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5611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两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做答第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满分 9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战争与和平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 1

2、9 世纪初的俄国历史。B秋收时节,我陪父母回到了久别的故乡,瓜田李下传来的缕缕清香,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向大坝上的老自留地走去。 C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呼之欲出。D.他们为化解部分旅客不满情绪而设立“投诉中心”的做法,表明他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要想在新一轮汽车产业的变革中占据领先地位,关键在于研发 领域能否有重大突破。B.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积极 进取,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C.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

3、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式,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 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D.中俄在能源方面的战略合作,扩大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能源问题上的话语权得以增强,改变了国际能源治理体系的现有格局。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在回复电视台的活动邀请时说:“公益活动是我非常乐意参与的,我一定会安排好工作,拨冗出席。”B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校刊编辑说:“感谢大家抛砖引玉,我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 本刊会越办越好!”C张小明在个人单曲发布会上说:“承蒙各位朋友的厚爱,本张唱片得以发行付梓,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D业余书法爱好者老刘捧着自己的书法作品,郑重地对朋友老李说:“区区草字,不成

4、敬意,聊供补壁。”二、(满分 15 分,每小题 3 分)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我们则好比是鱼 和肉,告辞什么呢?)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 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C.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 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 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也为时不晚。)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短歌曹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A.“明明如月,不可断绝”此句表面似乎是写天上的月亮无端触发了诗人的愁思, 实际上是以明月比贤士,表明求贤不得的忧愁。B.“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此句接续前文诗人对贤士渴慕不得的情思,表达了诗 人贤士既得之后,喜不自胜,但不忘旧主之情。C.“月明星稀,何枝可依”此句以“乌鹊”喻贤士,大意是说,贤士们都在寻找 寄身之所,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D.“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此句诗人借用典故,并以周公自比,表达对贤士的渴 慕

6、之情,表明自己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危:端正。B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C举匏樽以相属属:嘱托。D知不可乎骤得骤:屡次。7下列句子,不能直接回答“何为其然也”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

8、,而今安在哉”句承上启下,由追述历史人物的事迹转入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过渡自然巧妙。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句中“哀”与“羡”两个动词构成对比,抒发 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表现的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思想的真实展现。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看待事物不绝对 化,而是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 11 题。(满分 16 分)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

9、:“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

10、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 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 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

11、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 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 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

12、,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 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

13、借钱的日期, 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 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 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 后寄去。”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马兰花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 分)A.听说麻婶生病之后,马兰花整整一上午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发呆,并及时去医 院探视,表现出马兰花的朴

14、实善良。B.马兰花相信麻婶能挺过来,麻婶母女不会赖她的钱,所以安慰了麻婶的女儿后, 没提欠款的事,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C.男人因为马兰花没有要回欠款,一怒之下踢翻了菜篓子,面对男人的怒火,马兰花没有与他争辩,而是默默流泪。D.面对男人的耿耿于怀,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表达了自己的气愤与不满,她认为虽然赚钱不易,但不能因钱失去良知。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5 分)A.小说讲述了发生在马兰花和麻婶两家之间的小故事,读来温馨动人,同时也蕴含 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的忧虑与反思。B.男人为 600 块钱多次数落妻子,又因上海的汇款和来信主动做饭,男人的行为反 映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C.日子一天天过去,马兰花和男人都认定还钱无望,就在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回归平静之时,一封上海的来信造成了情节的逆转。D.麻婶的女儿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了母亲的欠款记录,对马兰花去医院探望母亲却不提欠款的行为心怀感激,并尽力回报。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 分)A.小说善于运用补叙,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