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急症心电图教材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4984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急症心电图教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心脏急症心电图教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心脏急症心电图教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心脏急症心电图教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心脏急症心电图教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急症心电图教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急症心电图教材版.(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 脏 急 症 心 电 图 心电图的采集 一、导联的连接 二、肢体导联相关的连接 I 导联两上肢 II 导联右上肢+下肢 III导联左上肢+下肢 P波(P wave):反映左右心房的电激动过 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正常值: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电压 (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PR段: 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 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 代表心房激动通 过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的时间。 P-R间期(P-r interval): 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一般成人约为 0.12-0.20秒。 QRS波群(QRS Comp

2、lex):反映左右心室除 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典型的QRS波 群 包括三个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 ;继之向上的波为“R”波;继R波之后的向下 波为“S”波。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S-T段(S-T segment):从QRS波群终点到 T波起点的线段,反映心室早期复极过程电位 和时间的变化。 T波(T wave)反映晚期心室复极过程电位 的变化。 QT 间期(Q-t interval):从QRS波群起点 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 时间。 U波(U wave):代表心肌活动的“激后电位” 。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宽而低的波,波 高多在0.05毫伏

3、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 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 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 果。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性缺血引起,最常见 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冠状动 脉痉挛,少数为主动脉瓣病变及肥厚型心肌 病等。 根据心电图表现不同可分为典型心绞痛和变 异型心绞痛两种。心绞痛未发作时,心电图 可正常。 (一)典型心绞痛: 发作时心电图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呈缺 血型压低,T波由直立转为低平,双向或倒置 。 (二)变异型心绞痛: 常无明显诱因,在安静状态下发作,疼痛程 度重,持续时间长。心电图特点是ST段抬高 、T波高耸、在对应的导联

4、ST段下移。心绞 痛缓解后,抬高的ST段可恢复正常。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由于心肌长期缺 血,可引起心室肥厚,各种传导阻滞和心律 失常,但最常见的变化是缺血型ST段压低和 T波低平或倒置。 ST段的异常 一、ST段抬高 1、心电图特征 根据形态可分为弓背向下型、弓背向上型、斜 形上升和平台型抬高。 2、临床意义 (1)正常人 早期复极综合征,多见于青、 壮年男性。 (2)病理性 急性心包炎、心肌梗死、室壁 瘤、变异型心绞痛等。 二、ST下移 1、心电图特征 ()在J点后0.08秒,ST下移 0.05mv (2)可分为水平型、下垂型、鱼钩型、上斜型 。 2、临床意义

5、 (1)水平型、下垂型 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心室肥厚劳损。 (2)鱼钩型 见于洋地黄作用的心电图改变 。 (3)上斜型 见于正常人、冠心病、高血压 患者等。 (一)ST段压低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呈 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下移程度0.05mv。 具有诊断意义。 (二)T波改变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U波倒置。但这些改变不 具有特异性,只有在排除电解质紊乱,心包 炎、心肌病、洋地黄或奎尼丁等影响因素后 ,方可考虑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三)心律失常 因心肌缺血可引起传导组 织功能减退,出现传导阻滞或异位心律。 (四)左室肥厚 长期心肌缺血,心肌纤维组 织增生而致左室

6、肥厚。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ST-T改变呈波动性 ,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这种动态变化正 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的一个特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一、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缺血型改变”:若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T波高而直 立;若发生于心外膜面,出现T波倒置。 “损伤型改变”: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 “坏死型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 异常Q波或者呈QS型。 临床上出现坏死区的导联可同时记录到心肌缺血、损 伤和坏死的图形改变。 常见“损伤型”ST段抬高的形态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早期(超急性期):梗死数分钟后,心电图产 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弓背型抬高 ,与

7、高大直立T波相连。尚未出现异常Q波。 急性期:开始于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 到数周,是一个演变过程。在高耸的T波开始 降低后即可出现异常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 高,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直立的 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坏死型的Q波、损 伤型的ST段抬高和缺血型的T波倒置在此期内 可同时并存。 近期(亚急性期):出现于梗塞后数周至数 月,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 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陈旧期(愈合期):出现于梗塞3个月或更久 ,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 ,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的Q波。 典型急性心梗的图形演变过程和分期 心 律 失 常

8、 概 念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 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 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 心房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 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1. 窦性过速 2. 窦性过缓 3. 窦性停搏 4. 窦性心律不齐 异位心律 1.主动性 a.早搏 b.阵发性心动过速 c.扑动或颤动 2.被动性 a. 逸搏 b.逸搏性心律 二. 冲动传导异常 (一)传导阻滞 1. 窦房 2. 房内 3. 房室 4. 室内(束支及 分支) (二) 折返 1. 预激综合征 2. 房室结双径路 3. 房扑

9、 (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速率: 160180次/分 0.12s 代偿间期代偿间期常不完全常不完全 (房室)交界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 1. QRS1. QRS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 2. 2. 产生一个逆行产生一个逆行P P 波(波(IIII、IIIIII、aVFaVF的的P P 倒置)倒置) P P 波可以出现在波可以出现在QRSQRS波之中、之后,也可在其前,但波之中、之后,也可在其前,但P P -R0.12s-R0.12s,R-PR-P 0.12s l l T 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l l 代偿间期多完全(早搏

10、前后两个窦性代偿间期多完全(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 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 常常P-PP-P间隔的二倍)间隔的二倍) l l 早搏的早搏的QRSQRS波前无相关波前无相关P P波(窦性波(窦性P 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 位置)位置) 二. 阵发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常见心律失常, 95%为希氏束以上组织 折返激动所致。 病因: 快慢双径路 预激综合征(旁路) 临床表现: 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室上速: QRS频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QRS形态与时限均正常; 部分可见逆行性P波; 电生理检查时,心动过速

11、可被期前收缩诱发和终止 ,R-P间期110115ms; 电生理检查时,心动过速可被期前收缩诱发和终 止,R-P间期110115ms; 室性心动过速 自发连续3个以上或刺激诱发连续6个以 上快速和畸形QRS波群 30秒为非持续性;30秒或30秒意 识丧失为持续性VT。 按QRS分单形和多形VT。 心电图特征 QRSQRS波呈室性波形(增宽波呈室性波形(增宽0.12s0.12s,并有继发性,并有继发性ST-TST-T 改变)改变) 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为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为140140200200次次/ /分分 窦性窦性P P波融合于波融合于QRSQRS波的不同部位波的不同部位( (与与QRSQ

12、RS无关)无关) 心室夺获心室夺获或或室性融合波室性融合波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ECG特征 1.发作时室性QRS波群振幅和方向每间隔 310个心搏转至相反方向,似乎在围绕等电 位线旋转; 2. QRS频率160280次/分 3. 易在长短周期序列后发作; 4. QT间期常延长,并伴U波高大。 三. 扑动与颤动 房扑与房颤: 病因: 二尖瓣狭窄, 高心, 冠心, 甲亢, 肺心, 心肌病, 病窦, 预激。 临床意义:诱发和加重心衰及心绞痛 , 可引起动脉栓塞和中风。 房扑的心电图特点房扑的心电图特点 心房扑动(房扑):心房扑动(房扑): 无正常无正常P P波波 代之连续的

13、大锯齿状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F F波(扑动波)波幅大小一波(扑动波)波幅大小一 致,间隔规则致,间隔规则 F 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间无等电位线 频率为频率为250250350350次次/ /分分 以以2:12:1或或1:11:1等下传,故心室律可规则。等下传,故心室律可规则。 心房颤动的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 (房颤):(房颤): 各导联无正常各导联无正常P P波波 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 f波(纤颤波)波(纤颤波) 心房心房f f波的频率为波的频率为350350600600次次/ /分分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室扑与室颤: 病因: AMI, 主动

14、脉瓣病变, 心肌病, 缺 钾, Q-T延长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意识丧失, 心音消失, 血压脉 搏测不出 室扑常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会转室扑常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会转 为室颤而死亡。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为室颤而死亡。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 室扑的心电图特点室扑的心电图特点 无正常无正常QRS-TQRS-T波群波群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 频率达频率达200200250250次分次分 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室颤的心电图特点室颤的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上心电图上QRS-TQRS-T波群完全消失波群完全消失 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 频率达频率达200200500500次次/ /分分 四. 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结冲动传入心房时受阻。 I度: 窦房传导时间延长。 II度: 部分窦房结冲动不能传 入心房。 III度: 全部窦房结冲动不能传 入心房。 心电图特点 一度体表心电图无法诊断 二度I型为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 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小于基本PP间期 的两倍 二度II型的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两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