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施工 的轨道交通某标段区间工程 ,施工作业队在进行下行线 管片拼装时,操作工被旋转 的拼装机碰撞挤压(挤压在 管片与拼装平台之间),经 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工人吴被压在3吨多重的管片下 2007年9月29日22:00左右, 在上海 轨道交通某区间隧道工程下行线隧道工地 ,总包单位盾构司机朱站在左侧驾驶管 片拼装机,举重臂旋转管片(右侧上 方)就位后,用千斤顶顶住管片,举重臂 转到下方去夹封顶块。分包单位拼装工吴 站在

15、拼装机上部穿接纵向螺栓,另一名 分包单位拼装工胡在离拼装机2米处用 水泵抽水(隧道内有积水)。由于管片螺 栓孔未对齐,吴未能成功穿接螺栓。朱 走到拼装机右侧,自己试穿了一下,也 没有成功,就又回到左侧驾驶位。吴让 朱将千斤顶松一下,以便让L1管片稍许 位移来对准螺栓孔。朱将上部千斤顶松 脱后,管片由于没有任何连接,直接 坠落至拼装平台上,砸在正站在拼装台上 的吴的身上,吴当场死亡。 (一)直接原因 管片拼装机驾驶员朱在L1管片尚未安装 完成的情况下,松开举重臂旋转至下方准 备拼装封顶块,拼装工吴未能穿接L1管 片螺栓,违章指挥朱松开千斤顶,导致 L1管片坠落,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分包单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 不力,致使有关人员安全自我防护意识不 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这是事故发生的 间接原因之一。 2、出事时,拼装工胡脱岗在用水泵抽 水,造成拼装作业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效 的相互配合,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 二。 3、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 管理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职工违章 作业行为,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三 。 2008年10月某日下午 ,在上海某公司承建的某轨 道交通车站工程基坑,分包 单位上海某工程机械有限公 司在实施土方挖掘工作,挖 掘机操作司机为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