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分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5630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睡眠障碍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睡眠障碍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睡眠障碍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睡眠障碍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睡眠障碍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睡眠障碍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睡眠障碍分类.(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 (ISCD2) 睡眠障碍分类意义 v睡眠障碍分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睡眠障碍的 认识和临床诊断 v绝大多数的睡眠障碍是能得到有效治疗 v有些睡眠障碍尚未被认识 v临床医生在询问病史时了解病人的睡眠状况是 很重要的 v诊断性检查,如多导睡眠描记能作出明确诊断 新版国际睡眠障碍 分类(ISCD2)特奌 v 逻辑性、临床实用性提高 v与国际疾病分类法通用性強 (与ICD-9和ICD-10)命名学相结合 v有些根据共同症状分类 (如失眠和过度睡眠) v有些按照可能的病因分类 (如昼夜睡眠节律障碍可能是生物节律紊乱) v有些按照出现问题的器官系统分类 (如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 国际睡

2、眠障碍分类 1.失眠 2.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 3.并非由于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导致的过度睡眠 4.昼夜睡眠节律障碍 5.异态睡眠 6.与运动相关的睡眠障碍 7.单独症候群,正常变异和尚未定义的项目 8.其他睡眠障碍 附录A:与其他疾病相关的睡眠障碍 附录B:睡眠障碍鉴别诊断中常见的其他精神/行为障碍 1.失眠 v 适应性睡眠障碍(急性失眠) v 心理生理性失眠 (慢性失眠中的第二位原因) v 矛盾性失眠(睡眠状态感知不良或错误) v 特发性失眠 v 精神障碍所致失眠 v 睡眠卫生不良 v 青少年行为性失眠 入睡相关性障碍 强制入睡性睡眠障碍 混合型 待分类型 v 内科疾病所致失眠 v 药物或

3、物质滥用所致失眠 v 非物质滥用或确定的躯体疾病所致失眠(非器质性失眠) v 生理性失眠,待分类型 失眠的流行病学概况 中国与发达国家失眠人群对比 v中国6大城市成人失眠率 (2002)42.5 v中国成人失眠率 (2003)38.2 v美国成人失眠率 30 v英国成人失眠率 36 v法国成人失眠率 34 v世界成人失眠率 29 学生睡眠不足值得重视 v杭州1/3的大学生睡眠少于6小时 v北京、上海、广州、長春、兰州、成都六大城 市6-7成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v广州高、初中学生64感到睡眠时间不够, 17学生认为自己経常失眠 2.呼吸相关睡眠障碍 (1)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阻塞型睡

4、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成人型、儿童型(诊断、治疗均不同) (3)睡眠相关的低通气/低血氧综合征 (4)其他呼吸相关睡眠障碍,待分类型 (1)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v原发性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v躯体疾病所致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陈-施(Cheyne Stokes)呼吸模式 高原周期性呼吸 其他医学状况所致睡眠呼吸暂停,非陈- 施 呼吸模式或高原周期性呼吸 v药物或物质依赖所致其他呼吸相关睡眠障碍 (阿片类) v婴儿原发性睡眠呼吸暂停 (新生儿)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同国家中OSAHS患病率 v美国 2-4 v英国 1.35 v法国 1-4 v加拿大 1-10 v澳大利亚

5、3 v西班牙 9.9-11.3 v瑞典 1.4 v以色列 0.9 中国OSAHS患病率 v上海 3.62 v河北 4.63 v山西 3.5 v长春 4.81 v广西 4.3 v香港 4.1 (3)睡眠相关的低通气/低血氧综合征 v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特发性 先天性中枢型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婴幼儿期即可被诊断的一种独特SDB) v医学状况所致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v肺部实质性病变或血管疾病所致睡眠相关低通 气/低血氧综合征 v下气道阻塞所致睡眠相关低通气/低血氧综合征 v神经肌肉或胸壁疾病所致睡眠相关低通气/低血 氧综合征 3.非呼吸睡眠障碍所致过度睡眠 (1)发作性睡病 (2)其他的

6、过度睡眠 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PSG监测 睡眠潜伏期小于5-8分钟 (1)发作性睡病 (发病率 0.03%0.16%) v 发作性睡病,伴猝倒症 v 发作性睡病,不伴猝倒症 v 发作性睡病,医学状况所致 v 发作性睡病,待分类 发作性睡病 v症状:白天过睡眠、猝倒、睡眠麻痹、入睡前 或醒后幻觉-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v诊断:整夜多导睡眠图(PSG),SL8秒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5秒 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始发REM睡眠 v治疗:EDS莫达非尼、利他林 猝倒羟丁酸钠 夜间睡眠紊乱-羟丁酸钠、唑吡坦 (2)其他过度睡眠 v周期性过度睡眠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男:

7、女 3:1 月经相关的周期性嗜睡 v原发性过度睡眠,伴睡眠时间延长 v原发性过度睡眠,不伴睡眠时间延长 v行为问题所致睡眠不足综合征(个体长期睡不足) v医学状况所致过度睡眠 v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生理疾病所致过度睡眠(非 器质性过度睡眠,待分类) v生理性过度睡眠(器质性过度睡眠,待分类) 4.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1)原发性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2)行为问题所致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1)原发性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v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老年人、hPER2基因异常) 睡眠时相延后综合征(青少年、hPER3基因异常) 睡眠-觉醒节律不规则型 自由节律型(no

8、nentrained) v 原发性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待分类 v 其他生理性的昼夜节律失调,待分类 (2)行为问题所致昼夜节律失调性 睡眠障碍 v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的生理状况所致, 时差变化型 倒班工作型 睡眠时间主动延迟 v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的生理状况所致昼夜节律障碍 v药物或物质依赖所致其他的昼夜节律障碍 5.异态睡眠(以异常动作或情感体验 为主伴做梦、活动复杂多变) (1)觉醒障碍(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醒转) (2)通常与快速眼动睡眠相关的异态睡眠 (3)其他异态睡眠 (1)觉醒障碍 (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醒转) v 意识模糊性觉醒 v 睡行症 v 夜惊 (2)通常与快速眼动睡眠相关的异态睡

9、眠 v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老年男性 暴力行为 ) 重叠异态睡眠障碍 分离状态 v反复发作性单纯睡眠麻痹 3-6 v梦魇 儿童发病率15% 成人5%7% (3)其他异态睡眠 v 睡眠相关性分离障碍 v 睡眠相关性遗尿 3-7岁 45-7 v 睡眠相关性呻吟(REMS呼气相发出呻吟声) v 炸裂性头痛综合征(入睡时或刚醒来时) v 睡眠相关性进食障碍(睡中反复吃喝) v 睡眠相关性幻觉 v 异态睡眠,待分类 v 异态睡眠,药物或物质依赖所致 v 异态睡眠,医学状况所致 6.睡眠相关运动障碍(活动简单、固定、反复) (1) 不宁腿综合征 (发病率 普通人群10) (2)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发

10、病率5-44) (3) 睡眠相关腿痛性痉挛 (4) 睡眠相关磨牙 (发病率5-20 ) (5) 睡眠相关节律型运动障碍 (6)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待分类 (7)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药物或物质依赖所致 (8)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医学状况所致 7.独立症状,正常变异以及尚未定义者 (介于正常和异常睡眠之间的睡眠相关综合征,不甚清楚) (1) 长睡眠者 8.5 (2) 短睡眠者 18.5 (3) 频繁局部肌阵挛 (4) 原发性鼾症 19 (5) 梦呓 30或更多 (6) 入睡期抽搐 (7)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8) 睡前脚震颤和睡眠期交替性腿部肌肉运动 (9) 入睡期脊髓性肌阵挛 v睡前脚震颤

11、清醒向睡眠过渡或浅睡时出现 脚或足趾的节律性运动 v交替性腿部肌肉运动 在睡眠或唤醒过程中出现 短暂腿部肌肉交替运动 v入睡期脊髓性肌阵挛 开始入睡时反复出现突然肌肉抽搐现象,从 躯干开始,然后到躯干的附属部分和颈部 8.其他睡眠障碍 (未作出特异诊断) (1) 其他生理性(器质性)睡眠障碍 (2) 生理性(器质性)睡眠障碍,待分类 (3) 其他睡眠障碍,非物质依赖或生理状况所致 (4) 环境性睡眠障碍 (5) 睡眠障碍,非物质依赖或生理状况所致,待分类 附录A:与其他疾病相关的睡眠障碍 v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v纤维肌痛相关性睡眠障碍 风湿病患者中15-20 v与睡眠相关的癫痫 25患者与睡眠

12、有关 v与睡眠相关的头痛 v与睡眠相关的胃-食管返流 40岁以上7-10 v与睡眠相关的冠状动脉缺血 心肌梗死20 v与睡眠相关的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15 v与睡眠相关的异常吞咽、窒息、喉痉挛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一种进行性恶化的疾病,开始为入睡困难,进而在数月内 完全失眠 是一种罕见的、阮病毒障碍所致的丘脑退行性变性疾病 3060岁发病,逐步进展,7-13个月最终死亡 相关特征包括:心动过速,高血压,出汗,发热,便秘,排 尿困难,发音困难,运动失调,反射亢进,肌阵挛,木僵, 谵妄,昏迷,死亡 阮病毒基因129的多态性和178的密码子突变 治疗:不清楚 附录B:睡眠障碍的鉴别诊断中常见的 其他

13、精神/行为障碍 v 心境障碍 v 焦虑障碍 v 某些躯体形式障碍 v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v 某些通常起病于婴幼儿、儿童或青少年期的障碍 (如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v 人格障碍 精神障碍 v慢性失眠的第一位原因 v失眠引起社交能力下降,缺乏生活情趣,误工日 增加,难以面对应激,工作难以胜任,意外事故 增多,医疗保健支出增多 v40%的失眠病人有一种或几种精神障碍 焦虑障碍 24%,抑郁症或恶劣心境 23% 酒依赖 7%, 药物滥用 4% v一般人群中失眠是抑郁症发病的预测因子 v行为治疗加精神药物以及催眠药物联合治疗 睡眠障碍 v睡眠障碍不仅造成夜间的睡眠困难,而且会导

14、 致白天的疲乏无力和犯困,或会在夜间发生异 常事件 v睡眠障碍对警觉性、注意力会产生不利影响, 从而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医学不良后果。 v有警觉性损害的人不一定有过度睡眠,但有过 度睡眠的人都会有警觉性损害 警觉性损害 v疲乏 、懒惰、淡漠 、烦躁不安 v精力不足、精神不振 v发作性思睡 、瞌睡 v注意力集中困难、频繁的意外事故 v记忆减退 、工作学习效力差 v自主行为 睡眠障碍评估 v临床会谈,直接观察 v个体主观感受 -爱泼沃斯睡眠量表(ESS) -视觉类比量表(VAS),日记 -疲劳严重度量表(FSS) v客观的评估(生理/行为)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清醒维持试验(MWT) -Actigraphy v临床表现 -精神运动警戒性试验(PVT) -数字符号替代试验(DSS) 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