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课件-第5篇-第3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5124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课件-第5篇-第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建课件-第5篇-第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建课件-第5篇-第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建课件-第5篇-第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建课件-第5篇-第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课件-第5篇-第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课件-第5篇-第3章(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单层工业建筑设计 p 3.1 单层工业建筑的结构类型与构件组成 v 按结构支承方式分为:承重墙支承与骨架支承 v 单层厂房结构广泛采用由横向排架和纵向连系 构件以及支撑系统所组成的空间骨架体系。 v 只有当厂房的跨度、高度、吊车荷载较小及 地震烈度较低时也可采用承重墙结构。 屋架支撑 柱间支撑 u 3.1.1 排架结构 根据材料不同可分为:砖混结构、钢筋砼排架、 钢屋架与钢筋砼柱组成的排架、全钢结构。 钢筋砼排架结构是单厂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 砖混结构 钢筋砼排架 v 骨架结构:由柱基础、柱子、梁、屋架、支撑 体系等组成,墙只起围护作用,不起承重作用 v 横向骨架:屋架、柱子、柱基础

2、 作用是承受屋顶、天窗架、外墙及吊车荷载。 v 纵向连系构件:屋面板、连系梁、吊车梁等 作用是保证横向骨架的稳定性。 v 支撑系统构件:包括屋架支撑和柱间支撑等。 v 围护结构:外墙、屋顶、地面、门窗、天窗 v 其他:散水、明沟、坡道、吊车梯等 承重构件 柱: 基础: 屋架: 屋面板: 吊车梁: 基础梁: 连系梁: 支撑系统构件: 围护构件:屋面、外墙、门窗、地面、 其它有平台、作业梯、扶手、栏杆 钢屋架与钢筋砼柱组成的排架 全钢结构 u 特点: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 快,主要用于跨度巨大,空间高、吊车荷载重、 高温或振动荷载大的工业建筑。 u 3.1.2 其它结构体系 刚架结构 屋

3、架和柱合并为同一构件,其连接处为一刚接点。 柱与基础一般为铰接。 p 3.2 单层工业建筑的柱网选择 u 3.2.1 生产工艺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依据 生产工艺平面图的内容: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和起重运输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划分车间内部各生产工段及其所占面积; 初步拟定工业建筑的跨间数、跨度和长度; 提出生产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如采光、通风、防振、防尘、防辐射 生产工艺平面图 u 3.2.2 单层工业建筑平面形式的选择 厂房平面设计的要求:由生产工艺流程决定。 首先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应使 厂房平面形式规整、合理、简单以便减少占地 面积、节能和简化构造处理; 厂房的建筑参数应符合厂房

4、建筑模数协调标 准,使构件的生产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选择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柱网使厂房具有较 大的通用性; 正确地解决厂房的采光和通风; 合理地布置有害工段及生活用室; 妥善处理安全疏散及防火措施。 1. 生产工艺流程与平面形式 v(1)直线式:原料由工业建筑一端进入,而成品或半 成品由另一端运出。 特点:各工段间联系紧密,唯运输线路和工程管线较长。 v(2)往复式:原料从工业建筑一端进入,产品则由同 一端运出。 特点:工段联系紧密,运输线路和工程管线短徢,形状规 整,占地面积小,外墙面积小,节约材料,保温隔热好 v(3)垂直式:材料从工业建筑一端进入,加工后成品 则从横跨的装配一端运出。

5、 特点:工艺流程紧凑,运输和工程管线较短,相适应的平 面形式是L形平面,即出现垂直跨。 2. 生产状况与工业建筑平面形式 L形、形、形平面的特点: 厂房各部宽度不大,厂房周长较长,可在较 长的外墙上设置门窗,室内采光通风条件好 纵横跨垂交,要垂交处构件类型增多,构造 复杂,需设防震缝; 外墙长度较长,造价及维修费用较高,室内 各种工程管线较长。 跨度平行布置: 适用于直线式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往复式的 生产工艺流程 特点: 各段之间靠得较紧,运输路线短捷, 工艺联系紧密,工程管线较短; 形式规整,占地面积少; 结构构造简单,造价低,施工快; 室内采光通风容易解决。 跨度相垂直布置: 适用于垂直式的

6、生产工艺流程 特点: 工艺流程紧凑,零部件至总装配车间的 运输路线短捷; 在跨度垂交处结构、构造复杂,施工麻烦。 不同平面形式的厂房造价比: 从建筑经济角度看:近于方形或方形的平面较优越 u 3.2.3 柱网的选择 柱网的概念:在纵横定位轴线相交处设置柱子。 柱子在工业建筑平面上排列形成的网格称为柱网 跨度:纵向定位轴线间距离。 柱距:横向定位轴线间距离。 柱网的设计要求: v 1. 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v 2. 平面利用和结构方案经济合理 v 3. 符合厂房建筑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 v 4. 尽量扩大柱网,提高厂房的通用性 扩大柱网的主要优点: 可以有效提高工业建筑面积的利用率; 有利

7、于大型设备的布置和产品运输; 能提高工业建筑的通用性,适应生产工艺 的变更和生产设备的更新; 有利于提高吊车的服务范围; 能减少建筑结构构件数量,并能加快建设速度 柱网尺寸的确定 1.跨度尺寸的确定 生产设备的大小及布置 车间内部通道 厂房建筑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要求 根据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规定: 凡跨度等于或小于18m时应采用3m倍数(30M数列) 即: 9m, 12m, 15m, 18m 大于18m时应采用6m倍数(60M数列); 即: 18m, 24m, 30m, 36m 2.柱距尺寸的确定 根据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规定: 柱距采用扩大模数60M数列; 即: 6m, 12m; 抗风柱柱距

8、宜采用扩大模数15M数列。 3.方形柱网 灵活车间 常用尺寸:1212m,1818m,2424m 4.在我国建筑实践中常用的柱网尺寸 起重量不大于5T的悬挂式吊车和无吊车的厂房为: 618m,624m,1218m,1224m, 在有桥式吊车的厂房中,起重量大于50T时为: 618m,624m,630m,636m,1218m, 1224m,1230m,1236m 经过经济比较,也可选用69m,612m,615m ,621m,627m 砖木结构常用 3m, 3.6m, 4m柱距 一般:不管有无吊车,18m和24m两个跨度适应性较强 p 3.3单层工业建筑剖面与屋面排水方式 u 3.3.1 工业建筑

9、高度的确定 v 1. 生产工艺对工业建筑剖面的影响 生产设备大小、工艺流程特点,生产状况 ,加工件的体量和重量,起重运输设备类型和 起重量等都直接影响工业建筑剖面形式。 v 2. 单层工业建筑的高度 概念:厂房高度是指室内坪到屋顶承重结构最 低点(屋架下弦)的垂直距离。 l(1)柱顶标高的确定 无吊车厂房 v 根据最大生产设备的高度和其安装、检修 所需的净空高度确定; v 从心理角度考虑应避免单层厂房跨度大、 高度低而产生压抑感; v 考虑到采光、通风,柱顶标高不应低于3.9m; v 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保证 每人占有空气量不小于13m3、面积不小于4m2 v 柱顶标高还应符合扩大

10、模数3M数列,砖混结构 厂房的柱顶标高可符合1M数列。 有吊车厂房 其柱顶标高应按H=H1+h+Ch计算求得,式中: H柱顶标高,应符合3M数列 H1 吊车轨顶标高,由工艺设计人员提出 h轨顶至吊车上小车顶部的高度 Ch 屋架下弦底面至吊车小车顶面的安全空隙 按国家标准及吊车起重量可取为300 、 400、500mm H1=H2+H3 H3柱牛腿标高, 应符合扩大模数3M数列,如牛腿标高大于 7.2M时,应符合扩大模数6M数列; H2吊车梁高、吊车轨高及垫层厚度之和 有吊车厂房的高度 多跨厂房高差处理 经济角度: 设高差增加造价(C元/M); 低部抬高增加造价(Y元/M),抬高低部屋面、 地面

11、造价不增; 低部抬高的临界宽度W=C/Y (在这个宽度范围 内二者造价相等) 当低部的实际宽度小于W时,可不设高差, 把低部与高部拉平; 当低部的实际宽度大于W时,应设高差。 构造角度: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规定: 在采暖和不采暖的多跨厂房中,高差值等于 或小于1.2M时不设高差; 在不采暖的多跨厂房中,高跨一侧仅有一个低跨, 且高差值等于或小于1.8M时,也不设高差; 有地震设防要求,高差不大于2.4M时,宜做成等高 l(2)室内地坪标高的确定 在厂区总平面设计时确定,一般取150MM。 并在室外入口处设置坡 u 3.3.2 单层工业厂房屋顶形式与排水方式 多脊双坡形式屋顶长天沟排水 缓长坡

12、形式屋顶 无组织排水: 有组织排水: 屋面排水方案比较 p 3.4 单层工业厂房的定位轴线 单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示意图 u 3.4.1 横向定位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通过处是吊车梁、屋面板、连 系梁、基础梁及墙板标志尺寸端部的位置。 1. 中间柱与横向定位轴线的联系: 除横向变形缝及端部排架柱外,中间柱的中 心线应与横向定位轴线相重合。 单层工业建筑定位轴线:是确定工业建筑主要承 重构件的平面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基准线,同时 也是工业建筑施工放线和设备安装定位的依据。 2. 山墙与横向定位轴线的联系 山墙为非承重墙 山墙为非承重墙时,墙内缘和抗风柱外缘 应与横向定位轴线相重合。端部排架柱中心线 均

13、应自横向定位轴线向内移600MM,端部实 际柱距减少600MM 山墙为承重墙 山墙为砌体承重墙时,墙内缘与横向定位 轴线的距离应按砌体的块料类别为 半块或半 块的倍数或墙厚的一半。 山墙与横向定位轴线 3. 横向伸缩缝、防震缝处柱与定位轴线的联系 横向伸缩缝、防震缝 处柱应采用双柱及两条横 向定位轴线,柱中心线均 应自定位轴线向两侧各移 600MM,两条横向定位轴 线所需缝宽度ae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变形缝双柱处理双柱变形缝 变形缝构造 柱脚 露天跨 厂房扩建 厂房扩建预留牛腿 u 3.4.2 纵向定位轴线: 纵向定位轴线在柱身通过处是屋面大梁标志 尺寸端部的位置,也是大型屋面板

14、边缘的位置。 1.外墙、边柱与纵向定位轴线的关系 纵向定位轴线的标定与吊车桥架端头长度、 桥架端头与上柱内缘的安全缝隙宽 度以及 上柱宽度有关。 吊车跨度与厂房跨度的关系: L-LK=2e 式中:L厂房跨度(m) LK吊车跨度(吊车轮距)(m) e轴线至吊车轨中心线的距离,一般 取750mm,当吊车起重量50t或有构造要求时, 可取1000,砖混结构当采用梁式吊车时取500mm e = h + Cb + B 要求:安全缝隙要等于或大于允许的缝宽。即: e -(B+h)Cb Cb吊车端部外缘至上柱内缘的安全净空尺寸 Q50t时,Cb 80mm;Q75t时,Cb 100mm 1)封闭式结合的纵向定

15、位轴线 轴线与外墙内缘及柱外缘重合,即: ac=0, h=h0 这种标定法适用于无吊车或只设悬挂式吊 车的厂房以及柱距为6M,吊车起重量20/5t的 厂房。吊车起重量20/5t时,其参数为: h=h0=400mm;B=260mm; Cb80mm; 根据公式 e-(B+h0)80mm 即:750-(260+400)=90mm80mm 安全缝隙宽度大于允许的缝宽 2)非封闭式结合的纵向定位轴线纵向定位轴线与柱 外缘之间增设连系尺寸ac 即:h0=h-ac ac值应为300mm或其倍数;当墙体为砌体时, 可采用50mm或其整数倍。 这种标定法适用于柱距为6M,吊车起重30/5t 的厂房。吊车起重量30/5t时,其参数为: h=400mm; B=300mm; Cb80mm; 如仍采用第一种 标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