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景写生[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5354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风景写生[1]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色彩风景写生[1]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色彩风景写生[1]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色彩风景写生[1]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色彩风景写生[1]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风景写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风景写生[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色彩风景写生画基础 色彩风景写生画基础教程 n风景画的发展 n风景画作为一种体裁,自18世纪自英国风景画出现以来 ,以康斯泰勃尔、透纳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彩风景画家将 英国风景画带入一个繁荣的发展阶段。 n英国风景画家对自然景物色彩鲜明流畅的写生表现手法 ,带动、影响了法国风景画的大力发展,巴比松画派在 卢梭“回到自然”思想的启蒙下,使走进大自然、表现大 自然成为艺术表现的时尚,卢梭、柯罗、米勒等一大批 艺术大师的出现,推动了法国风景画艺术的繁荣兴盛。 随着科学的进步,透视学、光学、色彩学等一系列学科 知识的发展,使风景画艺术得到了新的拓展。 n以莫奈、马奈、德加、毕沙罗、凡 高、高更、塞尚为代

2、表的一大批印象派画家,他们以精湛的风景作品征服了 世界,使风景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 色彩风景写生画基础教程 n风景写生的选景 n选取题材时,应该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 初学者应根据习作的要求与进度,去选择 合适的景色来写生,最好选具有近景、中 景、远景的平远风景着手练习,因为这类 景色,可以明确认识到视平线在画面中的 地位与作用,了解形体与色彩由于空间距 离关系所产生的变化规律 色彩风景写生画基础教程 n风景构图与透视 n透视被运用于各种形式、体裁、风格的美术作 品中,为表现主题、创造构图形式和提高表现 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透视是表示空间的主要因 素。 n 自然界的各种景物,由

3、于透视关系,形体会产 生变化,即近大远小的距离缩减现象。要理解 这一变化规律,必须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 色彩风景写生画基础教程 n景物因与我们“空间距离”远近不同,其色相也会 发生变化。 n近处色彩明暗对比强,远处色彩明暗对比弱; 近处色彩冷暖对比强,远处色彩冷暖对比弱; 近处色彩纯度高,远处色彩纯度低;近处色彩 形体实,远处色彩形体虚。 n在具体的风景写生当中,远景、中景与近景宜 拉开距离,加强其冷暖、明暗、纯度对比关系 ,远处与暗处宜画薄,近处与亮处宜画厚,这 样将有助于空间感的层次表现。 n根据景物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景物的形体、色彩 、明暗调子的视觉感,在互相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归纳

4、以下一些特征: 近景轮廓与结构关系比较明确,细节也较清楚 ,形体比较大,体积感强,色彩丰富鲜明,纯度较高, 明暗对比强。 中景与近景相比较,形体轮廓与结构关系减弱 ,细节模糊,色彩粉质增多,纯度降低,倾向冷调,明 暗对比变弱。 远景景物形体轮廓及结构模糊,色调单纯统一 ,含更多粉质,偏冷调;明暗对比逐渐减弱,立体感消 失,给人以平面的感觉。 色彩风景写生画基础教程 n风景构图速 写 色彩风景写生画基础教程 六 外光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外光色彩与室内色彩比较,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外光色 彩的明亮与调子的丰富,室内的静物由于器物阴影部分色彩 非常浓重,所以色调一般都比较沉暗。 色彩风景写生画基础教程

5、n有阳光的晴天,产生色彩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有 三:一是光源色,景物受光部分会偏暖调,反 映出阳光的色彩特点。纵然物体的固有色不同 ,都会微微罩上带黄或红等暖色因素,早晨或 傍晚的阳光在景物中反映得更加明显,以至形 成非常统一的暖调;二是偏蓝青色的天光反射 ,景物受到反射光影响的部位,偏冷调。如建 筑物背光墙面的上部分,丛树的背光部分,山 峦起伏的背光部分,会明显地发觉这种与受光 部形成补色对比的冷色调; n阴天,色调含灰偏冷 七 对物象形体与质感的表现 n1水的表现 水的特性是流动、透明,给人有一种平面 、深远的感觉。风景中水的颜色是最不固 定的,它受气候、光线、环境和天色的影 响而产生变化。

6、n水色。一般清澈的水,它的固有色总是带冷调 ;浑浊的黄色水质,固有色偏暖,呈黄灰色; 不流动的死水或流动,颜色灰绿、紫黑、调子 深暗浓重. n平静的水,主要用横向的平衡笔法,色彩要柔 和谐调;有波浪的水,根据波浪的大小,可用 横向的短笔触或点子来表现水的跃动, n不论是什么状况的水面,都要注意天色对水色 的影响而产生的色调变化 . n 倒影。它与实物有联系又有区别。画好倒影 ,会增添景色的美感。 n平静清澈的水面如镜,倒影形象清晰;在微波 的水中,倒影破碎,形体拉长;有风的天气和 有急浪的水面,倒影不明确。 n景物倒影的色彩,与景物相比,要趋于单纯统 一,多为中间调子,没有很深暗与明亮的色调

7、,色调一般偏冷、对比弱、色纯度低,即冷、 弱、粉、灰。 n倒影多用湿画法,颜色自然交接融合,便会显 出倒影的效果。 n天的表现 n天色是画幅中最远的色彩,要有深远的空间效 果。在晴天,蓝、青等色是画天色不可少的颜 料 n接近地面或远山的天色,总带有偏暖的紫灰色 倾向,所以天色在大多情况下是上冷下暖 n天色与地面相接连的景物色彩有关,天色常常 在互相对比中,产生补色关系。如在晴天,绿 树丛后面的天色,会增添绿的对比色红的 色素,使蓝天倾向于紫灰。 n天总不宜画得过于突出,而失去深远的空间 n树的表现 n画树的循序:可先画主干,确定树的姿态;再根据树的 外形画叶丛;然后再加小树枝,使主干与树叶联成

8、整体 。小树枝在叶丛的底面暗处,受光少,色浓重,主干周 围树叶少,叶丛中往往透出空隙,透露出明亮的天色或 后面的景色,这使树丛松动显得不闷。 n画多棵树在一起的丛树,要注意整体的外形美和聚散关 系,大小、曲直姿态要安排得体,使之互有联系、呼应 、对比、衬托的整体效果。 n画枯枝丛,要用大笔刷,枯笔擦,不必一根根去细描, 要概括地去观察,画出枯枝丛的色调与感觉即可 n树的色彩,受季节、气候、时间与光线和固有 色等因素影响,不能只使用一种绿色来表现不 同的树色。 n以空间关系看,绿色的树如处在远处,树会与 周围景色一样,被罩上一层含白粉的带蓝青的 冷色调,成为含灰的蓝绿、青绿或灰绿等色相 。 n树

9、的色彩以绿色调占多数 ,绿色包含黄与蓝两 个色素,黄色可以有柠檬黄、中黄、土黄、桔 黄等不同冷暖的性质;蓝色类也是一样 。 n树色的明度差异,不能过于明显,尽量利用色 彩的冷暖与纯度,去表现形体与空间 。 n建筑物的表现 n建筑物由于具有不同的形体结构形式和建材性质及肌理 特征,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反应。在形式上,现代的高层 建筑,大都是垂直线条组成的方形或长方形,因此具有 庄严的稳重感。钢材结构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有数百米高 ,它那向上的锐角,三角形的造型,显得坚实稳健,气 势非凡。基督教堂的建筑大都为哥特式样,其尖端耸立 天际,给人以精神感染,容易产生神的意念。中国古代 建筑的特点,是向平面引申发

10、展(如故宫),显得对称、 稳定、雄伟、庄重;一些中国式的园林,亭台楼阁,曲 径通幽,而有东方情趣;乡村中的农舍茅屋,黑瓦白墙 ,具有简洁而朴素的田园风貌。各种不同的建筑物,在 不同的环境配合与陪衬下,都可以富有意境与情调 n 写生中,画建筑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景。建筑物不管是一座或一群,都要着眼于大的基本形体的美感 。 (2)不能只见门窗、瓦墙等局部的小效果,而忽视了整体的大效果。 (3)在画建筑物时,要表现出它的稳定感和庄重感,而不能显得平板轻 薄。 (4)要仔细观察形成建筑物主体效果的各个形的变化和组成建筑物中垂 直的、平行的,以及斜向的直线和曲线与体面结合的情况。 (5)正确表现

11、出各种建筑物的形体与色彩的特征。如古建筑及园林中的 亭台楼阁,一般都是屋顶大、屋角翘、屋身小、木结构的;色彩多为沉着 的红色调,具有古建筑物独特的美感。 n透视,对于表现建筑物形体和空间的重要 性是不容置疑的。画结构复杂的古老街道 和建筑物,透视就显得特别重要。 n山的表现 n风景中的远山,处在天与地相交之间。远 山在风景构图中,虽然不会是主体物,但 它常常可以体现空间感,衬托前景,丰富 色彩,起到了加强主题的表现。 n初次作风景写生,往往容易把远山画得过于深暗。其实 ,只要与近景联系起来相比较,远山大多是明亮的,远 近的调子悬殊差异是明显易辨的。远山由于明亮,含白 粉色很多,与天色明度接近,

12、常用钴蓝、群青、普蓝等 色来调配成冷调子,表现出大地深远的空间。 n多层次重叠的远山,要通过比较,区别它们微弱的色彩 冷暖倾向,远山与天连接处,色彩的对比状况一般是山 色偏冷、天色偏暖,山色稍深、天色偏明。这种冷暖、 明度的区别是十分微弱的。在朝阳或夕照投射的远山, 产生受光部的暖调和背光面的冷调之间的差别,受光部 是光源色,背光部是天光反射色,有补色效果。 n人的表现 n以景为主的画面,人物在环境中一般都不会太大,画人 物要符合透视的原理,才能使远近不同位置的人立足于 地面,如违反透视规律,人物很可能会出现脱离地面飘 浮在空中的错觉。避免这类错误的出现,首先需要处理 好视平线(地平线的高低)

13、与人的关系。假定是等高的人 ,近处人的腰部如在地平线的位置,远处的人,腰部也 要画在地平线的位置上;如近处的人,头部在地平线的 位置,远处的人也应如此,其他依此类推。 n画人物可先把上身的颜色点好,再点四肢,根据比例再 点头部,不要把头部画大 风景写生的步骤 n选定写生的对象以后,要认真探索构图, 即如何将景色艺术性地布局在画纸上。开 始,应将描写的对象看得非常简单,归纳 成几块几何形。 n2.大的布局确定以后,然后进一步进行取 舍剪裁,勾勒出景物的位置及形体的大轮 廓 n具体画出景物的基本形和结构关系,没有 意义的景物都不应纳入构图之中,也可以 将景物的位置作些移动,以使主题内容更 集中、更

14、鲜明,在构图形式上更完美 n先画天与远山。没有经验的人,常把天色画得过暗或过 亮。一般情况下天色总是画面中比较明亮的色调,但如 在晴朗的天气,天上无云彩,那蓝紫的天色必会比地面 上明亮的色调暗。 n画中的白色房屋受光面,与天色的关系要有区别。如果 天上有白云,也同样比白墙要暗。远山的色彩也是很容 易画得过深的,只要天色画正确了,在调色盒中的天色 旁边再调远山的色彩,就比较容易控制那微弱的色彩差 距,天与山的色彩关系就可以画得较正确。远山色彩单 纯统一,要用色彩的冷暖表示山体受光和背光的起伏变 化,而不能用深淡来表示。 n近山的色调较浓重,与远山有明显的色调差别 ,要少用白粉;笔法要有横直的变化

15、,表现出 山的气势与山体结构。树用深红、朱红、褐色 及偏冷的紫色相结合,交替画出树色的大调子 。注意外形的轮廓起伏变化和受光、背光的明 暗关系。溪边堤岸上黄色的枯草坪,用土黄、 白粉、钴蓝等色彩调配出冷暖和纯度不同的色 彩,画成比较明快的暖调,与红树相映衬,具 有秋意情调。 n接着画房屋顶部的瓦片,用朱红白粉色相调合 ,某些部分要调入钴蓝,产生冷灰色调,使色 调明快又有变化,笔法可根据瓦楞的方向,自 上而下并列地画,自然空出屋脊上的白线。白 墙的某些部位,要画上带暖的白色,使整组建 筑物明亮有温暖感。 n山溪浅水处,在深蓝色调中显出一些带褐色的 暖色,表现出水底的砂石滩,也显示出了清澈 的水质。 n溪边露出水面的鹅卵石,蘸中间色用弧形 笔触画出形状与疏密排列后,再用更明亮 的色画强光部分,用稍暗的色画背光部, 用深暗色画石间空隙与投影,就有立体效 果了;水底的石块用明度很接近的调子来 画,与水面上的石块相比,色倾向于冷调 ,有明显的虚实、冷暖的区别,表现出清 澈见底的溪流,衬出山村的野趣。 n作进一步深入刻画,石级小径、芦苇草丛、山岩、倒影 、炊烟等,都要采取不同的技法真切地表现出来。画芦 苇,可以用笔蘸色后,把笔侧倒着从下往上拖,将笔慢 慢提起,画出下粗上细的有劲有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