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6051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8.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 市 规 划 原 理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总体规划部分) (The Master Pla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Industry 1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前言 l课程名称 城市总体规划() l课程性质 城市规划专业之主干课程、学位课程、考试课 l学习目的 l 从整体上建立起城市规划的概念、过程、思想和方法的体系 l课程基本要求 树立全面而正确的城市规划概念和思想 培养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正确观点 理解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基本原理 掌握运用规划理论和

2、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调查、预测、分析 和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l课程内容 教材前八章内容 l作业安排 1、读书报告1篇(30005000字) 2、论文1篇 ( 30005000字) 3、课堂讨论 l相关课程 1、城市发展史、城市建筑史 2、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 3、城市规划与建设法律法规 4、城市道路与交通 5、城市绿化 6、城市管线综合 l学习要求与方法 3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l参考书目 l英 P.霍尔. 城市和区域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l美 刘易斯芒福德著, 倪文产, 宋俊岭, 译. 城市发展史: 起源、演变和前 景. 北京: 中国

3、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 l美 伊利尔沙里宁, 著, 顾启源, 译. 城市: 它的发展 衰败与未来.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l美 利维, 著, 张景秋, 等译. 现代城市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l美 J. L.麦克哈格, 著, 芮经纬, 译, 倪文彦, 校. 设计结合自然. 北京: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l美 凯文林奇, 著, 林庆怡, 陈朝晖, 邓华, 译. 城市形态. 北京: 华夏出版 社, 2001. l英 P.霍尔, 著,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译. 世界大城市.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1982. l英 W.鲍尔, 倪

4、文彦, 译. 城市的发展过程.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2. l英 埃比尼泽-霍华德 E, 金经元, 译. 明日的田园城市.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lMcLoughlin, J. B著, 王凤武译. 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4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l于洪俊, 宁越敏. 城市地理概论.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83. l郭彦弘. 城市规划概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l周一星. 城市地理学. 北京商务印刷 1995 . l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 l阮仪三. 城

5、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l各类相关期刊、杂志 l建筑规划类: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城市问题、规划师、城 市发展研究、城市开发、建筑学报 l地理类相关杂志: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 5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 重点提示 1、城市产生与形成、概念 2、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3、中外城市的发展 4、城市化的涵义 6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第一节 城市 一、城市的产生 (一)城市产生的过程 西方:Urban Revolution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dustrial Revolution 从原始聚落的形成到城市的出现

6、(图) 7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原 始 社 会 原始社会:穴居、树居、巢居 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固定居民点的出现 城市雏形的出现 私有制的出现 城、廓、沟、池的出现 “市”的出现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农村与城市差别的出现 城乡差别进一步加大 奴 隶 社 会 没有固定的居民点 形成较为稳定的劳动集体,但无固定居所 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农业:相对稳定、固定固定居民点 畜牧业:流动性的 以防御性为主的构筑物,如沟、墙等 防卫性,如“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 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如“日中为市 ,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商业: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固定交易场所; 手工业

7、者: 以奴隶主居住和商业、手工业者居住为主的城市 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居住地农村 城市产生过程简图 8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聚居与原始聚落 l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 的居住点 l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 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l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尼 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 明的发达与原始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 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l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 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的出现 l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 、商业为

8、主的城市 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 过程中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 9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二)城市产生的条件 1)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农业生产力创造农产品的能力,除去农业生产者及其家属所需要的份额外 ,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就是城市存在的必要前提条件 历史上第一批城市都是诞生在农业发达的地区 2)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 剩余劳动力 手工业分离 物物交换 市场 镇(雏形) 居住方式和社会分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游牧渔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没有固定居民点 固定居民点 集镇 城市 农村的推力 共同作用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的拉力

9、10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三)城市的选址 防御的需要(保卫劳动成果,抵御入 侵)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淮 南子原道训 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 )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 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 绳。 管子乘马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阳宅十书 环境容量(用地、人口)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 民,地邑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 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君 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 之所殖也。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 11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10、(一)早期的城市城、市分离 城市是由我国古代“城”和“市”两个概念结合而成 城:四周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 军事据点 字的演变: l中文 l甲骨文 l英文:Urbs:有城墙环绕的城市(伊达拉里亚语) Polis:(古希腊语)城邦 Metro-polis:首府、大都市 Mega-polis (megalopolis):大城市、都会区 Ecumeno-polis:世界城市 City:城市的总称 二、城市的定义 12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l文论: 周礼地官:“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 管子度地:“城、廓、沟、池以为固” “内之为城,城外之为廓” 古今注:“城者,所以自守也” l城:是一

11、种防御性构筑物,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 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治野兽侵袭,后来逐渐演变 成为防御敌方侵略。所谓 “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毁也” 13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14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江苏丰县古城图 15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16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市交易场所,人口集聚之地。 周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会天下 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礼地官: “五十里有市”,“大市日昃而市,百 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 ,贩夫贩妇为主。” 古代常将“市”与“井”连在一起称“市井” 史记平淮书注:“师古曰,古末有市。若朝聚井 汲,便将货物于井边买卖,曰市井。” 古代

12、城市 = 城+市 城+市 (二)现代城市 城市职能和组成部分发生变化 城市的概念变得复杂 城市定义的多样性和城市标准的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17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三)关于城市的定义 1、各学科关于城市的定义 l城市地理学城市是地处交通方便的环境、覆 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l城市社会学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况),是 各种社会礼俗和传统所构成的集合体,是在这些礼俗中 所包含的并随着传统而流传的那种思想和情感的集中体 现 l城市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行为在空间上的 集中,是集约人口和集约经济的综合体 l 系统论 现代的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 结构利用为特点、已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

13、约人口、 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l参考注册规划师考试参考书(P227) 18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 l城市集聚了一定的数量的人口 l城市产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有别于农村 l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中心 l城市必须提供充分的物质设施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l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城市定义: 依据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 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中国大百科全书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 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l“人们为了生活来

14、到了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集聚在城市。” l 亚里斯多德 19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l(四)城市的范围界定 l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的大型居民点 。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周一星): l1)城市实体地域(physical area):即城市的建成区 ,在美国为urbanized area,这是反映城市基本特征并区别 于乡村的地域概念 l2)城市行政地域(administrative area),即城市政府 行政管辖的地域,在西方即为city proper l3)城市的功能地域(functional area),即城市人口日 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在国际上通称为都市区( metropolitan area) 20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五)城市不同于农村的本质特征 l1)职业上的不同 城市是一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第二、三 产业) l2)规模上的不同 城市一般聚集有较多的人口 l3)分布密度上的不同 城市有比乡村多得多的人口与建筑密度 l4)物质构成上的不同 城市有较齐全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l5)职能上的不同 城市是工业、商业和市场、交通、文教等的集 中地,是一定地域的中心 21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六)关于城市的标准 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