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优秀实用课件:35页(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5643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55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优秀实用课件:35页(精)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优秀实用课件:35页(精)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优秀实用课件:35页(精)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优秀实用课件:35页(精)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优秀实用课件:35页(精)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优秀实用课件:35页(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优秀实用课件:35页(精)(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渊明 桃花源记 成语“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 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 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 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 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 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 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 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 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 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 生”。 作者复习: 本文作者 ,字 ,名 ,谥号 ,自号 ,浔阳 柴桑人。_(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 了_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_ 诗人,代表作有

2、 等。本文选自 。 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集 饮酒 靖节 五柳先生 田园 田园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 作为沿着 鲜嫩美丽 意动,以为异, 对感到惊奇 穷尽,走 到尽头 落花 又,再 繁多的样子 想要 溪水的两岸 别的 的 遇到 很 那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 捕鱼谋生。(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 ,忘了路程的遥远。忽然遇到(一片) 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 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芳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 感到非常诧异。再往

3、前走,想走到这 林子的尽头。 o 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 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 o 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o 时间:晋太元中 o 地点:武陵 o 人物:渔人 o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 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 学习第一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 怡然自乐。 舍弃仅 类 田间小路 交错通达 借代 指老人小孩 开阔

4、敞亮的样子 整齐的样子 全,都 快乐的样子 隐隐约约完,没有 这 一齐,都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紧接着)就发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 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 )就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 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 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 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这 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 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桃花源中来来往 往的人耕田劳作的人,男女的穿戴,完 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 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

5、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 (社会景象:生活安乐幸福) (自然景象:环境优美宁静) 学习第二段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详细 都 通“邀”邀 请 竟然 值得 同乡妻子儿女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更不必说 惊叹,惋惜 邀请 竟然 给 y告诉对,向 说 兼词,于之,从里面表

6、判断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然大吃 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 详尽地回答了他们。(桃花源里的人) 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 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 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 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就带 领妻子儿女及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 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 的人断绝了往来。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个人一 一给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那些人听罢都叹惜。其他的人各自又 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 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 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 不值得对桃花源以

7、外的世人说啊。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 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学习第三段 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 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已经 沿着 拜见 动词,做

8、标志 计划 不久 名词,标志 实现问路、寻访。津:渡口 原来的 最终,终于 像这样 到 于是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 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 了记号。回到郡里,到太守(那里) ,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 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 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志趣高尚的名士, 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 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 寻访的人了。 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无问津者 似有而无的 理想社会 译文 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一/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 林的经过。 二/23 三/45 写渔人进入桃

9、花源,在桃源 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 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1.本文以 为线索,依 次写了: 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发现桃源进入桃源拜访桃源 离开、再寻桃源 2.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 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 (曲折、隐蔽、幽深) 3.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情况的? 其中

10、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淳朴的社会风尚的 语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中人为什么 “皆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 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8.桃花源人避世的根本原因: 9.反映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10.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的语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无问津者。

11、1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 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 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12.渔人出桃花源时, “处处志之”,为什么再 往时,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 骥再寻,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 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 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13.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课文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 战乱, 人民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社会平等,和平 安宁的社会。 1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反映了作者对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失 望、厌

12、弃,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 。本文以 为线索,按 顺序, 记叙了渔人 、 、 、 的过程,描绘了 一个 的理想社 会,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武陵渔人进出 桃源的行踪 发现桃林 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序言 时间 进入桃源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 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 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 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同时, 本文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 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 现 和平安宁 进 入 怡然自得 离 开 安居乐业 再 寻 民风淳朴 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

13、社会 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桃花源 线 索:渔人的行踪 发现 进入 拜访 离开后再寻桃花源 写作特点: 按行踪(先后)顺序,叙述详略得当; 语言优美,通俗易懂; 展开丰富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向 往的理想世界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虚构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表达了 作者对黑暗社会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古今异义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说如此 4、阡陌交通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8、遂与外人间隔 9、各人复延至其家 一词多义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复前行

14、,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古今异义 2、芳草鲜美 味道鲜美。 1、缘溪行 缘故、缘分。 3、说如此 这样。 缘 鲜美 如此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沿,沿着。 鲜艳美丽。 像这样。 古今异义 4、阡陌交通 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没有出路的地方。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交通 古义: 今义: 妻子, 绝境, 专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 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古义: 今义: 无论 古义: 今义: 指妻子和儿女; 交错相通 不用说、更不用说 古今异义 8、遂与外人间隔 隔

15、断,隔开。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询问消息。 9、各人复延至其家 延长,延伸。 问讯 古义: 今义: 间隔 古义: 今义: 延 古义: 今义: 询问 距离 邀请。 一词多义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复前行,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放弃、舍弃,动词) (房屋,名词) (作标记,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寻找,动词) (随即、不久,副词) (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 (作为) (对,向) (给) 成 语 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 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 无人问津: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